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国内财经 > 2007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 > 正文
- 整体表现:“偏快”但未过热 -重工业的加快增长拉动了经济增速 -消费和进出口出现了较快增长,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
□ 本报记者 钟昱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潜力显然远未释放完毕。在近几年10%以上高增速的惯性作用下,200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整体表现为一个“快”字,GDP增速跨过11%关口。可以说,中国经济在2007年有了一个很不错的开局。
“偏快”但未“过热”
对于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的整体表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用“偏快”一词予以概括。
“我们先前预测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在百分之十点几,实际超过了11%,比预想的是要高一点,但还是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向记者这样表示。
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速的加快,不仅表现为与去年同期相比,还表现为与去年全年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都在加快。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比去年一季度加快了0.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比去年第四季度也加快了0.7个百分点。
在李晓超看来,一季度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全面”、“高位上”的加快。除了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之外,其他的国民经济运行主要指标都出现了加快的势头,包括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税收都在加快。而且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加快,是在过去四年连续保持10%及以上增长速度基础上的加快,起点是高的。
11%这样一个“偏快”的GDP增速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李晓超指出,经济是不是过热,除了看经济增长速度外,还需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判断。其中,有两项指标需要格外关注,即价格指标以及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物资紧张程度。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上涨,一季度上涨2.7%,3月份当月上涨3.3%,存在着一定的通胀压力。但是如果扣除上年因食品价格上涨1.5%的翘尾因素,一季度新上涨仅为1.2%,与去年同期持平。
再看物资的支撑情况。经过近三十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不仅有较为充足的物资供应能力,有些还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当前煤电油运形势较为平稳。
“现在劳动力、资金、产品、产能都有剩余,因而当前经济并没有过热。”刘福垣向记者表示,“其实,经济是否过热并不能光看速度,与发展质量有很大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很低,但质量很差,经济发展‘摩擦力’就会很大,同样会出现经济过热。”
重工业支撑高速度
一季度我国经济之所以增速超过11%,李晓超认为,从经济结构分析,重工业的加快增长拉动了经济增速,而贸易顺差过大带动的较快增长也值得我们注意。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重工业同比增长19.6%,高于工业增速1.3个百分点,更是超过轻工业增速整整4个百分点。同时,重工业增速的加快幅度也大于整个工业乃至轻工业。一季度我国重工业增速加快2个百分点,而工业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7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速则只加快了0.9个百分点。
分产品看,发电量、原煤等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5%和14.8%;钢材、氧化铝、铝材、铁合金、十种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2%、53.7%、43.0%、44.4%和30.8%;微型电子计算机和移动通信手持机等电子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6.1%和35.3%;汽车增长22.3%,其中轿车增长32.1%。而新增利润前5大行业的钢铁、电力、化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炼焦业,均为重工业,占整个工业新增利润的68.4%。
从短期看,李晓超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局面,是因为在投资增速出现回落的同时,消费和进出口却出现了较快增长,两者不仅弥补了投资增速减缓对经济增速向下拉的力量,而且还多出了一部分需求,因此,拉动了经济速度的加快。
谨防由“偏快”转向“过热”
“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在11.1%的基础上再继续加快,可能会引起经济结构进一步的不合理”,李晓超强调,“特别是重工业增长会进一步加快,也可能会出现贸易顺差再继续扩大拉动的经济增长。这就需要我们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虽然3月末广义货币(M2)比上年3月末增长17.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但狭义货币(M1)增长19.8%,加快了7.1个百分点。“M1的快速增长,预示经济有可能会出现过热和通货膨胀,尤其反映出未来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说。
针对经济处于由偏快可能转向过热,李晓超表示,有关宏观调控部门正密切关注未来经济运行的变化,这些职能部门会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宏观调控,但仍会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