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专家认为FDI趋于下降 结构可望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2日 09:53 国际商报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297家,同比增长4.3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5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6%。而在2006年,我国出现了吸引外资数量和金额出现双下降的现象。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认为,虽然我国FDI趋于下降,但结构可望优化。

  下降并非坏事“自2005年开始,我国利用外资已经结束了快速增长的阶段,进入了平稳、低速增长阶段。结合上述因素和2006年合同外资增长情况,初步判断,2007年来华外资总量仍将处于高位,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难以止跌回升,只能争取基本稳定,不再下滑,很可能大体保持上年的规模或略有下降。但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将趋于优化、合理,利用外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沈丹阳与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副研究员郝红梅的研究报告如是判断。

  报告指出,长期以来,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主要以绿地投资为主,单一的投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外国投资的进入。从全球跨国投资趋势看,资本流动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在新建项目中使用的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少,更普遍地采取合并与收购方式,证券资本在国际资本流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日趋增加。由于国家关于外资并购的法规逐渐完善,外资对我国未来长期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增强,一些重要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的投资价值充分显现,并购投资方式将继续增加,尤其是东部地区以节约土地资源为主要目的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以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将会有明显增加,所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家电、机械、钢铁等制造业和

零售业、金融、保险等服务领域。

  此外,外商独资企业的主流地位将会继续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比重将会有所下降。

  积极效应尽显我国利用外资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专家认为,未来东中西部地区引资差距将有所缩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虽在总额上有所增长,但在全国所占比重没有大的改变,西部地区甚至一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外资进入的原动力不强,缺乏利益驱动。外资是否能够向中西部转移,关键取决于投入中西部的要素回报率是否能高于东部。如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引导政策,进一步实施‘外商西进’工程,东中西部利用外资的差距将会有所缩小。”

  同时,服务业引资增长强劲。随着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领域外商投资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重点集中于运输业、计算机应用服务、分销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建筑业及金融服务业。

房地产业的发展则会受到抑制。制造业合同和实际引资都将呈负增长趋势。广义农业领域实际利用外资有可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引资来源地方面,专家预计仍以亚洲地区为主。虽然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占到全球跨国投资的80%以上,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欧美投资的稳定发展势头,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一些关键领域上,我国的市场准入限制了外资的进入。但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欧盟、美国对华投资比重将会有所上升。

  新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近来我国利用外资出现的理论分歧和争议,沈丹阳认为,这是中国吸收外资战略在新时期遇到挑战的集中反映。

  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已经明确,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外商产业结构,鼓励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的企业,投资设立研发中心,投资设立先进型的生产企业,也鼓励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大力推进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专家认为,面对新情况,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政策,探索有益增长、能带动社会进步的引进外资政策,实现更高的外资效益。

  专家认为,需要研究外资下降趋势从长远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的影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趋缓客观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投资增长过快所带来的压力,因此,短期内外商投资增长趋缓或小幅下降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外资经济在

中国经济中的份额较大,如果这种下降趋势长期化势必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制造业和外向型外资下降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如何建立重点地区的投资促进机制、如何有效地利用外资实现自主的技术进步、如何促进出口导向型服务业外商投资、如何建立新的外资指标体系导向、区域贸易安排中投资自由化等问题都需要反复权衡。

本报记者 李高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