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钢铁业多手准备应对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09:24 国际商报

  ■新闻提示:“五一”期间,两大利空消息齐袭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印度铁矿石出口以62%为段按品位征税,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宣布启动钢铁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业内人士认为,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身上。中国在今后日益激烈的国际钢铁业竞争中,要有“多手准备”。

  搅动进口铁矿石市场两月之久的印度铁矿石征税事件终于“定局”。5月3日,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宣布,对品位低于62%的粉矿加征50卢比/吨、约1.22美元/吨的出口关税;对高于62%品位的粉矿和所有块矿仍然维持原定加征300卢比/吨、约7美元/吨的出口关税。

  印度方面有所让步与此前印度政府对所有出口铁矿石征收300卢比/吨关税的方案相比,新的分品位征税方案有所让步。“可以看出,印度综合考虑了各方利益,”中国五矿集团驻印首席代表刘振钢评价,“新方案既保护了印度国内的利益,也缓解了中国进口商的抵制。”刘振钢估计,中印进出口双方将采用各自承担一半新增关税的方法。

  上海宝侨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云认为,市场上一直以来扮演的是以现货交易为主的“补缺”角色,此番征税新政策的推出表明,印度也已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战略空间”,使得资源占有更为有效和可持续。

  记者了解到,该关税政策出台后,印度矿山和钢铁业均不满意。矿山企业认为62%品位以下的铁矿都应取消关税,而钢厂方面则认为应统一按300卢比征税。

  吴海云认为,今后印度铁矿石可能出现两种情况:后市62%以上品位印矿在国内市场上价格仍会上涨,但其市场份额将逐渐被其他国家的铁矿石产品取代;62%品位以下的印矿市场价格在经过短期观望后有望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调。

  他表示,中方应正确对待政策变化,对已签订的合同,如有补充协议的,应该要求印方降价;如果没有补充协议的,可以根据自己对资源的实际需求情况,权衡资源和利润进行取舍。而对即将签订的新的合同,更应该站在新政策的角度,争取更合理的价格,保障自己的利益。

  中国政府收紧出口“中国钢铁工业的两头都在被捂紧,”吴海云表示,“除了铁矿石涨价外,我国也出台了钢铁出口许可证制度”。

  “五一”期间,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公布了《对部分钢材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公告。5月20日起,83个税则号的普通钢材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早些时候,政府刚刚取消了上述83个税则号产品的出口退税。之前,我国一直实行企业自动获得出口许可的制度。

  业内人士解释说,出口许可证管理,即对企业的出口资质加大监控力度。目前我国共有11400多家钢铁出口企业,预计将有一批企业失去出口资质。该人士认为,出台上述政策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刹住中国钢铁出口的快车,从而彻底解决中韩、中欧、中美等日益加剧的钢铁贸易摩擦。

  “所有的政策,原则无非一条,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与联合重组,扶持大型钢厂。”该人士表示。

  “多手准备”应对竞争

  原材料涨价、出口收紧,两大利空消息齐袭钢铁生产企业。中国冶金矿山协会会长邹健介绍说,所谓利空,主要是对中小钢厂而言,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主要发生在中小企业上。从长远角度看,这对大的钢铁企业实际是利好。邹健表示,相关统计表明,印度62%以上高品位铁矿石在每年的产量中约占56%。我国中小钢厂和缺乏资源的钢厂,将主要承担加征关税的成本压力,而大型钢铁企业在资源自给和长期协议矿方面有较大优势,受影响较小。记者了解到,目前宝钢、武钢等大钢厂,几乎从来不从印度进口,所有铁矿石货源全部签订了长期协议。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今后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钢铁业竞争,对此我们要有“多手准备”。在铁矿石来源上,要尽可能拓展供应渠道的多样性,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利用自己目前世界上最大铁矿石消费国的需求优势,在多个供应方之间进行利益协调。

  在钢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上,要抓住节能减排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多重动力,“减法加法一起做”,加快产业升级和集中度提升的进程。在确保国内需求的同时,适度有效拓展国际市场,控制出口总量,提高出口附加值,形成长期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本报记者 张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