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7中国慈善榜榜单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19:03 新浪财经
本报记者 程芬 在今年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用“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八个字,再次肯定了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广阔前景。与此同时,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也在呼吁中国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他们的提案,体现了芸芸众生对“慈”的垂睐和对“善”的渴望。 这无疑是一个风向标。作为“中国慈善排行榜”的编制者,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扬善。虽然本榜只对“年度捐赠100万元以上”的个人和机构开放,但是,管中窥豹,一叶知秋,从榜上近400个人和企业的捐赠数据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第三次分配”带给中国公益事业的丰收与喜悦、成长与梦想。 整体印象 去年烟花特别多 时光匆匆如流水,聚财散财又一年。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中国慈善排行榜多了几分挑剔,少了几分泡沫——只计算到账的“真金白银”;同时,中国富豪热衷于公益,也减了几分“跟风”,添了几分“创新”。不管是在捐赠数字上,还是行善策略上,中国慈善家都意识到,是时候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散财之道了。 亿元捐赠掀起“爱心PK赛” 继2005年慈善捐赠大幅升温之后,2006年度的慈善捐赠又迎来了一个英雄辈出、气贯长虹的丰收年景。 这一年,更多的富豪带着更丰厚的礼物参加了“爱心PK赛”。这场赛事在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牛根生的倾囊一捐中拉开序幕,此间,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浙江圣雄集团董事长林圣雄、台湾首富郭台铭、中国国宝级画家黄永玉、杭州道远集团董事长裘德道、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网易总裁丁磊等大腕轮番登场,各自献出了千万甚至亿万元财富,纷纷化作公益事业的源头活水。 富豪PK的结果,排行榜上可见分晓:黄如论以19801万元的现金捐赠继续占领首善宝座。亚军被素有“段菲特”之称的段永平以16590万元的个人捐赠夺走,季军是慈善榜的常客林圣雄,他的捐赠数额是10400万元。牛根生位居第四,根据榜单,他在2006年的个人捐赠是10029万元——这个数字,只是来自他捐赠的2%左右的蒙牛股票所产生的红利和他个人的其他现金捐款。 大量涌现的亿元捐赠是2006年慈善捐赠最大的亮点。但是体现在本榜单上,“全球捐股第一人”牛根生的实际捐赠数字只有1亿多,而号称捐赠1亿元设立“道远基金”的裘德道的榜上数字也只有1260万。 本榜单的数字为何大大缩水? “我们只统计实际到账的真金白银。”公益时报总编辑、榜单把关人刘佑平解释,“也就是说,这个榜单依据现金捐赠来排名。实物捐赠,股票捐赠,由于不方便计算价值,在制作榜单的时候被单列处理。” 然而,即使按照如此严格的编制标准,2007年慈善排行榜依然能体现中国富人捐赠的进步:这次收录的174位慈善家在2006年的捐赠总额是19.1亿元(不含物品捐赠),平均捐赠1099万元。而在2005年,162名慈善家的年度捐赠总额为15.9亿元,人均捐款980万元。2004年,136位上榜慈善家的捐款总额是9.85亿元,平均捐赠724万元——仅从捐款规模和上榜人均捐款额度两个指标,就可以看出,三年来,中国的慈善捐赠数额无论从总量还是平均数量上都在稳步增加。 黄如论首善神话期待突破 今年首善还是黄如论。 说句心里话,这个毫无悬念的排序,除了让人对黄如论个人肃然起敬之外,更多的是对捐赠大环境的失望——江山代有人才出,慈善更盼新人来。参照美国经验,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和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成正比,《商业周刊》评出的2005年最慷慨的50位富人,与《福布斯》2005“美国400富豪排行榜”排名大致一样。 但是在中国,最富裕的人并非捐款最多的人。比如黄如论,他连续4年折桂慈善榜的“代价”是历年共计8.7亿元的捐赠。然而,在福布斯2005富豪榜上,他只排在第70名,2005年的财产是20亿元。难怪有人说,这位地产巨鳄同样在慈善业开辟着大盘。 林圣雄、陈光标、王健林、曹德旺等人的名字在财富榜上并非如雷贯耳,但他们是慈善榜上的常客。榜单显示,这些常客的历年捐赠总额均在亿元以上。 黄如论、林圣雄之外,更多更有实力的中国富豪正在成长。2006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黄光裕、许荣茂、荣智健家族、朱孟依家族、张茵、张力、施正荣、刘永行、郭广昌、鲁冠球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他们中的多数曾经在慈善榜上留名,却常常是“昙花一现”。尤其是张茵、张力,历年慈善家排行榜上根本寻觅不到他们的名字。 我们不排除有些刚刚富裕起来的企业家忙于商业扩张而无暇兼顾其他。然而,慈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业,捐赠领域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接力。如果十大慈善家总是那些熟面孔,那样中国的捐赠就可能“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我们期待,每个中国富豪都能行动起来,彻底告别“慈善侏儒”和“为富不仁”的形象。 制度创新鞭策中国公益发展 牛根生也是一个深谙大舍大得之道的慈善家。2005年,他就想到捐出个人和家人全部股份的慈善计划,由于《公司法》的修订,直到2006年才得以实现2%的股票捐赠。但是,这一创举,在中国捐赠历史上具有开辟先河的意义,他不愧于“全球捐股第一人”的称号。 这件事,牛根生最为得意的不是自己的“敢为天下先”,而是由捐股而创造了股权设置上的第三种制度——所有权、表决权、收益权“三权分设”。 纵观这些慈善家,大多数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型企业家。他们的思维里有效率、效果两个坐标。因此他们不会把血汗钱一捐了之,而是想办法让这笔钱发挥效益。 对股权制度创新津津乐道的牛根生如此,设立留本冠名基金作白血病救助品牌的裘德道如此,竞拍得到巴菲特午餐时间的段永平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联合丁磊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捐赠,给基金管理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4000万美元中,只有一半直接用于公益项目,另外一半被用作设立等额配比基金。这意味着,10年内,浙大要从其他渠道募集到2000万美元,才能完全支配这笔基金。而且,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捐资教育,段永平还大力鼓励小额捐赠,不超过100万美元的单笔项目才能列入配比基金的统计范畴。 段永平说这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学来的做法。捐赠接受方则称,这个任务是一项大挑战。因为浙大今后十年要筹集到2000万美元、至少20个项目的社会捐资,才能支配段永平的配比基金。 实际上,利用商业智慧进行慈善创新是国际公益领域的发展趋势。比尔·盖茨宣布退出微软业务打理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就是为了实现慈善资金的增值。有人说,巴菲特向盖茨基金会捐赠约300亿美元,看中的就是盖茨用商业智慧来行慈善之事。 与欧美成熟的公益事业相比,我国慈善文化还不够发达,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甚至连“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公益基金会也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是,我们从榜单数据中看到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慈善家不再把钱捐给政府或直接捐给受助者,而是本着打造“公益品牌”的理念成立非公募基金会或把钱捐给民间组织,王振滔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个转变说明我国慈善家认可现代公益事业的发展模式并在实践中检验这种模式。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慈善家和公益创业者将探索出属于中国的慈善道路。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