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开展财政支农资金审计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7-4-3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10:30 审计署网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强“三农”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三农”资金投入力度。这些支农资金的投入状况、管理水平及使用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审计机关有责任有义务揭露和查处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财政支农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农业、农民事业顺利发展的物质保证,其资金量大、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若想充分发挥

审计监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审计力度:

  一是对财政支农资金国家政策制度执行及落实情况进行审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调控、支持和财政保障政策。为搞好财政支农资金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首先要深入学习领会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背景、指导思想、预期目标,正确把握政策之间的联系与界限,从理论层面剖析“三农”政策的合理性,从而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其次针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偏差,善于从宏观和机制层面分析研究,找出症结之所在,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予以完善;此外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事物,审计人员应以农民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从宏观和政策上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健全支农惠农制度。

  二是以支农资金为主线,围绕支农资金的投入、拨付、使用、管理等主要环节开展审计。在支农资金投入环节,要摸清资金的总体投入情况、结构变化和投向变化,如是否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尤其要关注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是否主要用于农村;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是否有利于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进而全面反映和评价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总体情况及现状。在支农资金拨付环节,要监督计划或负责资金安排分配的权利部门,是否按照批准的项目内容进行建设,并及时分配拨付资金,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资金分配“散”、延迟拨付、滞留闲置、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和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情况和问题。在支农资金使用环节,要把“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纳入审计视野,要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诸如擅自改变项目计划和未按上级批准的要求执行的情况,挤占挪用、串用、虚列支农资金、套取骗取财政支农资金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等等,重点关注劳民伤财,借新农村建设之机搞地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情况,保证支农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在支农资金管理环节,重点关注财政支农资金因立项不准、可行性研究不充分、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效益低下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等严重问题。

  三是注重支农资金项目效益,逐步完善指标评价体系。财政支农资金是在国家财政、各级地方财政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安排的专项资金,应当做到合理使用,从分发挥应有的效益。财政支农项目效益呈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有的效益可以直接体现出来,有的则通过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和生态环境间接体现出来,有的在短期内可以体现出来,有的则需要较长时间体现出来。对财政支农项目的效益审计,就是把检查资金使用效果、促进合理有效利用资金作为审计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支农资金审计过程中,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逐步建立一套可行的支农资金效益指标评价体系。从目前看,该指标评价体系应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社会效益指标体系、生态效益指标体系。

  四是创新审计方法,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审计质量。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管理部门多、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这些特点决定了财政支农资金审计必须把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才能做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必须将专项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才能把审计查出的问题与责任人相挂钩,有利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保障支农资金的安全有效;必须把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紧密结合,才能做到既查错纠弊,又全面系统的反映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对财政支农资金具体项目的审计中,根据项目特点还应采取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审计会计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等方法,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作者:

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 刘鑫华)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