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二季度加息或将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 16:31 《理财周刊》

  从短期的通胀压力来看,预计物价水平还将明显向上,使得真实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预计央行本年度至少还将加息两次,不排除其中第一次发生在4月或5月的可能。

  本刊记者 张学庆

  似乎大家都在等待着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宏观数据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4月19日,国家统计局综合通告称,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0287亿元,同比增长11.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关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制定了3项调控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在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2007年预期增长16%。而从一季度国民经济数据比较来看,GDP同比增长11.1%,超警戒线3.1%;3月份CPI涨3.3%,超警戒线0.3%;M2比上年3月末增长17.3%,超警戒线1.3%。

  经济两位数增长

  三项调控指标突破预定紧戒线也将决定新调控措施的是否出台,所以备受市场关注。不过,一季度GDP增速仍将会达到2位数已经没有悬念,3月CPI增速突破3%的央行警戒线也几成定局。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发布最新报告称,一季度

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1.2%,远超过去年四季度的10.4%。一季度贸易顺差的高企将为GDP的走高做出最强有力的贡献。

  面对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有过热的趋势,市场担心政府将进一步采取宏观调控政策,而加息可能是其中一部分。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4月14日在头版发表署名文章称,“年内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这已是该报在短短半个月内第三次在头版发表重头文章为加息造势。

  《金融时报》的文章称,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和资产(

股票和地产)价格上涨的突出矛盾仍然在累积,经济不平衡运行和结构不合理未出现明显好转的“拐点”。对此,央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正在酝酿着当量不等的“动作”。

  加息是否马上来临

  3月份的CPI的涨幅超过3%,这将使银行的名义存款利率成为了负利率。“如果央行再次加息,一点也不意外。”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就有进一步增加。

  数据显示,一季度末,M1、M2 增长率分别为19.81%和17.2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率为15.74%,人民币贷款增长率为16.25%,本外币存款增长率为15.31%,人民币存款增长率为15.94%,当月新增信贷4417亿元。

  从数据分析,M1、M2增速均比上月有所趋缓,总体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也略有趋缓。但3月份广义货币M2增速17.3%,仍然高于央行的全年目标。主要的驱动力量是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

  截至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4%。外汇储备增长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主要根源,现在外汇储备大幅增长,这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将不得不持续。

  加息对股市有多大影响

  3月份M1增速仍在19.8%的高位,M1与M2的增速剪刀差依然维持,显示股市虹吸现象仍然显著,居民银行存款不断地向股票市场转移。而3月份个人贷款增加仍较多,其中个人贷款增加1078 亿元,同比多增232 亿元,占社会总贷款增加量的比重也不断升高。居民户存款增加1671亿元,同比仅多增15亿元。这可能反映了在目前的低利率状况下,居民通过房产抵押等方式,利用信贷资金积极投资股票市场。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流动性依然充裕,因为流动性的根本来源在于中国的高储蓄。

  从后续趋势看,由于股市财富效应增强以及消费趋增等因素不会根本改变,预计二季度居民储蓄持续分流及存款资金持续活期化的趋势不会根本改变。

  “目前情况下,央行即使再次加息,也不会对股票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难以得到解决。”华富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沈雪峰说,“按最新宏观经济数据看,货币政策仍将趋紧,央行随时可能出台再次加息的政策。”

  沈雪峰告诉记者,新的数据加上即将公布的CPI数据,可能会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调控压力加大。不仅央行,政府其他宏观管理部门也可能比较着急,可能会加大对宏观经济平稳发展的调控力度。

  “在二季度加大调控力度和密度的可能性很大。”沈雪峰预计。

  中金公司预计央行本年度至少还将加息两次,不排除其中第一次发生在4、5 月份的可能。

  中金公司认为,从短期的通胀压力来看,预计物价水平还将明显向上,使得真实利率水平进一步降低。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粮价上涨和资源价格上调。

  目前的期货价格显示2007 年我国玉米和硬麦等粮食价格依然看涨,而且我国的粮食期货价格明显对现货价格有预示作用。这将全面推动食品价格的上涨。

  研究表明,食品价格是推动整体CPI上涨的先行因素,会进一步蔓延推升其他商品价格。

  其次,随着环保节能进一步推动以及资源价格的逐渐理顺,

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或间接地推动CPI的上涨。因此加息对于抑制近期的通胀压力极有必要。

  紧缩政策显现效果

  随着股市的不断升温,央行再次加息重点的出发点将不再是抑制经济的过快增长苗头,而是抑制不断上升的资产价格。

  4月3日央行一位副行长在向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官员发表讲话中表示:“我想升息可能是政策考虑范围内的选择之一,因为升息意味着令过热的股市和房屋市场降温”,“而这可能有助于减少资本流入,这胜过仅仅将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准的举措”。

  “如果股市一如既往地如近段时间快速上涨,我们认为央行再次加息不会太远了。”国信证券分析师林松立判断。

  不过,申银万国分析师梁福涛表示,短期内,比如在4月份,央行再次出台紧缩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货币当局可能倾向于会花一定时间来检验前期的政策效果。“物价上涨惯性已在预期之中,利率政策发挥作用有滞后效应”。

  在梁福涛看来,央行的紧缩政策的效果已开始有所显现。

  从3月份来看,M2增长有所回落,M2、M1增长的倒剪刀差口略有缩小。货币供应增长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央行一季度回笼和冻结基础货币力度明显加大。

  一季度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持续下降,下降到2.87%水平,这一方面显示,在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配合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过剩货币回笼和货币供应增长控制的效果十分明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明显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也意味着去年底银行体系资金呈现大量过剩的局面有了明显改变。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最近表示,信贷增长速度确实比较快,但从3月份的信贷数据看,前期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相信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未来信贷增长将进一步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1季度外汇储备增长1357亿美元,远高于同期贸易顺差与FDI流入之和。梁福涛认为,一季度跨国金融投资资本进入增多,也给调控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信贷增长较快,经济总体趋热十分明显。正因为如此,央行相关货币紧缩政策也明显提前,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一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后续经济将维持较高的景气度,信贷依然可能持续高位增长,货币存款活期化、经济需求加快供给放慢、国际商品价格高企等可能推动物价继续温和上升。

  梁认为,从趋势上看,在保持持续有效回收流动性的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已经不得不开始明确防范经济全面过热和后续可能出现的整体性通货膨胀。年内央行在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梁福涛倾向于认为下一个政策敏感期应该在二季度结束时的6月份可能性较大,若信贷、物价等数据依然高位,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利率上调均有可能。他建议投资者后续除了关心政策是否出台同时,应当更加密切关注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及其带来的累积影响。

  名词解释

  什么是MI、M2?

  在宏观经济学里,衡量货币供应指标有三个:现金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M0指流通中的现金,新版人民币就是一种现金;狭义货币M1指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广义货币M2则是M1与定期存款之和。从央行每季公布的金融运行情况报告中不难发现,央行是通过M0、M1、M2的增减来揭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