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黄金周存废之争再升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10:28 经济视点报
●经历多次黄金周的洗礼,人们的出游方式发生改变并日趋理性化。与此相对应,修改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呼声明显多了起来。 ●对于此呼声,国家旅游局一直持反驳态度。学者追问:黄金周休假制度,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 ●中国到底应该建立怎样的休假制度才是科学合理的?这方面仍然没有定论。在种种建议中,最理想的,当然还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经济视点报记者 桑 燕 5月8日,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今年五一黄金周出游人数。继去年五一出游达1.46亿人次后,今年五一出游人数再创纪录。 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统计,五一黄金周全国出游达到1.79亿人次,同比增长22.7%;旅游收入7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从此次黄金周期间出游情况来看,经历多次黄金周洗礼的消费者日趋理性化:出境游出现一地游、深度游趋势,以往“欧洲11国游”等走马观花式的常规旅游线路渐受冷遇;国内游向“一日化”发展,预计今年“一日游”游客数量将超过去年“五一”黄金周时1亿多人次的规模,可能接近总出游人数的八成。 人们出游方式的改变,必将促使黄金周旅游的运行方式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应,修改黄金周休假制度的呼声明显多了起来。并且,取消黄金周的议论已不仅仅在民间流传。 在5月8日的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以下简称假日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明确表示,国家不会取消黄金周,但黄金周确实存在不少弊端,关于黄金周改革的方案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专家调研论证,这需要长期的过程。 看来,黄金周的去留问题已经到了白炽化的阶段。 爱恨黄金周 5月4日,某公司职员王丽(化名)从河南某著名景区归来,向朋友抱怨道:“从此,五一、十一期间再也不出去玩了。”王丽五一期间的安排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山上小住几日,让终日繁忙的自己好好放松几天。没想到,一到景区,寻遍所有的宾馆,都被告知从5月1日起,房间都被定完,即使有宾馆剩下几间,价格也翻了五六倍。贵就贵点儿吧,总得找地方住下。而第二天去峡谷看瀑布,窄窄的山道上人满为患,处处晃动的都是人头。在一处狭窄的石梯处,她竟然排了十几分钟的长队。“这哪儿是看风景啊,这是在看人流。”王丽抱怨道。 而不出游吧,她又觉得遗憾。“一年就这么几个假期,不出去转转,恐怕一年都没有机会去旅游,出去吧,这简直像是在逛庙会,哪是享受啊,是受罪!” 黄金周,成了中国人又爱又恨的日子。 黄金周制度起始于1999年。当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 从没有享受过如此长假福利的中国人,一下子被唤起了休闲激情。旅游放松、休闲生活渐渐融入到国人的生活理念中,假期出游也渐渐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1999年十一期间,中国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2000年黄金周,出现了“井喷”现象,当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旅游收入230亿元。 国家旅游局统计的数字显示,在过去的19个黄金周里,中国共有16.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从2001年至今的6年,全国黄金周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每年3个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已占到当年国内旅游市场总量的1/4左右。每年3个七天长假,成了中国旅游市场名副其实的“黄金周”。 但是,随着国人休闲意识的提高、旅游人数的迅速飙升,公共服务措施原本就不太完善的中国旅游市场在黄金周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景区严重超限,变成人的海洋,景区门票大幅上涨,住宿、交通等链条短腿,火车站、汽车站到处是滞留的黑压压的人流,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很难得到保证,旅游休闲的质量大打折扣。 “黄金周”的不良症状,渐渐冷却了游客的热情。 弊端日益突出 与王丽有着相同感受的人不在少数。“黄金周期间再也不出去了”,成了很多有过黄金周旅游经历的人的共同感触。一位曾在黄金周期间被滞留在车站6个多小时的游客告诉记者,每逢五一、十一期间,他从不敢出远门。黄金周期间旅游质量的严重打折,似乎使游客们患上“黄金周出游恐惧症”,并且越来越快地传染到每个黄金周期间出游的人。 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受访者不愿在黄金周期间出行。理由是“节日期间人多拥挤,不能达到旅游放松的效果,还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媒体报道,最近几年,旅行社的长假组团量每年降幅达20%。 为避免黄金周期间交通、住宿等旅游要素的不良反应,一日游、境外游逐步受到国人的青睐。 日前,唐楷市场调查公司通过街头随机拦访,在北京开展了“北京市民五一出游意愿”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出游打算的市民中,其中有近半数的受访者选择在北京周边旅游。 看来,消费者行为正渐趋理性。 面对黄金周期间景区严重超限等情况对景区的破坏,以及国人对黄金周的渐趋冷淡,取消“黄金周”的呼声开始出现。 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正式提出建议:“将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小黄金周’,并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再次提案,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 他们认为,长假制度作为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政府出台的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现在应该“退休”了。7年的黄金周制度已经形成了国人的休闲生活意识,只要有合理的替代制度安排,取消“黄金周”只意味着集中消费转变为日常消费,总量上不会有大的下降。 寻求改善之道 对于越来越多取消黄金周的呼声,国家旅游局一直持反驳态度。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认为,在过去的19个黄金周里,我国共有16.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拉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消费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升级。并且认为,中国长假制度的价值取向正悄然发生变化,长假主题正从拉动内需转向兼顾扩大就业,正在趋于维权和就业等民生主线。 对于旅游部门的解释,更多的学者给予了追问:一个全国性的休假制度,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 他们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被黄金周轰出门的国人不像是在休闲和放松,更像是以另一种方式在生产和劳动,以便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 虽然黄金周制度有着很多的不方便,但取消它,还有人认为是为时过早。理由是黄金周制度虽然是一种带有强迫性质的休假制度,但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普通的工人、办事人员及至农民工能够完享七天假期。一旦没有这种强迫性,工人们的休假权力可能被剥夺。 那么,中国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休假制度才是科学合理的?这方面仍然没有定论。 蔡继明的建议是:取消现行五一和十一两个黄金周,将其法定假日由原来的3天减为1天,分配给清明、端午、中秋、除夕4个中国传统节日。今后除除夕外的5个一天假期,可就近结合周末双休日,凑成“长周末”,3天连放。这样人,们一年中选择出游的时机就是5个而不是2个了。 还有专家提出实行分区休假的方式,比如将全国分为三个休假区,以“五一”长假为例,A区从4月26日开始休假7天,B区从4月28日开始休假7天,C区从5月1日开始休假7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的观点是“取消黄金周,代之以带薪休假”。他认为,“黄金周”把人们的消费集中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需要一定的基础来应对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流量,我国现在的服务跟不上,从而大大降低了黄金周的生活质量、旅游质量和休闲质量。而实施带薪休假是解决之道。 在种种建议中,最理想的,当然还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但是,有人又对带薪休假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国人有着浓厚的亲情观念,出游探亲都喜欢携妻带子、陪着父母。而如果是带薪休假,很难把假期凑到一起。 另外,《劳动法》第4章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但是,在中国就业严重不足的社会背景下,现在许多地方连法定的休息日都未得到严格的履行,带薪休假恐怕也会成为海市蜃楼。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