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公众争议行政该不该直接干预药品价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07:2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出手对药价加以调控非常必要,同时54.2%的人坚持行政措施的前提应该是尊重市场规则

  本报记者 董伟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调整260种西药的最高零售价格。根据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腾讯网数字说话栏目联合实施的调查,人们对这种行政性干预的态度颇为复杂:一方面,支持降价的声音盖过了一切;另一方面,对这种降价又完全没有信心,并且认为这只是不得已的手段。

  本次调查涉及受访者3721人,对受访者身份性质无筛选。结果显示,72.2%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医药市场的定价机制非常扭曲,政府出手加以调控非常应该而且必要。在药价虚高的今天,这种调控自然体现为采取措施降低价格。不过,具体到

国家发改委20多次的“降价通知”,64.4%的人却认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显而易见,多数民众对当前医药市场的乱象非常不满意,特别是对价格问题尤其敏感。有受访者拿不久前广东实行的“专家砍价”说事儿,认为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药价离谱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他的眼中,医药企业就是从病人身上攫取利润的“机器”,而且完全不顾病人的承受与死活。“此时,政府就应该平地一声吼。因为各方面的局限,老百姓已经没有还手的能力。”

  这种观点颇能代表许多人的看法,也是国人心中最自然的逻辑:商人无良,百姓受气,官家拿下。事实上,在这种逻辑下,面对药价过高的舆论,国家发改委于过去10年间20多次实行降价、限价,以期挤掉药品购销中的水分。然而,这种简单的迎合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在一轮一轮的降价风暴后,人们并没感受到医药市场有什么明显的改善,而且还不得不面对这些政策带来的逆向后果——药品“降价死”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降价死”的典型案例出现在杭州天天好大药房。该药房备有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表上70%的药品早已无人生产。此表被认为凸显了降价路线图:药品降价——代理商停进货——医院停开方——药厂停产——“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审批后高价再上市——药品降价演化为涨价。

  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和认识,本次调查中,有77%的受访者认为,行政性干预价格不能带给老百姓真正的实惠。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人希望,政府在解决问题时能够采取更加丰富、科学、合理的措施,而不仅仅是一纸通知了事。

  不久前,在“瓯江经济学名家系列讲座暨首场学术讲演”上,

北京大学副校长、北大
中国经济
研究中心副主任海闻教授表示,在医改领域,政府要尊重市场,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药价,但可通过对收入较低者实行救济,而这需要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商业保险的发展。他建议适当提高医生工资,“这并非是要高薪养廉,只需给一个医生一年10万元,使其不用为生活操心,从而遏制医疗创收的现象。”

  本次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4.2%)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支持海闻教授的这一观点,认为政府行政措施的前提应该是尊重市场规则。

  不少受访者认为,海闻的说法将药价调控的讨论真正引向深入。因为之前人们甚少注意到行政性降价本身的合理性,只是一味地关注其实际效果,并从实际效果来评价。一名受访者表示,药企作为市场经济中运行的经营主体,其药品如何定价,应由市场来检验,而不应受到行政权力的过多干涉。何况,我国的药品价格出台在事先已经经过合法的程序,政府怎么就能够随便否定说降就降呢?

  此前,也有评论指出,行政权力主导药品降价,实际上是“搞错了对象”:当前的药品降价主要针对的是制药企业。但药品中的暴利主要是流通环节和零售环节,尤其是在医疗机构这一环节,药品价格在出厂价的基础上成倍上涨。

  这种说法得到了某些数据的佐证。有数据表明,在药品流通渠道中,药厂的实际生产成本一般只占最终药价的30%甚至更低,医院、零售商的利润占30%,其余40%都是流通成本。流通成本主要是“回扣”,其比例占药价的30%以上。

  实际上,对于降价最激烈的质疑正是来自制药企业。早在两年前,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等多家医药行业协会就曾上书国务院,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国内制药业的实际情况,不要矫枉过正,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可是,这种呼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名受访者重新提起这件事说,尽管个别医药企业中确实存在少数无良商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如果医药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不能够正常的经营,那么中国的药品永远都不能创新发展,老百姓永远也不能得到更好更新的药,甚至得不到廉价的旧药。“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医药企业和老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

  调查中,对于药价虚高的症结,受访者并无统一的认识。34.3%的人认为,是“以药养医”的体制惹的祸,跟制药企业关系不大;还有33.2%的人觉得,药价虚高的根源在于政府前期的审批定价环节没把好关;而在另外23.0%的人看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对于如何治理药价虚高,受访公众给政府开出的“药方”也是五花八门:48.8%的人觉得“加强审批,对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是良策,另有48.4%的人认为“完善保障制度,救济收入较低者”才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有47.6%的人认为,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宏观政策制定者,只有确立了合理的“游戏规则”,才能促进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0.9%的人赞同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

    相关报道:

    北大副校长海闻:医改不能只是干预药价

    新医改新希望

    北师大提交医改新方案 可能加剧看病贵就医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4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