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欧盟日本中国引领世界经济稳步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09:52 国际商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06年,世界经济实现了5.4%的高速增长(见表1)。这是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跨越了2001~2002年因IT泡沫崩溃后的短暂衰退、自2003年开始强劲复苏后,创造的7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增长水平,进一步显现了经济全球化加深,经济增长周期加长,各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世界经济稳步发展的基本特征。

  另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增长15%,贸易额达到12万亿美元(见表2)。

  进入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基本延续了2006年的态势,继续处于周期性扩张轨道。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尽管美国经济出现降温,但欧盟、日本和

中国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继续稳步前行。

  2007年,世界经济仍可继续保持中速偏高的增长水平,增速区间在4%~5%;全球货物贸易仍会大大高于经济的增长幅度,贸易量增长率超过7%。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出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量增速的一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发达国家仍是FDI的主要吸纳国,亚洲将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FDI流入的第一目的地,东欧、独联体国家也将成为投资热点。

  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展中仍然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美国经济增长

  可能放缓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经济表现始终左右着人们对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判断。2006年下半年开始,有关美国经济是否会步入衰退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最早警告衰退的是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认为“世界没有为美国经济衰退做好准备”。其次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他认为2007年下半年或年末,美国经济可能步入衰退。

  美国官方对美国经济一直坚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尽管最近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承认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上升了”,但认为美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并没有出现衰退之虞,只不过是其增长方式正从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向“更可持续增长”转变。美联储预计2007年美国GDP年度增速为2.5%~3%,2008年增长2.75%~3%。

  美国权威经济预测机构———全国商业经济学会最近进行了一项针对经济学家们的调查。接受调查的美国47个重要经济预测机构的主管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今明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向好,预计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将达到2.8%,通胀风险稍高于经济下滑的风险。

  IMF最新报告将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的判断由此前的2.9%,下调至2.2%,为近5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但它也不认为美国经济会走向衰退,只不过是增速放缓,而且认为,近几个月以来,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减缓。

  从中期来看,技术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仍支持美国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实现了10年的较高增长,GDP年均增长3.5%。技术创新、经济全球化支持美国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目前很多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逐步投入规模化产业运用,经济全球化重组空间仍然很大。

  从短期来看,美国经济指标喜忧参半。有利的指标是,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增速放缓,就业市场改善,服务业连续增长。不利的因素有,

房地产投资和汽车等耐用品消费下降较大,其中房地产的负面拖累最大。但就目前情况分析,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回落对经济影响还不是灾难性的。2006年美国新屋销售下降11%,拖累GDP增速下降0.75个百分点。房地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有限:一是房屋价格没有出现实质性的下降,房屋交易价下降约5%,财富负效应不明显;二是企业盈利支持的股市上涨和居民收入提高增强了居民消费能力。

  即使美国经济降温加快或者出现衰退,根据IMF的分析,其影响也是有限的。因为,美国经济减速主要集中在进口含量较低的房地产部门,这与全面的衰退相比,周期中段经济减速造成的溢出效应要低得多。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其影响的传播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根据IMF的测算数据,美国经济年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拉美国家的增长率将下跌0.2个百分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增长率至少下降0.4个百分点;非洲和中东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大约只有0.1个百分点;亚洲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在内)受到的影响略高于非洲和中东地区,大约在0.12个百分点。当然,如果美国房市下滑蔓延至消费和企业投资领域,其负面影响可能加大。

  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第一季度美国GDP仅增长1.3%,低于2006年第四季度的2.5%,为2003年第一季度以来GDP的最低增幅水平。

  日本和欧盟经济

  继续向好日本经济从2001年底开始已保持连续增长50多个月,接近其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1966-1971年)。2006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际增长率达2.2%。预计2007年第一季度GDP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全年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经济增速不会出现太大波动。据世界银行2006年12月份预测,日本经济2007年将增长..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2.3%。

  欧元区在内需和出口两大引擎的强劲推动下,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2.6%,远高于上年的1.4%,为2000年以来的最快增长速度。受德国从2007年开始提高增值税的影响,欧元区第一季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但经济发展前景依然乐观。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最新预测,2007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4%。

  日本和欧盟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发展很快。目前,日本和欧盟的经济形势对于中国继续深入开拓市场形成了比较有利的机会。当然,欧盟对华的贸易政策常常追随美国,中欧贸易摩擦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扩大对欧出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石油价格高位徘徊

  农产品价格高涨自2003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至今已接近5年的时间,期间虽略有调整,但基本上以上升为主。2006年8月,纽约期油价格一度冲上80美元/桶。但自8月中下旬开始,

原油价格出现下跌。目前油价徘徊在每桶56~62美元。对于未来油价走势的判断,有分析认为还有5%~10%的下跌空间,也有人认为目前原油价格下跌是暂时的。无论如何,高油价是目前全球通胀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国际市场其他资源性产品、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高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大,普遍高于各国中央银行设定的调控上限。2007年,农产品(包括玉米、棕榈油、糖和其他农作物)价格的高涨可能成为通胀压力一个新的来源。其主要表现是食品价格上涨。

  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物燃料和乙醇的新需求。生物燃料和乙醇可以从玉米、棕榈油、糖和其他农作物中获得。经济学家认为2007年美国的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将比总体通胀速度要快得多,并相信当前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还将继续存在。

  分析认为,经过几年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全球粮食库存现在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如果农民将更多的农作物用于生产乙醇和其他燃料,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 梁艳芬执笔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