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亨达新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3:48 招商周刊

  □ 本刊记者 孙 婧

  电影《摩登时代》里,卓别林被流水线上的机械劳动训练成了只有一道程序的机器人,看见女主管裙子上的大纽扣都要扑上去用扳手拧几下。那条让卓别林发疯的福特生产线是亨利·福特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整整影响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大半个世纪。在当代中国,一条条又长又直的生产线也是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以及垂直管理的载体。而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在创造工业化历史的过程中,是否也能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充分享受到现代化大生产带来的福祉?

  80后产业工人

  一群20多岁的年轻工人围坐在针车车间大操作台前,台面上摆满了他们刚刚完成的鞋帮、鞋面,王升花从同伴们中间抬起头,耳朵上的大耳环格外显眼。王升花头发染成了栗色,左右手上戴着时下流行的戒指和手链,工作服的领口露出里面缀满珠链的毛衣领子。真的像亨达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孙旭宏说的一样:“厂里的小姑娘都很时尚,仔细看看,还能发现不少美女。”

  王升花2006年10月进厂,今年刚满21岁,说到这份干了不足一年的工作,兴奋地连说带比划,最后都用“真好”俩字收尾:

  “厂里有员工管理小组,调查新员工的心理、生活,反映各方个面,感觉真好。”

  “发工资特别及时,每个月都能拿到一千三四百元,真好。”

  “去年一来就赶上厂庆开运动会,我得了跳远第二,还参加了转呼拉圈和吹气球比赛,真好。”

  王升花快人快语,说出了自己19岁时在淄博一家注射器厂打工的经历:“没有休息日,针头一不小心就扎进肉里,最后实在干不下去了。去年我哥哥把我介绍来亨达,今年春节我又把我的几个同学也带来了。”王升花非常重视自己的休息权和发言权,针车车间领导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有意见、建议的人可以发短信、打电话直接交流,这令王升花十分欣赏:“有什么事情,领导都会听我们的意见,管得有道理,我们才能心服口服。”

  现在惟一让王升花不满意的就是职工宿舍有点拥挤,没什么私人空间。“不过我们的新宿舍今年8月就要盖好了,听说到时候房间就大了,还有独立的

卫生间。”说到目前的这点不满意,王升花还是带着兴奋和期待。

  来自内蒙古的流浪儿

  组装底车间的孙勇全辗转至亨达的经历,可以写成一本中国版的《苦儿流浪记》。孙勇全8岁丧父,10岁失母,跟着十来岁的姐姐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一路流浪到临沂市的平邑县,经历许多波折才找到了家住即墨市田横镇的外婆家。由于外婆无力养活孙勇全两姐弟,他们两年后又回到了呼伦贝尔盟的孤儿院。

  孤儿院供养其2005年读完高中,毕业后,孙勇全离开了已经没什么亲人的呼伦贝尔盟,进入亨达成了一名制鞋工人。孙勇全说,他的工作一直比较顺利,不会的事情有同事和领导手把手地教,由于身世贫苦,厂里每月都有定额的补助,去年年底的职工大会上,还领到了1200元的困难职工补助。

  工作这两年孙勇全还没攒下多少钱,可是,和同在亨达工作的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买房子成了第一重大议题。公司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孙勇全,为他未来的家出谋划策。

  也许是因为历经坎坷,孙勇全远不如王升花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对未来的规划十分清晰:“将来如果积累了经验和能力,自己就出来单干;不行的话安安稳稳在亨达干也不错,薪水保证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不成问题。”

  孙勇全说,他的理想很简单,就是快点攒钱买房娶媳妇。他已脱离了童年的孤独和无助,自己追求幸福了。在亨达集团百十户困难职工里,多见的是孙勇全这样的拼搏向上,少见愁眉苦脸。一个看得见希望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是社会给予他们的最大帮助。

  健康快乐的大姨队伍

  在成型车间A线很容易就找到了肖爱莲,坐在操作台前的她比周围的同事年龄都大,但鞋从她手中“流”过的速度一点不比别人慢。亨达有一批这样的“大姨队伍”,她们在亨达工作了10年以上,每年体检都身体健康,至今还工作在生产线上。

  “我1989年就进亨达了,第一个月就赚了300元,工资比在税务局工作的亲戚还多。我从来没赚过这么多钱,揣着钱,心扑通扑通直跳。”从此以后,肖爱莲就过上了和城市上班族一样的生活,过去虽然家在农村,她却连自家地在哪儿都不知道,惹得邻居经常羡慕地说:“肖爱莲跟大姑娘似的,吃了饭骑着车就上班去了。”

  现在,肖爱莲的家已经从农村搬进了亨达厂区附近的“城市花园”,很多亨达的老员工都在附近买了

商品房。“我把自己得的‘优秀员工’、‘三八红旗手’等奖状都摆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希望客人来时都能看到。”肖爱莲今年已经53岁,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但她还是舍不得离开标准化生产的工厂。过去做鞋全靠手工,在木板上敲敲砸砸,十分辛苦。上了流水线以后,大部分工作都由机器来做,需要人付出体力的地方越来越少。

  “十几年前,我就盼望亨达达到标准化,如今盼到了,我也老了。现在坚持上班,不是为了钱,就是割舍不开自己对亨达的那份感情。”肖爱莲的女儿和侄子都在亨达上班,女儿在设计部门工作,收入颇丰。“我当时的愿望都实现了,儿女也得到了发展,等到退休的那一天,我和王吉万董事长谁也别忘了谁,厂里有活动希望还能把我请回来看看,就满足了。”

  管理新工人不容易

  王波圣在亨达工作了13年,当了12年的主管。现在是成型车间C科、D科主管的王波圣最大的感受是:现在的工人和10年前甚至5年前比,大不相同了,也越来越难管了。“5年前的管理靠制度来约束人,用工资来稳定人。过去的工人只求赚钱,而现在的工人大多是8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不但要求作业环境好,还要求心情好,十分重视自己的发言权、休息权、发展权等,用制度卡人已经难被接受了。”

  很多新工人进厂并不急着签合同,而是“考察”完工厂环境才作决定。正式工作后,如果管理制度不能令工人心服口服,他们也可能出现排斥情绪。“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要与时俱进。除了去南方管理先进的工厂学习外,我也时常换位思考,想我的上级怎么管我自己才会心服口服?”

  王波圣说,过去劳动力价格低,很多企业依赖廉价劳动力就能获得不菲的利润,并不重视员工权益保护。近几年,沿海发达城市相继出现了民工荒,他在亨达13年的基层管理中也发现,越是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做出来的鞋质量越高。

  “北方制鞋业没有南方那样完整的产业配套,在

东莞,鞋厂一打出招工广告马上就能招到熟练工,这在青岛是不可能的。把工人当成企业最大的财富是客观要求。”王波圣说,“用工荒也是相对而言,亨达的工人就比较稳定,我管理的车间160多人,去年只走了两个。”

  王波圣在东莞学习时发现,同样的生产线,同样的管理,他们的工人做出来的鞋总是漂亮些。“我想这是人的问题,”他接着说,“集团董事长王吉万提出让工人快乐地工作,我想,在愉悦的心情下和在压抑的情绪中做出的产品肯定是不同的。我们做的最基本的事就是让工人没有后顾之忧,在愉快的环境和心情中工作。”

  和派诺蒙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也提高了亨达的管理水平。外国企业非常重视工人权益,他们要求生产自己产品的车间必须有绿色植物、必须放音乐、禁止长时间加班等,很多知名企业还把履行“社会道德责任标准”作为与中国企业签订采购合同的附加条件。亨达集团意识到,随着我国进一步兑现WTO承诺,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确保劳工的基本权益,已是大势所趋。

  亨达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高出同行业和同地区工人工资水平的20%,集团总经理单存礼分析道:这样做看似成本增高,其实是用人性化的管理培养了一个强大的生产后台,稳定熟练的工人给集团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信心。提高福利、实行民主管理其实是多赢之举。也只有这样,“让工人快乐地劳动”的宣言才能落实,经济增长的福祉才能庇荫全体工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