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全国工商联:从联系纽带到政府助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 09:52 《中国企业家》杂志
从“联系纽带”到“政府助手”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答本刊记者问 黄孟复认为,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成势,是工商联积极变革的直接推力,未来的工商联,将以商会为抓手,完成自身从体制内机关向真正民间商会的转变 时间:2007年4月6日地点:全国工商联办公室 《中国企业家》:黄主席好。我们这次来,其实只有一个核心问题要求教,这就是近两三年我们发现工商联在明显地起变化,它跟以往越来越不一样,从各个方面都能感到它变得非常活跃。这种活跃和变化,在民营企业危机处理以及更多民间商会的组建上,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感觉工商联现在是一个真正活跃的组织了。我们是否可以把这看作是工商联正在经历的一次历史性转型过程? 黄孟复:工商联跟以前是不一样了。工商联也是有五十几年历史的组织,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联的愿景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两句话:“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新世纪新阶段工商联的主要职能就是这两项,尤其是政府助手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主要矛盾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所以,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到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占GDP50%以上的是民营经济,也就是老百姓自己办的企业做出的贡献。工商联主要是联系民营经济的。现在这部分占这么多的经济总量,而且非常活跃,因此,工商联现在承担着作为联系这一非常活跃的经济领域及其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或者是政府管理的助手,就跟以前很不一样了。 《中国企业家》: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正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工商联进行主动转型或者说改变? 黄孟复:工商联要适应民营经济的发展,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没有“婆婆”,我们搞市场经济,企业不要有“婆婆”。但现在来看,没有“婆婆”,也要有个组织。否则大家散成一片,不仅企业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很好的维护,他们跟政府的沟通也缺乏渠道。国有企业有国资委,按时召开国资委的会议,中央有什么精神,什么要求,通过它传达下去。民营企业数量大、分布广,而且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素质参差不齐,非常需要有那么一个组织或者很多组织来为他们服务,通过这些组织反映他们的诉求和维护合法权益。党和政府把这个事情交给工商联,就是要工商联去做这些事情。 现在仅私营企业到去年年底已经将近500万家了,再加上很多混合制度、私人控制的企业,数量就更多了。这样一大批企业通过工商联跟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接,按照原来的传统工作方法和渠道,我们感觉到力不从心。我能认识几个人?你能认识几个人?我们全国工商联这些人能认识多少?认识了又了解多少?做事情需要“抓手”, 工商联的“抓手”就是商会。一个行业商会能带动几千个、上万个企业。有了行业商会这个“抓手”,我们就能听取企业的意见,我们有个什么想法和要求,比如政府要传达宏观调控的重要思想,我们就跟商会讲,商会再去开他们的会传递这些信息,这样就能够形成一个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渠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就从无形转为有形,变得可操作。全国工商联大概成立了7000多个行业协会或者叫同业工会,包括省、市、区、县,甚至有的乡镇、街道等各级组织。我认为这个还不够,我们现在有数以百万计的私营企业和数以千万计的个体工商户,要把他们组织起来,我觉得这个组织还是要发展。 《中国企业家》:其实你政府部门不去发展,他们也会自发地去组织,因为企业的发展就需要相互沟通信息、得到支持。 黄孟复:他们这些人不是只有钱,他们有思想,有各种各样的想法。现在政府非常重视听取民意,重大的决策都要广泛听取意见。把他们的意见吸收上来、反馈上去不是挺好吗?所以我们把商会作为我们完成两大任务的一个抓手。我们通过工商联的行业商会这个抓手把工商界的工作落实。 现在我们还在进一步地规划,让他们发挥更多的作用。你既然作为一个行业商会,你就要对行业的发展谈谈意见。这次两会期间,我们的行业商会都写了些提案。另外商会每年要发表白皮书、蓝皮书之类的,对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中国企业家》:工商联的大门口一直挂着一块“中国民间商会”的牌子,只是很少有人把工商联理解成“商会”,反倒认为它更像一个政治组织,或者所谓一个“党派”。 黄孟复:是这样。很多人不把工商联看作商会,认为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一样是党派。 其实我们实际上就是商会组织,这个商会组织有中国特色,具有统战性的同时,又具有经济性、民间性。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所以有人讲,工商联有通天的本事,因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与党和政府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重大政策和问题进行协商已经成为一种制度。 关于危机应对 《中国企业家》:在过去几年中,一些著名的民营企业比如德隆、科龙,先后遇到了很严重的危机,我们知道工商联参与了其中的一些斡旋工作,这些工作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工商联不久前出台了〈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我们注意到其中一个重要的信号是工商联提出将危机处理关口前移到危机预警,而不是危机处理,这个变化是否有具体含义? 黄孟复:一个大型企业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垮掉却很容易。对于国家,对于社会,对于银行,企业垮掉都应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首先应该有拯救的措施。像美国安然丑闻暴露以后,它就有一年的保护期,在这一年之内,财产不能转移,银行来监控,但也不收你的钱。不像我们国内的一些银行,一开始就把钱全部收走。这一年之内,看你能不能通过各种方式把危机释放出去。这样,企业保住了,问题也解决了。而不是你一不行了马上就让你破产。 德隆的主要问题是在资本市场上违规操作,但它控制的很多企业都是非常优质的企业。它的危机主要从信任危机而引发。它想融资发展行业,一个一个行业来整顿,思路是对的,但是手段有问题。一查出问题,就像大厦轰然坍塌,一些企业跨了,职工失去工作,形成了社会问题。如果不是破产而是重组,德隆品牌的价值可以保护起来,因为它在国际上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大部分企业也能保全。 《中国企业家》:我们听说工商联帮着找过投资者,当时提出重组方案了吗? 黄孟复:我们提出过一个方案,但当时对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也还没有多少经验。 《中国企业家》: 是否从这件事情之后工商联想到做一个关于民营企业拯救重组的基金? 黄孟复:德隆危机提示我们一个问题:大型民营企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工商联能不能发挥多一些作用?到科龙危机的时候,我们有些经验了,当时国务院开会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重组方案。重组比破产震动小、损失小,企业也稳定。科龙出事,不是生产经营出了问题,而是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企业家的问题,不是企业的问题,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重组方案,最后,国务院授权工商联牵头实施重组。 《中国企业家》:这件事情的解决应该在民营企业中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大家觉得以后出事儿的时候可以依靠工商联。 黄孟复:从科龙的案子来说,工商联出面,既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遵守了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减少了银行的损失,保证了职工的就业,当地政府也比较满意。现在科龙的生产非常稳定,而且品牌流失很少,如果企业一破产,“科龙”这个品牌一下子也就消失了。 科龙这样的违法违规操作,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普遍性,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证券市场还非常年轻,很多地方都在不断完善。有的大家不适应,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潜规则。但一旦被查出来就会把老板抓起来的,而且民营企业居多。所以,民营企业就有意见,我在几次研讨会上跟民营企业讲:你们一定要遵纪守法,千万不要被行业的潜规则陷进去。 现在我们马上要成立上市公司商会。我们通过这些事例发现,一些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还像私营企业时一样,把这个钱倒来倒去不当回事儿,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出在这儿,在没查你之前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商会的作用就是要沟通,要主动跟证监会建立联系,发现不对的苗头自己赶快先去查。这也是一种预防机制。 关于民营企业的融资 《中国企业家》:工商联所属的并购工会最近非常活跃,在推动天津“中国企业国际融洽会”(6月由全国工商联、美国企业成长协会联合会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举办),撮合美国数百家成长基金来中国洽谈,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事实上,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问题,一直都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您本人以及工商联对这个事情怎么看? 黄孟复:并购公会是我们全国工商联的一个同业公会,活动能力比较强。并购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模式。国外的并购是非常热门的。美国的中小基金(也就是十亿美元、二十亿美元这样)因为资本小不敢出来,就在美国本土赚点儿小钱,但是他们也十分关注中国市场。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中小私募基金的特点,我认为还是一种战略性的投资,不是要控股(不像大的基金,他们占20%、30%的股份),它在你的成长中获利,它不是要你这个企业,我觉得这个挺好。你获利,我成长,大家双赢。很多外国的大企业不是,他是要来吃掉你,他要把你的股权控制起来,把你的品牌消灭掉。 《中国企业家》:这是一些产业资本。 黄孟复:对,这些产业资本进来的话,我们应当有一些规定,不能让他把我们很多重要的产业全部控制起来。但是,像成长企业的私募基金,胃口小,赚点儿小钱就行了,我们就可以用你的基金来促进我们企业的发展。在天津办这个会效果怎么样,还要看企业的情况,这个事情我认为前景还是很好的。 《中国企业家》:这是不是一个信号——工商联关注的重心也在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 黄孟复:为中小企业服务是工商联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已经有几个具体设想。你光讲要为中小企业服务,怎么为中小企业服务?关键是要有渠道。比如像这种情况(指融洽会),就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另外我们正在呼吁成立两个银行,一个是社区银行,一个是科技银行。社区银行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科技银行直接面向科技企业的创新。 现在靠国有大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不现实,它没有这个积极性,它贷一笔1亿元和贷一笔10万元的成本差不了多少,但是效益就大不同了。所以它就愿意傍大款,那些老板不愿意要钱,它在后头盯,那些想要钱的,它理都不理你,你不能说他不对,因为有一个赢利模式和要求。所以,我们设想成立一些社区银行。社区银行对自己本社区里的企业知根知底,贷款稳定性就相对高一些,成功率就可以高一些。我们以工商联组织管理的一些行业商会基础,再成立一个由各行业人士组成的担保公司在中间做担保核查,有了这些,你小企业再向社区银行去贷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商会-担保公司-社区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链条,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另外一个想法是我们提出国家应该设立科技银行。现在全国有14万家民营科技企业,国家有“863”等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项目,但是惠及面仍是非常小的。在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必须使搞科技创新的企业普遍受惠,只有普惠制才能真正形成创新型国家。几个企业创新,几个院所创新,不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应该是搞技术创新,创新的企业应该普遍地受到国家的优惠。成立科技银行,就是专门面对中小企业的要求。现在民营高科技企业有技术成果、有人才,就是没有钱。到银行贷款先要抵押,他说我就是有个脑袋,几台计算机,还有一些专利,或者是技术发明。银行说这算什么东西?都不行。但是我觉得科技银行就可以。你把你的专利拿出来,我评估一下你的专利;你这个专利可以贷10万元,那个专利可以贷50万元。你说你有人才,我看一看,研究生、博士生这支队伍,我就可以贷100万元。你说你有这个奖、那个奖的发明,我就可以贷100万元。实际上我们国家为科技创新也拨了好多钱,拨到政府部门以后,由政府去搞项目,企业来求它批,批了几个项目就把钱花掉了。我觉得,钱不要这样花,钱放到科技银行里去,然后用金融体系来运作;项目不要由政府机构来定,要由企业自己来定,企业自己天天在市场摸爬滚打,知道哪个项目能赚钱,知道哪个项目是市场需要的。项目初步成功后,国家给金融支持。美国硅谷发展恰里,很多人都认为是风险投资公司的功劳,实际上风险投资公司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科技银行也起了很大作用。美国科技银行的人告诉我,美国硅谷地区风险投资企业的50%都接受过科技银行的贷款。 关于未来 《中国企业家》:听你谈了这么多,深刻地感到工商联的确是发生了很多变化,而且是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如果让您来评价这几年工商联所发生的变化,您认为这个变化应该怎么去定义、怎么去评价? 黄孟复:总的来讲工商联的变化赶不上民营企业的发展变化快,因此我们还要加大力度。这几年我们很努力,但还是落后于形势。民营企业发展这么快,解决70%以上的就业,占GDP这么多,我们起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很小的,总的评价不能太高了。我们也是在转变观念和职能,从机关转成商会。我们的人员,我们的很多思想,也有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过程。要客观的看这个问题,有进步,但在市场经济中,工商联所承担的责任——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非常重,不是一句话一讲,一两件事一做就行了的,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中国企业家》:您在担任主席这段时间追求什么目标?您希望把工商联带到一个什么样的境地? 黄孟复:把我们的能力和承担任务之间的差距尽量缩小一些吧,逐步能真正作为纽带和助手,发挥政府助手的作用。首先是把广大的非公经济团结起来,做什么工作得取得人家的信任,把大家团结起来,能反映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企业有问题到工商联来,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我们尽量帮你协调解决。有一些方向性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建议意见指导,现阶段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去体现社会责任感,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企业家》:工商联的大变革似乎才刚刚开始,您现在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四年多了,下一个五年您感觉工商联会是什么样的?会在哪些地方有变化? 黄孟复:后面肯定会比这一届做得更好。党的方针政策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人士将更重视,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现在哪怕噪音再大,也不可逆转。老百姓自主就业,光这个问题就不得了。党和政府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会不断深化,工商联工作的环境会进一步改善。我觉得下面一届不管谁来做,都能做得很好。 (对话内容为本刊记者房毅根据采访录音编辑整理。标题为本刊所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