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理性应对经济趋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 09:12 金时网·金融时报

  作者 宋焱

  “经济增长速度偏快的趋势有所加剧”,5月10日,央行在其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事隔几天之后,13日央行公布的4月份最新金融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虽然较上月略有放缓,但同比增长率仍然高达17.1%,超出年初央行工作会议所确定的16%左右的预期目标;而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速也有所上升,同比增长16.5%,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种种迹象均指经济过热。

  “央行控制货币投放的压力有增无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当前,对央行控制货币投放构成压力的因素来自多方面。首先,尽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一季度出现回落迹象,但投资需求比较旺盛,投资较快增长仍具有基本面支持,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反弹可能;其次,贸易顺差持续走高,海关统计的4月份贸易顺差高达168.8亿美元,比上月增长了100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再次,通胀风险和资产价格上升等因素,也不利于央行控制流动性。“种种压力的存在,势必会加剧未来央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也许正是出于对上述调控压力的考虑,央行在此次报告中提出了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调控目标。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确定为我国

宏观调控的主要阶段性目标”,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有关负责人分析,“2003年至2004年,针对某些部门出现盲目投资而造成的宏观经济过热苗头,我国也曾提出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但不同的是,引发本轮经济过热趋势的‘元凶’,已不再是局部性的投资过快增长,而是巨额外贸顺差下的银行流动性过剩,因此宏观调控不仅需要注意结构性问题,实行有保有压的结构性调整,更需要注意总量问题,加强流动性管理。”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控制流动性的政策丝毫未曾松劲。在短短不到5个月时间内,一次加息、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地运用紧缩政策,足见央行控制流动性的决心。“迄今为止央行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流动性基本上处于掌控之中”,央行行长周小川对于央行前期努力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但他同时也对当前资产价格的上涨表示关注。

  5月7日,周小川在巴塞尔出席十国集团(G10)央行行长会议期间,曾对资产价格可能上升过快形成泡沫表示担忧,并认为出于

汇率稳定考虑,央行要监控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资产价格。

  对于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及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方面,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而抑制通货膨胀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并避免经济发展出现较大的波动。"物价变动、资产价格、经济增长以及投资增长等诸多因素都需要关注,它们都处在货币政策的影响范围内。"

  但理论解释却难以化解若隐若现的资产泡沫所带给人们的担忧,在此情况下,市场开始预测央行和其他部门是否会联合使出"重手",从而引发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加息对于缓解目前信贷扩张、资金活化、实际利率为负等局面都是有益的,对于缓解资产价格上涨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因为提高利率将从本质上降低企业投资增速,也使得居民选择更加多样化,如果利率水平过低的状况不改变,资金活化、经济过热等诸多困境难解。

  德意志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马骏也表示,在目前比较复杂的环境里,央行应该使出"重手"。马骏预计,央行有可能继续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并且配合其他监管机构措施,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非法境外资金流入的检查、证监会介入内幕交易与价格操纵的调查及

银监会加强控制银行资金非法流入股市。

  若隐若现的资产泡沫;时而狂热、时而"草木皆兵"的股民;关于加息的种种传言……由此不难理解:对于监管部门的"重手",人们有期待也有担忧,折射出非理性市场行为背后的矛盾心理。而如何将人们的这种预期导向理性,也许远比臆测"央行明天会不会加息"显得更为重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