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4月CPI同比上涨3% 再撞警戒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4:18 南方日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正式公布的数据,4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3.0%——虽然这个数字较之上月出笼的3.3%略有减速,但显而易见的是,它又一次撞上了“3%”这条“警戒线”。

  CPI真的回落趋稳了?

  专家分析,从更能反映物价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看,物价走势已经连续两个月微降。今年3月份CPI同比涨幅突破了警戒线,是因为当月物价受粮价上涨和春节比上年推后的影响,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相比,涨幅突出。如果3月份的物价和2月份相比,反而下降了0.3%,4月份的物价和3月份相比,下降了0.1%。

  “总的来说,当前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出现了回落趋稳的局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判断,目前的物价波动总体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而未来价格涨幅也不会大幅加快。

  “我国CPI涨幅的变动主要是和食品类价格联系在一起。”张立群说,粮食价格以及受此影响的食品价格占据我国CPI1/3左右的权重,因此粮价波动总是会影响CPI的走势。

  统计资料也的确表明,由于受粮价上涨较快的影响,CPI同比涨幅从去年11月份开始加快——去年全年CPI同比涨幅仅为1.5%,但11月份冲上了1.9%的高度,12月份更是加速狂飙至2.8%;到了今年3月份,CPI毫不犹豫地突破了3%的警戒线,达到3.3%。从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看,粮食价格以及受此影响的食品价格的涨幅已经出现微小回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仅就上述CPI数据来分析,尽管粮食、食品价格存在着走高的迹象,但它们是不足以改写“当前物价水平总体上比较平稳”这一现象。这位研究员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CPI中间没有包含

能源价格、
房价
等能反映大宗消费价格的因素,因此其能否全面、客观反映出当前物价水平“是个问题”。

  “市场其实对货币政策充满恐惧”

  事实上,对于4月份CPI所可能遭遇的境况,外界普遍有着“不会低于3%”的预期。而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官方数据缺乏神秘性”的心态主导下,当统计局昨日正式发布上述新数据时,市场——尤其是股市以其“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在昨日这个“红色星期一”顺利地把战旗插上了新的高度。

  当然,就在整个资本市场的一片狂欢与尖叫声中,也有不少人显得惴惴不安:万一“再次加息”的靴子刚好砸在自己的头上,那将是何其不幸!他们甚至不停地念叨着:难道“最近再次加息”仅仅是无聊的说法而已?难道加息真的像另外一些人说的,不会对火热的股市带来实质性的冲击?

  “我觉得,虽然现在市场一片狂欢,但是他们对于新的货币政策却充满了恐惧。”银河

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认为,“股民肯定不希望再次加息,购房者肯定也不希望再次加息。”从股民和购房者的角度说,他们当然希望CPI真的回落趋稳了,这样加息的可能性就会少一些,“但是我认为,从调控流动性、促进资本市场理性繁荣的角度来说,加息的措施不能继续犹豫了”。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员也表示,虽然央行已经错过了最佳加息时期,但是继续采取加息仍然极具必要性。

  再次加息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

  尽管昨日股市依然一路狂飙,但是有投资界分析人士通过网络发出了这样的预警:再次加息以及更为严厉的“预防资产通胀”的措施正在步步临近!记者在昨日的采访中也注意到,受访者普遍预期最近央行还会动用利率工具。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央行13日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实际上也强化了“再次加息”的气氛,“因为这次发布的货币供应量、存款、贷款等金融指标,都意味着经济走向过热的可能性在增强”。

  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户人民币贷款增加1236亿元,存款减少1674亿元;此外,月份的贸易顺差达168.8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也比上个月增长了100亿美元。

  “这意味着未来货币供应增长压力更大,流动性管理压力也将继续增加。”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研究员林朝晖认为,这种居民户储蓄与融资非正常的状况不可持续。虽然目前影响还有限,但发展到极端状况,就是银行有爆发挤兑危机的风险。

  哈继铭认为,在资金流动性泛滥的环境下,新资金的流入将有力支撑市场的强势,而且这种趋势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也就是说,即使目前市场处于绝对的高位,但上升趋势不会改变,仍将继续延续。此外,中金公司昨日发布的一项分析资料也表示,巨大的资金流向股市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希望保持合理的实际利率水平,央行必须在12个月内将现行2.7%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升高到4%”。

  令一些市场投资人士感到举棋不定的是,央行在13日发布4月金融数据时曾表示:通货膨胀率今年还可能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处在“可控范围”之内。在外界看来,如此含糊的措辞似乎显露了央行同样犹豫不决的心态。

  记者手记

  加息是否有效?

  具体来说,是在谢伏瞻先生担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这一职务以前,我和其他一群主攻宏观经济的财经记者同行一样,还经常干些私下“通报”统计局某某时候就要发布新的数据、我们到时候一起“炒炒”之类的活儿。而也就是在谢先生履新后,统计局哪天发布新数据已经变得不再神秘了,因为在他的指挥下,统计局早就把某月某日发布某项数据的日程大公开了。

  昨日统计局发布4月份CPI的数据,同样是一件意料之中、甚至令我感到有些乏味的事情:因为除了事先就知道发布时间,连最终发布的数据的“面目”也早有知晓!——不就是CPI达到3%嘛!不就是CPI再次冲破警戒线嘛!

  如果说在昨日采写过程中还有点新鲜的思考的话,那就是,面对着新入场的广大投资者积极做多,以及市场热钱极其充沛,大盘屡屡遇利空低开高走,市场超强态势一再延续。而就在市场与货币政策层展开心理“拉锯战”的过程中,为何我国采取几次加息措施后,股市的反应是不跌反涨,而且是报复性的上涨?

  进而言之,如果面对上述“怪圈”政策层面反复动用加息之策,那么企业的财务费用必定上升,众多与资本市场没有多大关联的企业的盈利能力势必遭遇扼杀,这样的后果会不会是导致经济陷入萧条,这成为目前各界最为担心的焦点。

  撰稿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