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进展 |
国资监管机构 |
2003年3月10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会议经表决,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4月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资委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任命李荣融为主任,李毅中、王瑞祥、吴晓华、黄淑和、王勇、邵宁为副主任。4月6日,国资委正式挂牌。 |
|
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机构全部组建完毕,市(地)级已组建203个,占总数的45.3%。 |
全国237个市(地)级、107个行政县(市) 已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陆续建立和酝酿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健全。解决了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以“管人、管事、管资产”为己任,不断强化监管职能。 |
企业总数 |
196家央企, 央企及下属一级企业2232家。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1998年的23.8万户减少到2003年的14.6万户,减少了40%。 |
185家央企,三级以上11598 家,39户央企完成重组。全国国有企业户数13.6万户。 |
169家央企。9组18家央企完成联合重组。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国企调整重组力度,积极推进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2002年-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15.9万家减少到12.7万家.减少20%。 |
159家央企。10组20家央企联合重组。2004年以来,73家央企参与38次重组,央企从196家减少到159家,减少37家。 |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增强了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 |
资产总额 |
央企8.09万亿元。2002年7.1万亿元。国企资产总额从1998年的14.9万亿元到2003年的19.7万亿元。 |
央企10月底9.19万亿元,增长12.3%。国企资产总额21.6万亿元。 |
央企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国有集团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年末资产达到1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 |
央企1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比2003年底增长47.4%。103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77350.6亿元,同比增长18.5%。 |
央企资产总额三年年均增加1.3万亿元。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
净资产 |
央企34806.19亿元。国有净资产从1998年的5.2万亿元到2003年的7.09万亿元。 |
181家央企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为39462.8亿元,增长11.8%。国有资产76763.2亿元。 |
央企4.6万亿元, 同比增长18.1%。 |
央企53489亿元,同比增长15.2%。103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28283.8亿元,同比增长13.1%。 |
国有资产总量从2002年的6.4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8.6万亿元。央企比2003年底增长48.7%。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
销售收入 |
央企41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767.1亿元,增长22%。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2年8.3万亿元。 |
央企55497.7亿元,同比增长25.8%。全国国有企业120722亿元。 |
央企67312.9亿元,同比增长19.8%。 |
央企81368.8亿元,同比增长20.1%。103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39693.5亿元,同比增长18.9%。全国国有企业13.7万亿元。 |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增长 |
主营业务收入 |
央企4.47万亿元。 |
全国国有企业12.1万亿元,增长20.5%。 |
央企8万亿元。 |
央企8.14万亿元。 |
央企三年增长81.9%,年均递增22.1%;平均每年增加1.2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攀升。 |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
央企6%。全国国有企业1998年0.4%。2003年5.9%。 |
央企8.9%。全国国有企业9.6%。 |
央企10%。 |
央企10.5%。 |
资产运营效率普遍提高。 |
总资产报酬率 |
央企5%。全国国有企业平均2.39%。 |
央企6.8%。全国国有企业平均3.42%。 |
央企7.7%。 |
1-11月,央企平均为6.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
赢利能力普遍增强。 |
流动资金周转率 |
|
央企1.8次。 |
央企1.9次。 |
|
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趋好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
央企6.6次。 |
央企7.7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1次。 |
央企1-11月,11.8次。 |
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
总资产周转率 |
|
|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0.30次。 |
央企1-11月平均0.64次,同比提高0.04次。 |
资产运营效率走强 |
平均资产负债率 |
全国国有企业65.9%。 |
央企57%。全国国有企业65.7%。 |
央企56.1%。 |
央企1-11月平均56.8%,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都有所降低。 |
总体负债水平稳中有降。 |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
|
央企109.3%。8月公布《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暂行办法》 |
央企110.8%。 |
央企144.4%。 |
央企三年增加35.1%。出资人代表忠实履行了保值增值责任。 |
实现利润 |
央企3006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1998年的214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951亿元。 |
央企4780亿元,同比增长57.6%。地方国企2588.8亿元,全国国有企业7368.8亿元,比上年增长54.5%。 |
央企6377亿元,增长30.7%。地方国企2634亿元,全国国有企业9047亿元,增长25.1%。 |
央企7546.9亿元,同比增长18.2%。103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2097.2亿元,同比增长38%。全国国有企业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 |
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央企四年增长151.1%,年均递增35.9%; 第一个业绩考核任期增长140%;年均递增33.8%,三年年均增加1500亿元。 |
上缴税金 |
央企3563亿元。全国国有企业7241.8亿元。 |
央企4286亿元。全国国有企业100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
央企5412.8亿元。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02年-2005年,从6794.6亿元增加到11919.3亿元,增长75.4%。 |
央企6611亿元,同比增长20%。1031家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2375.3亿元,同比增长20.4%。全国国有企业1.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
央企三年增长率96.5%,年均递增25.2%;每年净增加1000亿元,2004年-2006年三年累计上缴1.7万亿元。社会贡献度显著提高。 |
职工总数 |
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1998年的7804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4311万人。 |
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228.2万人。 |
央企1053万人。2002年-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人数从4679.6万减少到3819.1万人,减少18.4%。 |
央企1000万人。 |
优化调整了企业劳动力结构和人才结构,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创造了条件。 |
股份制改革 |
央企2002年股份制企业户数比重为30.4%。全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2514家改制。 |
9家央企投资主体多元化。全国2903家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面50.4%,小企业83%,中型企业居间。 |
9月底,央企控股的境内上市公司168家,香港上市公司53家。国家重点企业中的252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1331家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 |
央企194家上市公司中,有189家完成或正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占97%,央企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57家。2003年来,33家央企首次发行股票并公开上市,募集资金575亿。央企及所属子企业的公司股份制企业户数达到64.2%。8月底,各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的境内上市公司777家,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的55.82%。股本总额6021股,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40.9%。 |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促进了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
完善治理结构 |
已改制的3430家重点骨干企业中成主营董事会的3272家。 |
7家央企董事会试点。 |
11家央企董事会试点。 |
19家央企董事会试点,共选派65名外部董事,有14家试点企业的外部董事达到或超过董事会成员的半数。许多未列入试点的央企,也在二级企业积极推进了规范的董事会建设。 |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董事会建设稳步推进。 |
突出主业 |
|
49家央企主业公布,明确了21个主要业务板块调整重组的思路。 |
96家央企主营业务确认公布。 |
2004年来,分五批核定并公布了137家央企主业。 |
精干主体,推动主业做强做大。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始终占主导和支配地位。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央企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
中石油、中石化和东风汽车三家试点。 |
三家试点已经完成。10月底,67家央企上报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案,批复了43家,涉及改制单位1422个,涉及分流安置富余人员26.2万,涉及“三类资产”157.7亿。各地和央企实施主辅分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818家,涉及改制企业4572家,涉及富余人员100万人。 |
1000多家大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职工近200万人。 |
2006年9月底,批复了76家央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案,涉及改制单位4879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77.7万人, 分离普通中小学1849所,公检法机构354个,移交在职职工14.8万 人,离退休教师6.93万人。目前,央企已移交办社会职能机构1528个, 移交在职人员8.6万,离退休教师4.9万人。 9月底,全国共有1252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安置富余人员209.6万人。 |
国企瘦身减负工作稳步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
用人制度改革 |
全球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6家央企7个职位试点。3430家已改制的重点企业中,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97.7%。 |
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人才强企的战略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2家央企23个高管全球公开招聘。 |
25家央企25个职位全球公开招聘。 |
25家央企的26位高管全球公开招聘。几年来,组织78家(次)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1名高管,在10家企业竞争选拔了20名高管,1400人进入央企人才库.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 |
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市场化选人用人相结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充分发挥高管人员潜力、不在状态就换人的压力机制。 |
企业法制建设 |
央企51.5%设立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央企从事法律事务的人员8700人。出台“关于在国有重点企业加快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通知”。 |
国务院国资委出台“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 |
69.82%的央企即118户设立了企业法律事务机构, 53家大型央企29家实行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占54.2%,45户设立法律事务机构,央企法律事务工作人员超过一万人。 |
53家大型央企33家实行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占62.26%,161户央企中120户设立了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占73.91%,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42户,占25.3%。央企从事法律工作人员10200人。省级国资委所出资1069户企业中,设立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占54.6%;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占14.1%。 6个试点省市的所出资企业中,设立法律事务机构的比例为73.8%,建立法律总顾问制度的比例为32.1%。非试点省市设立法律事务机构的比例为49%,建立法律总顾问制度的比例为9.2%。 |
初步建立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国有企业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 |
经营业绩考核 |
10月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
|
国资委建立了业绩考核谈话制度. 与全部央企负责人签定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并严格兑现了奖罚。 |
修订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 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业绩考核工作的配套办法和政策性文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和方法。 |
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激励约束制度基本形成。 |
产权管理 |
|
转让国有产权3599宗,其中3055宗为进场交易,进场交易达85%。 |
转让国有产权3622家,成交金额1080亿元,与资产评估值相比增加64.7亿元,平均升值6.4%。 |
各地对83368家企业换发了产权登记证,基本摸清了国有资本的分布状况。 |
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界定、产权流转和产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体系框架。 |
世界500强 |
央企6家。 |
央企8家。 |
央企10家。 |
央企1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家。 |
一些重要骨干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
知识产权 |
|
2004年,央企的5项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占全部获奖的40%。 |
2005年,央企申请专制10031件,其中发明专利4462件;授权专利4948件,其中发明专利1657件。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
十五期间,央企申请专利年均增长28%。 |
监事会工作 |
2000年出台《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8月17日,由国务院任命的首批36位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陆续派向中央管理的100家国有企业,2001年底前,已向174家中央企业派出监事会,完成261份监督检查报告。已改制的3430家重点企业中,成立监事会的2893家。 |
国务院国资委提交了163份监督检查报告及部分专项报告。28个省市单独设立了监事会工作处,并向所监管的企业派出了监事。 |
|
11月,国务院国资委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进行了全面换届调整,截至12月31日,新一届监事会已陆续进驻109家企业,其余企业将于近期进驻。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 |
国资监管工作得到强化。外派监事会制度进一步健全。 |
国资监管法规体系 |
|
2004年, 国务院国资委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基础,出台了32个配套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省市也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产评估、产权无偿划转等20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省区市国资委自组建以来,制定了700多份规范性文件。 |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资产评估、业绩考核、财务监督等20多个规章和80个规范性文件。地方先后制定了1200多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上下级国资委之间的指导监督关系。 |
初步形成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并正在加快完善。 |
企业党建 与党风廉政建设 |
|
形成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办发 [2004]3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以及相配套的20个规范性文件。 |
在356万党员(含离退休党员100万人)和19万多个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召开了“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研讨暨观摩会议”印发了《促进中央企业构建惩防体系工作方案》。 |
较好地回答了当前国企党建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成为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举措和指导性文件。推进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惩防体系建设。 |
文化
强企 |
|
7月在大庆召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 |
3月颁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05]62号),确定文化强企战略。国企进行了深入学习贯彻。举办了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建设知识有奖大赛”。 |
8月召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 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对146家中央企业的调查,近95%的企业成立了领导机构,84%的企业初步确立了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78%的企业初步建立了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 |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从总体起步阶段进入总体深化阶段。进一步履行了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