不支持Flash
|
|
|
乔洪的背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7日 10:01 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鞠靖 “我到茅台之前,茅台的销售额只有9.8亿(1999年)……到2006年茅台销售额达到62亿元……茅台股票也成为中国第一股。”这其中的功劳虽不能全归于乔洪一人,但起码他是功不可没的。 由季克良、袁仁国、乔洪组成的茅台“三驾马车”中,乔洪是资历最浅的一个,随着乔洪离去,业界普遍认为,需要谨慎处理危机的并不是茅台这家企业 时势造英雄 乔洪原籍山西昔阳,1953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6岁时跟随父母到贵州。 1960年代末,乔洪在贵州参军,1975年离开部队,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先是在毕节地区广播局,后任毕节地委机关秘书、科长、共青团毕节地委书记,在贵州最穷的县之一毕节地区纳雍县做过县长,担任过毕节地区轻纺工业局局长。这期间,乔洪读完了经济管理专业大专。 1996年,贵州省公开招聘贵州省轻工厅副厅长,43岁的乔洪通过招聘考试顺利获任,主管全省酒产业,他是当时贵州省同级干部中最年轻的,仕途由此一片光明。在此期间,乔洪曾亲率工作组进行了习酒公司的破产兼并和贵州珍酒厂的解困,因此,当2000年茅台酒厂改制上市时,被认为“精通经济和轻工行业”的乔洪成为总经理人选。 乔洪于是毫不犹豫地放弃仕途,欣然“下海”。在他看来,茅台是个极好的平台。他说:“‘下海’有两种概念,自己驾着小舢板是‘下海’,直接到了航空母舰上也是‘下海’,我是到了一艘航空母舰上。” 据说,当乔洪还在轻工业厅工作的时候,就被认为适合到企业干。乔洪日后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当时自己思想比较活跃,喜欢学习。 多位采访过乔洪的记者证实,乔洪一直坚持每个月看一本书,到茅台之后还要给企业员工推荐书目。在中国的企业家中,乔洪最喜欢的是张瑞敏,所以他给员工们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海尔是海》。现在乔洪给员工的推荐书目里,还有两本书是必不可少的:一本是《致加西亚的信》,另一本是《细节决定成败》。 茅台7年 在一篇文章中,乔洪曾经写道:“第一次到茅台时,印象深刻的是蜿蜒山路,如同这个大型企业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时并不轻松的转型。” 2000年,乔洪到任后,第一个来看他的朋友在茅台参观了一圈之后说:“看了酒文化馆,我很激动,但看了生产车间和办公楼,我很沉重。”堂堂的“国酒”茅台厂,竟然还有职工打着赤脚光着膀子来上班的。一向注重仪表的乔洪到茅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员工着装上班,持证上岗。 1997年以前,茅台酒是计划加批条的时代,没有批条根本就买不到,一张批条可以卖到十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茅台根本没有考虑做市场。但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通货紧缩,全年两千多吨的销售任务,到6月份只销了六百多吨。这被季克良称为茅台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 乔洪上任之后,全面开始了茅台的市场开拓,在全国大规模铺设专卖店,不断开发各种不同规格、不同系列、不同品种的酒,迄今品种已近200种。茅台还为机关、团体和知名人士定制专用产品,为党政军部门和大企业封坛窖藏茅台酒。茅台很快走出低谷。 正如乔洪在后来写给省领导的信中所说:“我到茅台之前,茅台的销售额只有9.8亿(1999年)……到2006年茅台销售额达到62亿元……茅台的价格也随之提高,从1999年的168元/瓶提高到今年的358元/瓶,市场价格提高达500元/瓶……茅台股票也成为中国第一股。”这其中的功劳虽不能全归于乔洪一人,但起码他是功不可没的。 生活中的乔洪 见过乔洪的人都说他健康、时尚,一张娃娃脸上总是挂着生动的笑容。 贵州商报记者舒畅说,乔洪爱好广泛,年轻时参加过许多球类的业余比赛,尤其喜欢足球,还当过毕节地区足协主席,拥有一大批球友。2002年的日韩世界杯,乔洪带了两百多号人的助威团前去观战。中国对巴西的比赛,他们拉起了“国酒助国足,醉拳斗桑巴”的条幅,电视镜头里有个扎着“中国必胜”头巾、脸上贴着国旗、兴奋不已的球迷,那就是乔洪。 乔洪还是一名射击高手,在庆贺茅台酒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90周年暨增强国防意识军事训练日的射击比赛中,乔洪打出了7个10环、8个9环的成绩。随着年龄增长,游泳和高尔夫成为乔洪的主要运动项目。对此,乔洪有一番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如果企业领导人都以提前折旧自己的身体来获取成功,那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是不幸的。因此,不管多忙,乔洪都会挤出时间,听听音乐,游游泳,打打高尔夫。这些都要占一点时间,也有一些非议,但是,他认为现在投入一点时间,将会延长今后自己的生命时间。从这点讲,时间投入是值得的。同时,作为优质国企的领导人,维护自己身体的健康,有更多的潜力和更多的时间为国家服务,也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组织和社会负责的表现,关键是处理好工作与休息、公与私的关系,别把自己支付的费用用公款报销。 三个人一台戏 一位采访过乔洪的记者说,乔洪非常喜欢美国前总统卡特父亲教导卡特时说过的一句话:“尽管你很优秀,但是为什么不成为最好的?”乔洪说过,一辈子都要用这种理念去要求自己,去努力追求人生和事业中的高峰。 但是在茅台,乔洪却迟迟无法达到这个目标。在公开场合,乔洪曾经告诉别人:我自己最大的弱点是对生产工艺、技术不懂,深入市场多,深入车间不够。 相比较而言,“三驾马车”中的另外两位则大为不同。2006年底,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等单位评选出了32位“中国酿酒大师”,茅台集团有董事长季克良、总经理袁仁国、副总经理吕云怀3人名列其中。乔洪在技术上的缺陷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也有人如此解释:乔洪到茅台之后始终提醒自己坚持两点:一是少从事政界的活动,二是不参加专为企业设立的某某家之类的评选。 很难想象,对于注重技术和传承的茅台来说,如果它的掌舵人不得不在技术上受制于下属,那么产品品质、管理效率将无法得到保证。这或许是妨碍乔洪攀上高峰的主要“绊脚石”。 随着季克良即将退休,外界普遍认为乔洪与袁仁国之间正为茅台集团董事长之位展开一场卡位战。袁仁国比乔洪年轻4岁,已经在茅台干了31年,现在的职位也比乔洪高,这些都使得乔洪处在劣势。 季克良曾经如此评价乔洪:外来干部,思想活跃,懂专业,能够引进一些新的思维模式,与茅台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业界对于茅台“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洞若观火。乔洪承认,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回避矛盾,对立统一是一个永恒的法则。不断发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企业就是在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的。 随着乔洪的离去,业界普遍认为,已臻成熟的茅台不会受到影响,酒照旧酿,货照旧紧,钱照旧赚。真正需要谨慎处理这场危机的不是茅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