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安徽:东向发展 华丽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10:31 经济视点报

  ●在中部六省中,安徽最接近江苏、浙江、上海——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安徽也早有“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

  ●以工业化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861”行动计划,使安徽一批大工业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沿江城市群发展战略充当了安徽经济起跑的先锋,打通了城市发展的“东向通道”,安徽“一主两翼”城市群发展格局逐步完善。

  □经济视点报记者 张永强

  4月28日上午,第二届中博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在本届中博会上,安徽省代表团取得丰硕成果,共签订外资项目12个,合同外资1.93亿美元;内资项目32个,合同资金27.66亿元。

  “这届中博会上,安徽不仅赚到了真金白银,更广交了大批国内外客商朋友,为下月举办国际徽商大会搭了趟‘顺风船’。”安徽省外商投资促进局局长卢宏世如此总结。

  居中靠东 左右“逢源”

  安徽简称“皖”。在中部六省中,安徽最接近江苏、浙江、上海——富裕的“长三角”地区,

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方,同时,安徽在交通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安徽省省委、省政府也早有“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

  安徽省委书记郭金龙认为,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安徽的优势在于资源、人力、交通等方面。而安徽位于中部靠东,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优势。安徽还是“长三角”的纵深和腹地,与“长三角”地区能够实现“无缝对接”。

  安徽紧紧抓住了“长三角”经济圈扩展的机遇,自觉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分工体系,以实现中部与东部的对接。这几年,坚持东向发展战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使安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崛起之路——推进沿边地区与苏浙沪在交通、产业和资本等方面的对接,促进沿边地区在区域分工中找准位置,服务“长三角”,主动当配角,全面融入苏浙沪,隆起沿边经济带。

  “安徽位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处于‘万商西进’的咽喉位置。我们将在中部崛起中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发挥居中靠东优势,做好左右逢源文章,取得更多成果。”安徽省省长王金山谈起安徽的发展时,充满自信。

  为适应吸收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需要,安徽正在推进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集装箱货运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现代物流,增强配套管理和服务能力。

  2005年,安徽省300万元以上项目中,长三角地区资金到位349.8亿元,成为该省资金的主要来源地。2006年,安徽共引进省外资金587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来自长三角。今年1~2月,安徽省外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沪、浙、苏三省市到位资金74.5亿元,占54.7%。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其中的1/5来自长三角。

  东向发展战略的确立,为安徽的崛起之路指明了方向。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9%,增幅居中部六省第二位。

  “861”计划助推安徽起飞

  近日,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具有较强牵动力、总规模上万亿元的数百个重大项目,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确保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该计划被称为“861”行动计划。

  车辆穿梭来往,机械日夜轰鸣。“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建设工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与此同时,安徽省一批重大项目也在快速推进。

  作为安徽省最大的企业,马钢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目前,500万吨薄板带项目高炉系统基本完成,转炉、连铸机、热轧、冷轧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整个项目上半年可建成。届时,马钢综合产能将达到1500万吨。

  据安徽省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奇瑞整车扩建已经形成35万辆生产能力,与美国量子公司合资项目协议已签署,与阿根廷合资生产整车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江汽轿车项目进入全系统调试阶段,总装车间已经投入使用;江汽重工一期工程叉车项目厂房建设结束,设备进场安装调试,专用车项目厂房已建成。

  把煤转化为电和化工原料,是安徽省近年来坚持不懈的产业发展战略。今年以来,焦化项目继1号焦炉正式投产后,2号炉也已经完工;临涣矸石电厂基础工程已开工建设;盐化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作为安徽省打造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淮南淮化6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项目,正在进行园区规划报告评估。全省在建电力项目合计容量1040万千瓦,年内计划投产552万千瓦,田集电厂、洛河电厂三期两台机组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凤台电厂一期主体完工,铜陵国电二期、蚌埠电厂获国家核准并开工建设。

  安徽还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合宁铁路已经开始铺轨,合武铁路路基桥涵基本完成,合铜黄、合六叶、合淮阜高速公路等一批通达工程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2007年,安徽省初步安排“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1041个,年度计划投资1603.6亿元左右。

  今年一季度,安徽省“861”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5.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5%;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57.05亿元,占全省“861”项目完成投资的55.1%。

  城市群,安徽崛起的增长极

  作为毗邻东部沿海的中部省份,安徽具备独特的承东启西、襟南带北的区位优势。

  安徽省的滁州、马鞍山、芜湖、巢湖紧邻南京,宣城、黄山靠近苏杭,淮北、宿州等城市比邻徐州。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4城市则被《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纳入圈内。淮北市则积极参与徐州都市圈规划,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努力实现一体化发展和互利共赢。

  中等城市纷纷“陷进”了周边大城市经济圈。针对省情特点,安徽提出“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开发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响黄(山)梅(煤)戏”的发展方略,主动接受周边大城市的辐射和影响,逐步壮大自己的城市群。初步形成以“省会合肥经济圈”为主,以“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南北两翼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实现腾飞。

  随着“长三角”的迅速崛起,安徽沿江城市群顺时应势地逐渐浮出水面。其规划范围是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巢湖、宣城、滁州8市及所辖29县(市)。

  到2005年年末,这8个地区生产总值2261.6亿元,占全省的42.1%。其中,马芜铜宣4市以占全省5%的国土面积和7.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4%和财政收入26.7%的丰硕成果,并初步形成各具产业特色的城市群。

  郭金龙给沿江城市群的定位是:全省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门户。这意味着安徽将选择以沿江城市群作为突破口,充当崛起路上的“先锋官”。

  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依托资源禀赋,提高资源就地转化水平,全力建设“火电三峡”、煤化工基地,发展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生物制造产业,是沿淮城市群崛起的基本路径。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一直扮演着“龙头”角色。2006年,合肥GDP达1073亿元,财政收入占全省的21%,经济首位度达17.5%。今年一季度,合肥经济延续了以往快速稳健的良性发展势头,在其主要经济指标中,GDP、工业增加值等增速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同时,合肥城市辐射功能不断强化,使所辖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均受益。

  目前,合肥提出加快现代化滨湖大

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强化产业支撑,提高辐射带动力。合肥将全力支持合宁、合武快速铁路以及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集装箱新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省会经济圈交通框架,力争逐步成为宁郑汉之间最大的区域经济中心。

  沿江城市群发展战略充当了安徽经济起跑的先锋,打通了城市发展的“东向通道”,盘活了沿淮城市群,攻克了安徽发展的难点。随着合肥辐射带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安徽省“一主两翼”城市群发展格局将逐步完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