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太原经济圈:行政分割是最大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09: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明三

  编者按

  太原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具体为太原与榆次的同城化后,有关发展思路被写进了《山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中部地区的“北引擎”,太原经济圈选择了突破行政区划、重整区域经济布局的发展路向。但是,如何协调相关地区的利益分割、职能调整和行政区划布局,是选择这类发展路向的城市必须解决的难题。

  龙城太原,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曾经四度辉煌的中部城市,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机遇就在眼前,而且伸手可及——东南方向20公里开外的榆次,正牵扯着太原的神经。

  2007年1月,山西省省长

于幼军在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太原与榆次同城化的设想,“同城化”一词首次见诸省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晋中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的榆次,现在承载着太原的大都市梦想。春节过后,太原召开了一次同城化研讨会,开始在操作层面上寻求同城化的具体途径。

  “调整行政区划,将榆次纳入太原,这是我们的近期目标。”山西省委政研室副研究员加年丰说。会后,由他执笔起草了一份会议简报。

  报告提出了三点建议:成立由省长挂帅的协调运作机构,以联席会的方式协调两市有关事宜;成立同城化综合研究院,着手制定综合规划;分拆晋中,为行政区划的调整做准备。

  这些建议将提交给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加年丰表示,“获批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操作起来会有相当难度。”

  太原经济圈构想

  “晋楚之富,天下不可及。”历史上太原曾支撑起三晋的霸业、开拓出西汉的边功、见证了大唐的盛世和明清的富庶。但是进入近代后,随着沿海地区的崛起,其经济地位和全国影响力直线滑落。

  2006年全国100个城市GDP排名,太原以1013亿元的成绩,名列第51位,位次在江苏的

扬州、镇江之后;榆次则以385亿元居第89位。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所做的2006年综合实力排名,太原排到了第59位。

  中部崛起让太原看到了希望。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太原经济圈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和昌九工业走廊并列为“中部六极”,而以太原为中心的发达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的“北引擎”,其战略作用尤为突出。

  由此,太原市有关部门开始探索与榆次实行区域经济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太原经济圈的可能性。

  进入2007年,太原的首要工作是调整市区产业结构,这为实现同城化设想提供了契机。调整产业结构意味着太化集团等一批重化工企业都要陆续迁出太原市区。太原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建设主张利用这一机遇,统筹整合经济圈内的经济资源,把太原经济圈内的产业协作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太原的工业扩散,不应该只是向市郊转移,一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完全可以向区位优势更为突出的周边城镇转移。”王建设认为,太原可以向这些地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建立稳定的产销、供需平衡关系,并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实现利益共享。

  承接这种产业转移,榆次最为合适而且完全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太原经济以重化工为主,榆次则以轻纺、机械和食品工业为主,两地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有很强的互补。”

  2006年4月,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将榆次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太原都市圈的区域性次中心,要求太原经济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一体化进程。

  时任山西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曹昌智,是编制《规划》的负责人。“《规划》在得到国务院批复以后,省里又编制了《山西省城市化发展纲要》,作为配套政策以正式文件下发。”他说,这两部法规性文件奠定了太原经济圈的雏形和架构。

  太原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思路后来进一步具体为太原与榆次的同城化,写进了《山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王建设的构想,太原经济圈可分为核心区、内圈层、外圈层三部分,其中核心区即由太原市区和榆次城区构成;内圈层包括太原的清徐、古交、阳曲三县(市)和晋中太谷、交城等县区;外圈层不但囊括了太原和晋中大部分地区,还扩展到吕梁、忻州等地。

  “太原目前的条件和实力明显不足,必须迈出超常规、跨越式的步子。”在王建设看来,与榆次同城化,就是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大动作,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迅速提高太原经济圈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破解土地难题

  夹在东、西两山之间的太原城,目前建设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其南边接壤的榆次就成为城市扩展的惟一出路。

  “太原‘十一五’期间将新增人口80万人,但城市可用地只有40平方公里。”晋中市建设局总工程师弓沁平说,太原最大的问题是土地紧张,各类工业布局、院校扩建都没有余地。

  据弓沁平估算,“十一五”期间,太原城市建设缺地至少有40平方公里。与之相对应的是,晋中市区规划总用地150平方公里,现在仅用了40平方公里,与太原同城化后,还有100平方公里土地可供利用。他认为,太原想要提升城市地位,必须在发展空间上寻求突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土地问题。

  但是,各自为政的现实,将太原与近在咫尺的榆次割裂开来,并人为加剧了两地的同构化。“山西的城市同构化现象特别严重,经济上的资源配置功能并不强。”加年丰说,这在太原与榆次间的恶性竞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太原与榆次的边缘地带,由于城市的扩展目前已经交接在一起了。在交接线的两侧,太原设立了三个开发区,晋中也建了两个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基本雷同,根本形不成产业链条,也无助于经济圈的扩大和提升。”弓沁平对此深表遗憾。他认为,这是宏观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造成的,如果仍在现有行政框架内运作,很难有大的突破。

  于是,调整行政区划成为太原、榆次同城化最核心的议题。

  区划调整困难重重

  “同城化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把榆次当成扩大太原城市规模,增强太原城市辐射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区域。”王建设相信,未来几年,在

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和开发区建设方面,太原与榆次都应实现同城化的对接。

  晋中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副主任李泽永走得更远。他建议向国务院申报,不但要将榆次,还要将晋中市平川的太谷、祁县、平遥等县区一并纳入太原行政管理区划,扩大太原的行政管辖半径。他的设想是通过增加管辖县区,提升太原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的竞争实力,而晋中市政府所在地,则南迁到介休一带。

  “调整行政区划,作为建议可以提出来,但实现的希望比较渺茫。”在两地专家热衷于行政合并,构建大太原的时候,曹昌智显得相对冷静。作为山西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他在讨论今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曾经提出同城化应该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方面的内容。

  但是他的修改意见未被采纳,政府工作报告仍着眼于“在城市规划建设、电信、金融、公共交通等方面”推进太原与榆次的同城化。“这些领域基本上属于容易推行落实的垂直系统,并不涉及行政区划。”曹据此认为,山西省目前还无意推动两地的行政合并。

  “是调整区划,还是协调两地共同发展,关键要看省里的态度。”弓沁平同意曹的分析,至少从目前态势来看,省政府还是“在按协调发展的步伐走”。

  行政合并困难重重,不但涉及太原和晋中两市的利益分割、职能调整,还要触动国家对城镇布局的整体考虑,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而最直接的阻力也许来自体制内的大批在职官员。曹认为,如果晋中市搬到介休,这些不得不随之迁移的一线官员将是“一个不小的阻力”。

  “行政分割是同城化的最大阻力。”尽管希望渺茫,王建设还是坚持认为,双核心机制不会成为两地同城化的运作目标,榆次融入太原,才是同城化的最理想结局。

  在区划调整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王建议同城化步伐不宜迈得太快,可以选择一些领域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他提出的合作事项包括:撤消两市之间的所有公路收费站点,太原和榆次电话网合并,有线电视联网,银行同城结算,户口互享同城待遇等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