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亨达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3:45 招商周刊

  劳动节前夕,中国制造业工人生存状况典型性调查

  □本刊记者 李广锋

  当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劳动、看待劳动者?

  “劳动”曾经是非常光荣的字眼,“劳动者”曾经是令人敬重的称呼,而现在,这两大词汇的社会使用率在明显降低,其中的意味似乎也发生了改变。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上班一族们已经在办公室里讨论这个长假怎么过,谈的最多的是旅游、购物和休闲。的确,在许多人眼中,还有政府和媒体眼中,“五一”劳动节已经几乎等同于了旅游周、购物节。

  极个别人除外,全国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可以称之为劳动者,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不管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还是以脑力劳动为主。在“五一”这个节日里,大家的旅游、购物和休闲绝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仍然有十足的理由让这个节日与“劳动”再多一些关联。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作为“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被胡锦涛总书记着重提到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面前,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于是,今年“五一”劳动节之前的这期《招商周刊》,分量最重的主题策划栏目要聚焦中国最普通的劳动者们。

  近几年中国经济在世界之林的加速崛起,主要得益于制造业。对于“世界工厂”的称呼虽然存在争议,但制造业和制造业工人对我们国家的确居功至伟。而随着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制造业工人的生存状况又如何呢?他们的福利待遇、作业环境、劳动强度、民主权利是不是已经有所改观?

  我们决意要寻找一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一次工人生存状况调查。经过编辑部热烈的讨论,最后我们的眼光落到了青岛亨达集团有限公司身上。作为著名民营企业家,亨达集团董事长王吉万非常开明,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看上去似乎有点“不怀好意”的调查采访,“欢迎记者以批评的眼光发现问题”,并且特意授权我们在制鞋厂区内“可以出入任何地方,可以约见任何人”,要求被采访对象一定要做到有问必答。

  三天的驻厂实地采访,记者从感性到理性收获颇多。现在就请读者随我们走进亨达厂区,揭开亨达制鞋工人生存状况、劳动关系、内部生产及管理的帷幕。

  本刊编辑部

  提出的重点文字: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和谐与幸福,这是青岛亨达集团的劳动关系、民主化管理孜孜以求的目标。越来越多这类能担责、看得远的企业的出现,不仅是工人之福,也是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之福。

  亨达集团总部在青岛市繁华的CBD商务中心,而记者要去采访的是位于即墨市的亨达生产基地。临行前,一同前往的女记者孙婧还发生了一件小故事:听说她要去制鞋厂蹲点调查,家人执意要让她带上个大口罩,以减少浓烈的胶水味对身体的影响。

  去亨达采访真的是件苦差使吗?坐在流水线旁的制鞋工人,每天都要在机械劳作的同时忍受着不良气味和噪音吗?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真的是苦涩的吗?

  工人平均月工资1400元

  清晨7:30,亨达厂区响起了音乐声。记者站在厂区大门口,看到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开始从四面八方走来。门卫告诉记者,亨达的这个生产基地有工人近3000人,附近还有几家分厂。

  7:45,是各个车间班组的晨会时间。车间内,工人们站成几排,听从车间主管或者班组长点评昨天的工作、交待今天的安排。

  8:00,员工们各就各位,流水线启动了,机器启动了,厂区的上空开始响起“叮叮咚咚”制鞋的声音。

  工人在中午有1个小时的分批吃饭时间,一般下午5:30下班,如果产品交货期紧张,吃完晚饭稍事休息后他们可能加班,但公司有规定,最晚不能超过晚8点。

  这就是亨达工人们的一天。

  亨达厂区根据工艺划分为三大部分:裁断、针车和成型。除裁断工艺外,绝大多数工人都是坐在流水线旁的凳子上做工。一排流水线上就有上百名工人,场面可以用“壮观”来形容。但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各车间内不时会响起背景音乐,并且每隔两三米就有一盆绿色植物,这让有些枯燥的工作多了点温馨和生机。

  参观完所有的车间,女记者孙婧的大口罩一直也没有派上用场。空气中的气味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刺鼻难闻。一方面是因为车间通风良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亨达作为中国著名鞋企,所用的想必都是完全符合国家健康标准的制鞋粘合剂。对于员工的健康,亨达是非常重视的。新员工进厂时要进行体检,以后每半年体检一次,并且特殊岗位实行轮岗制,这都有力地避免了职业病的发生。亨达建厂已经24年,1989年进厂的53岁的肖爱莲工作在成型车间A线,她告诉记者,虽然整天和胶粘剂打交道,但她从没听说过亨达发生过一起职业病。

  中午时间,记者没有回宾馆就餐,而是非常想尝一尝工人们的伙食,愿望终于实现。当天中午和工人吃的是三菜一汤,3元钱的标准。工人告诉说,这3元自己拿一半,公司还能补贴一半。

  步行前往附近的一处职工宿舍,也就是五六分钟的路程。在那里,记者终于发现了亨达的一个不足之处:职工宿舍紧张了些,一排排的瓦房里,每个房间差不多都住了10个人,工人的活动空间有限。但是,被采访的两位女工很能理解公司的难处,说现在住宿条件一般,关键是亨达的地皮太紧张了,但冬天有暖气已经不错了。她们还高兴地告诉记者:附近的一处新宿舍楼已经动工,今年8月份她们就会搬进去了。新宿舍楼不仅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还配有电视机等娱乐设施,并对亨达双职工提供夫妻房。

  对于最关心的工资问题,据记者调查,亨达的工人一般每月能拿到1400元的工资,熟练些的能拿到1600-1800元,而技术水平较高的关键岗位,有的技师能拿到2500-3500元。工人们对工资水平普遍比较满意。记者的调查结果在集团总经理单存礼那儿也得到了证实。他说,亨达的工资标准遵循“两个20%”原则:一是比本地区工业企业高20%,二是比国内同行业高20%。

  老员工肖爱莲说,亨达的工资水平在当地一直很不错,并且工资发放及时。很多外来的打工者在厂区附近都安了家,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特别是双职工,基本上都买了商品房。她所在的“城市花园”小区里就住了五六十户亨达员工。

  满足新工人的多元化需求

  “现在的工人与前几年相比,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孙旭宏说:“虽然来自农村,但姑娘、小伙子不仅下班后打扮入时,而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他们来亨达不仅仅只为了打工挣钱。而亨达也处处为他们着想。”

  公司的工会组织和妇女代表大会,为保障工人的权益提供了组织保障。早在1992年亨达就成立了工会,工会每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由工会牵头,公司还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委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一线员工代表组成,就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如工资待遇、作业环境、职业病防治、特殊工种轮岗、住宿、就餐等与公司协调解决,并负责监督落实。公司的妇女代表大会,制定了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对女职工在孕期及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权利进行了详细规定。

  另外,记者调查了解到,新员工一进厂,亨达就与其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合同期5年,为其缴纳五项社会保险,这大大消除了新员工的后顾之忧。

  每年春节,公司都会派专车对居住地比较集中的返乡工人车送车接。

  每年都会举办厂庆、运动会、文艺汇演,每年庆祝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平时还经常有拔河比赛、演讲比赛、卡拉OK大赛、大龄青年联谊会等活动,以丰富工人的业余生活。

  自办的报纸《亨达纵横》、杂志《亨达》和企业网站、企业宣传栏等更是工人们的最爱,通过它们,工人们可以了解公司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决策等。而亨达内网为还广大员工提报合理化建议、监督企业管理、传达基层需求提供了最直接的通道。

  “是不是近些年出现的民工荒,迫使亨达如此重视员工的工资福利、劳动关系、文化生活,以提高工人的企业归属感?”记者问道。

  总经理单存礼说,这些年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青岛等沿海城市也受到很大影响,但亨达的用工从来就没有短缺过。每年春节后亨达老员工都会带进一批新工人,今年就一次性带回400多名,是亨达的企业文化、民主氛围、福利待遇吸引了大家。现在亨达集团中,10年以上员工约有500多名,一家人在亨达、姊妹几个在亨达、夫妻在亨达的很多很多,亨达不但是员工事业发展的平台,更是大家生活的家。

  员工自我管理能奏效吗

  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亨达集团的八大员工管理小组为满足工人们的自我实现需求打开了通道。

  2006年,亨达可以说开青岛民营企业民主化管理之先河,经过工人推荐选举,成立了干部监督管理、信息沟通、生活娱乐、工艺创新、开源节流、现场督查、学习和品质管理八大员工管理小组,范围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小组成员全部由一线员工组成,针对公司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代表员工利益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可以代表员工督查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事项。员工管理小组每周有活动,可以针对员工的要求和建议或召开调研会议,或组织活动或发起全员倡议等,并由公司工会提供相关的活动资金。八大员工管理小组还可以参加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直接将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企业高层,并当场确定解决方案。

  在国内许多大公司,有的一线员工甚至到退休都没有与公司高层直接沟通的机会。而在亨达有这样一种说法:“与总经理的距离不会超过100米。”职工认为需要总经理解决的问题,可以确保在离工作位置不超过100米的地方,达到与总经理快速沟通的目的,沟通有记录、有结果。

  针车车间B科1组的新员工王升花举了一件小事:她来自临沂市沂水县高庄镇,公司送工人春节返乡的大客车原来只是把他们送到县城,而今年春节前,有人提出能不能直接送到镇上,没想到公司很快就答应了。“公司如此重视我们打工者的建议,看起来是件小事,却温暖了大家的心,实在是太好了!”

  2007年,亨达集团推行了全新的企业劳模评选方式。所有的劳模候选人不是通过部门推荐,而是通过工会组织各级会员以完全民主化选举的方式产生,然后公示,再通过由各级代表共同组成的不低于60人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然后再公示,只要有员工提出异议,就进行重审,从而保障了劳模来自基层、授信于基层的宗旨。所有被评为劳模的员工不但可以享受每月的劳模津贴、医疗津贴,还可以每年有5-10天的旅游、学习带薪假,从而体现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劳动者当家作主的民主化管理精神。

  董事长王吉万也非常重视企业的民主化管理。他认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员工关系管理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改善福利生活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制度、创造条件引导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重大管理和决策中来。让员工从内心感受到企业和他们利益一体化,他们是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在“参政议政”中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集中多数人的智慧,最终实现全员经营。

  民主化管理大力推行以来,效果显著。一位销售人员讲,现在拿国外订单比原先更有底气了,以前如果一款鞋工艺要求比较高,接单时就会有些忐忑,但现在,我们会反问自己“这是双皮鞋吧?是工人做出来的吧”,只要是,我们的工人就会有办法,因为通过群策群力,任何困难都会应刃而解。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多年来,我们从报纸电视中已经见识了太多的“血汗工厂”: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到深夜、工资低并且经常被克扣……不仅一些小厂这样,甚至个别数万人的大厂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去年6月份媒体披露的“富士康事件”。

  前文提到了制鞋工人在亨达集团所享受到的种种好处,但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一直萦绕在记者脑海中: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亨达为什么要这样做?董事长和总经理又是如何想的呢?

  “我们的领导和中层干部看上去都很和气,没有什么架子。”这是员工基于最朴素情感的评价。一位老员工说,20年前来亨达时,只有三四十个工人,老板王吉万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文明、很实在”,所以他留了下来。直到现在,在厂区或车间看到他,王总还总是主动打招呼,嘘寒问暖。

  董事长王吉万说:“亨达集团成立24年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家庭作坊到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决策层深深地体会到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提供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凝心聚智,实现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和管理,亨达才能实现基业常青的百年大计。”

  总经理单存礼则从国内外市场和产业升级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苛刻的流水线管理虽然总体上能保证制作工艺的质量,但容易泯灭工人的经验和审美,最终的产品与国外顶级品牌相比,“形似而神不似”。随着国内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鞋企的订单也在从“多量少样”向“少量多样”转变,亨达要提前打下员工素质的基础,发挥所有人的智慧。

  中国制造业企业传统的管理思想是以机器为中心,工人只是机器系统的配件,所以也只能得到廉价的待遇。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明显地从泰罗制偏向于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思想,这不仅是现代社会的共同呼吁,也是现代企业本身的内在要求。

  亨达的内部管理也正赢得政府、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年初,因为在和谐企业建设和劳动关系方面的创新作法,亨达集团被山东省总工会授予“2006山东省劳动和谐先进单位”称号。

  亨达厂区“叮叮咚咚”的制鞋声,已经响了24年。今天的亨达,不仅是中国鞋企的领军企业、中国十大真皮鞋王,而且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

商标”这两项企业界顶级荣誉;在国际上,也与世界第一服装女鞋品牌Nine West等世界一流品牌、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和谐与幸福,这是青岛亨达集团的劳动关系、民主化管理孜孜以求的目标。越来越多这类能担责、看得远的企业的出现,不仅是工人之福,也是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之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