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一个县政府在鄱阳湖畔的地产生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3:15 《法人》

  政府与地产商忽明忽暗的合作,已经形成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正在左右这些城市的空间和人们的生活走向。鄱阳县政府与南昌同创的暧昧关系,又给成千上万的拆迁居民带来了什么呢?

  ◎文/本刊记者 阮加文

  还在念小学的三个小女孩在讲述去年夏天那一幕的时候,仍然满脸惊恐。

  2006年8月18日早晨,有上百号人砸开毛家弄17号院的铁门,一拥而入,随后开进来的挖掘机就挥动铁臂,拉墙推砖,毁坏家具,好端端的一座房子顷刻夷为平地。而围坐在院子里写作业的三个小丫头却以为是电视里看到的劫匪闯进了自己的家门,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哭成一团。

  当时就在现场的目击者说,这一帮人是拆迁公司召集的乌合之众,由鄱阳县政府的官员领头,经常是不出示任何手续就动手拆人家的房子,现在已经拆掉的房子绝大部分是政府用这种野蛮手段强行拆迁的。他们用尽了威胁、恐吓、断水断电、挖路等各种卑鄙手段;县委组织部和人事局还联合发文,逼迫在拆迁范围内有亲戚的

公务员,做通亲戚的思想工作,否则停职停薪。甚至有一位叫彭小芳的妇女为抵制政府的野蛮拆迁,不惜以死抗争,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毛家弄17号的女主人含着眼泪告诉记者:“他们太过分了。这些孩子是无辜的,到现在还总是做恶梦,夜里常常惊醒。”

  恐怖的阴影在孩子的心头多少年之后都可能挥之不去,但是,对于鄱阳县政府雄心勃勃的大拆迁计划来说,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还只是一个序幕。

  没有限制的大拆迁

  距离南昌四小时车程的鄱阳县城,虽然地处“鱼米”之乡,然而丰衣足食的日子总是与这里的百姓擦肩而过。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却生活着150万人口,县域人口数量在全国都屈指可数。人们记住这个地方,显然不是因为其步履沉重的经济发展,而是名满天下的鄱阳湖与这个人口大县近在咫尺。

  鄱阳县城依山傍水,昌河与饶河在这里交汇,宛如彩带绕城而过。更为美不胜收的是,偌大的县城还坐拥一个风光旖旎的天然湖——东湖,湖水面积超过100公顷,湖岸线长达15公里。河湖相连,风景如画,单就自然层面与杭州西湖相比也毫不逊色。

  与东湖世代相守的居民没有想到的是,这世上罕见的湖光山色却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居民与政府在21世纪初期最广泛的一场纷争。

  年逾古稀的王姓居民说:“政府要建沿河圩防洪工程,这是为老百姓办事,我们举双手赞成,但用不着拆这么多房子,占用这么多田地。湖边的旧房子都要拆,很多离防洪大堤还有好几里路的房子也要拆。他们其实是在给房地产公司腾地方,搞商业开发。”

  老态龙钟的老王显然说不清楚鄱阳县政府的“良苦用心”,但对政府部门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姿态算是说对了。鄱阳县官方公开的资料显示,沿河圩(路)一期改造工程作为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十四条除险加固堤防工程之一,是鄱阳县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整个工程规划房屋拆迁面积118600平方米,征地达860亩。而实际执行计划拆迁的范围比这还要大。

  二十年来一直以种菜为生的李姓村民说:“要不是打着修筑防洪工程的幌子,这860亩地根本征不了,因为其中大部分是上千号农民正在耕种的良田和菜地,农民就靠这个活命的。”

  据调查,县城大桥路、人民北路、人民南路、沿河路、沿河圩路等道路主干线两侧及其之间的大片区域全部纳入了大拆迁范围,面积达2400多亩折合160多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000余户,需拆民房2200多幢,各类机构单位50多个,动迁常住居民共计1万多人。

  防洪工程的背后

  江西省农业厅一位考察过鄱阳县城的水利专家说,听上去那么复杂的一个防洪工程,其实就是要建一个拦水坝。1998年,鄱阳县城旁边的饶河洪水泛滥,给沿河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修筑加固防洪大堤十分必要。如果仅仅为了这个防洪工程,拆迁范围不应该要那么大。

  有趣的是,鄱阳县沿河圩(路)一期改造工程指挥部在写给拆迁户的一封公开信中,竟然也用深情的语言描述了这位水利专家提到的1998年那场灾难:“在洪水肆虐的日子里,您亲眼目睹了一幢幢房屋被淹,一片片成熟庄稼被毁;许多人有家难回、有屋难住,也许你只能满含泪水地对着自己变成废墟的家园,顿足捶胸,号啕大哭。痛定思痛,建立可靠的城市防洪体系已时不我待。”

  一个中年妇女一边抖动着这封公开信,一边愤怒的告诉记者:“他这是猫哭老鼠。我们当年流离失所的时候,政府可没有这样同情我们、关心我们。现在要搞房地产开发,才假惺惺的说要加快建设防洪工程,让我们尽快同意拆迁。”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政府主导的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拆迁”,鄱阳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尽管一再声称有足够的上级政府审批依据,然而,他们拿得出来的不过是江西省发改委的一个《鄱阳湖区二期防洪工程第五个单项沿河圩除险加固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这个意见还非常明确的表示,移民安置以大农业安置为主,采取就地后靠、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方案,对超范围拆迁只字未提,更谈不上有任何政策支持了。

  政府与

开发商紧密合作

  在这场看上去摧枯拉朽的大拆迁之前,鄱阳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就已经埋下了官民纷争和对抗的种子。政府提供的关于鄱阳县城整体规划的一份报告表明,沿河圩防洪工程是集“防洪、居住、商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当财大气粗的南昌同创基业房地产开发公司(下称南昌同创)在鄱阳县高调介入这个“系统工程”之后,在拆迁户的眼中,政府和开发商已经混为一谈,政府兴师动众的“大拆迁”动机也就变得更加可疑。

  毋庸置疑的是,环绕东湖的大片拆迁区域正是南昌同创构建“桃花源纪”梦想的地方。在政府竭力推动强制拆迁的同时,南昌同创则在热情洋溢地向公众推销生态水城的迷人蓝图:80年后,鄱阳湖畔将出现中国的另一个周庄。这就是南昌同创引以骄傲的“渡·上墅——桃花源纪”房地产开发工程。据了解,整个工程开发面积将近100万平方米。按照南昌同创四处散发的招贴画上的说法,“桃花源纪”将成为1500亩里坊式生态水城大社区,依托外有三江环绕,内有秋棠湖(东湖)宽阔优良水质的天然条件,将“里坊制度”融入规划设计理念。以“坊”的概念对空间进行组织,增强文化底蕴的同时,鲜明的体现出传统居住内涵。

  目前还不清楚“桃花源纪”是否可以成为经典永世流传,但是这个令人垂涎的项目作为政府与开发商合作的产物则是显而易见的。南昌同创的一位高管也承认,这个项目兼旧城改造、防洪堤建设、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为一体,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品位,因此得到了当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地产研究专家徐昌生表示,地产商竭力寻求与政府的合作至少可以获得两个好处:一是低价获得土地,二是政府支持强制拆迁。 拆迁费用也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不可小觑的费用,一家一户地谈判,满足开发地块上居民户的要求再来拆迁,肯定要花更多的票子。强制拆迁,制订一个较低的标准统一补偿给原住户,安置费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从而也同样降低了开发成本。

  “这太不公平了。”在一所学校教书的拆迁户主告诉记者,“桃花源纪”的

商品房最低售价每平米也要超过2000元,可给我们拆迁户的最高补偿费每平米也没有超过750元的。更令人气愤的是,大桥路东端的建材大市场、国际水产城现在的店面售价是6000多元一平米,西端的华联超市店面售价也达到了5000元一平米,可是位于它们之间的被拆迁店面一平米只补偿了1068元。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鄱阳的那天,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站在东湖之畔,望着远处一大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不禁想起了鄱阳县政府与南昌同创去年共同举办的一个地产论坛——这个旨在打造“鄱阳水城”的盛会,气氛热烈,喜气洋洋,一群美丽的女孩在画中的“桃花源”里载歌载舞,以庆祝这个“80年后的周庄”已开始奠基。而此刻,我却真切地感受到脚下的土地在微微颤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