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长江水电开发警惕过度行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02:54 第一财经日报

  近日,因为《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所披露出的严重问题,长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开发与保护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的背后,有前水利部门官员的推动。相比过去一直强调开发利用长江的基调,官员们的态度出现了很大转变。显然,这是水利部门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念有了新认识。

  长江的问题,核心就在于如何对待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一对矛盾。水电开发是开发利用长江最大的议题之一。过去,在长江大河上搞水电开发,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

  根据20世纪70年代末的普查统计,中国内地年理论水力发电总量59222亿千瓦时。按2003年水力发电量2830亿千瓦时计算,中国可开发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为14.71%。从水能资源的区域分布看,中国的可开发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区,占全国总量的67.8%。从目前国内能源紧缺的程度来看,14.71%的开发程度显然会刺激对水电的大规模开发。中国是一个缺少能源的国家,中国的河流要为中国的水利建设和能源建设做出贡献,这已成为国内水电开发决策中的主流观点。尤其是当中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时候,要想改变这种决策出发点是较为困难的。

  近几年,随着国内对生态和环保的重视,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尤其是对西南部“三江汇流”地区的水电梯级开发计划,国内多个团体激烈反对。由于“三江汇流”地区属于联合国保护的自然遗产,此事还引起了国际关注。在激烈的争议下,西南地区的部分水电开发项目曾一度被国务院搁置,但最后仍然放行。

  事实上,即使是最新的发展规划,对于水电开发也持大力支持的基调。

国家发改委在今年4月10日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在能源基地建设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水电基地”,“按照流域梯级滚动开发方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重点开发黄河上游、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澜沧江、红水河和乌江等流域”。

  国家发改委的能源规划给出了明确的积极开发水电的政策取向,势必强化国内水电开发的地位。在政策口子被扩大之后,相信各大电力集团与各个地方政府,都会加大水电的开发力度和步伐,而重点开发地区,必定是水能资源富集的西南地区。

  国内目前对西南地区的水电开发,虽然总量并不大,但规划中的开发强度很高,都是首尾相连的梯级开发。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曾感慨,国内水电梯级开发“下手太狠了,每一米都不放过”!

  高强度的梯级开发只注重了水力资源“涸泽而渔”式的利用,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保护,为今后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事实上,关于水电是不是清洁环保的能源形式,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我们认为,如果考虑到水电开发对于流域水系生态环境、移民,以及人文环境的破坏作用,水电的综合成本及外部性是相当高的。

  此外,水电开发的支持者经常说的一个理由,是水电开发有利于库区人民脱贫。实际上,很多地区的实例显示,所谓水电开发扶贫,都是人为制造的认识误区。在很多地区,据地方官员表示,库区移民的实际情况是,“先上项目,之后再跟电力公司谈”。这种情况下何谈水电扶贫?水电开发带来的更多只是地方财政意义上的脱贫,而不是库区居民的脱贫。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对长江流域综合规划进行修订。水利部官员称,规划修订立足于生态和环境保护。一般公众所不知的是,现行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20世纪50年代制定、90年代实施的,主要考虑了长江流域的防洪、水电和航运,对生态和环境考虑很少。现在的修编是从生态和环境角度来进行,要在三年内完成。但令人担心的是,现在水电公司正在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订赛跑,拼命地在长江上游“跑马圈水”。这样,等到一个漂亮的综合保护规划修订完成之后,水电开发已成事实——生米都煮成熟饭了。

  虽然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能耗问题与环保的大环境已经形成,虽然现在一些官员们也在呼吁要对长江等河流进行保护(如水利部官员称长江水电开发只到60%为宜),但要扭转水电开发中的过度行为,从目前的趋势看还很难。无论如何,中国在对西南地区水电的开发,不能走上一条过度开发的道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