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上海GDP:如何分配与使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 10:42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郑红 本报通讯员 冯晓华

  在初次分配中,政府得到生产税净额,企业得到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个人得到劳动者报酬———

  政府消费支出的不断提高,而居民在再分配过程中获得的转移收入递减,表明政府消费在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方面仍有所欠缺,这样的政府消费支出结构不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增加。专家建议,推进居民消费增长,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大居民个体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财政在公共产品方面支出的比重。

  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即通常所说的GDP,很多人会关心它的增速,但也许未必知道它的用途。统计专家告诉我们,GDP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各个环节所表现出来的经济现象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只有各种经济关系的比例比较协调,才能达到经济运作机制的良性循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上海的GDP是怎么用的呢?记者昨天采访市统计局相关部门,专家详细解读了“十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的分配和使用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本市经济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

  初次分配:企业盈利趋好

  在生产总值的初次分配中,政府得到生产税净额,企业得到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个人得到劳动者报酬。

  “十五”期间,全市GDP共计34872.39亿元,平均增速为11.9%。

  从初次分配格局看,国家获利比重明显降低,企业所得比重显著提高,个人所得比重略有下降。2005年,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合计已经超过GDP的80%。“十五”期间,全市GDP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初次分配为6402.65亿元、15836.21亿元和12633.53亿元,三者比例为18.4:45.4:36.2。

  个人所得额从2000年的1724.29亿元上升至2005年的3269.38亿元,所占比重从36.1%下降到35.7%———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获利比重相对有所减少。

  国家所得额从2000年的1124.3亿元上升至2005年的1418.96亿元,所占比重相应从23.6%下降到15.5%———国家在初次分配中的获利比重明显降低。

  企业所得额从2000年1922.58亿元上升至2005年的4465.84亿元,所占比重相应从40.3%上升到48.8%,提高了8.5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比重分别上升2.2个和6.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视为对企业资本投入的补偿,营业盈余则是企业经营利润的表现。2000年,企业营业盈余比重为26.1%,比个人所得低10个百分点;2005年,营业盈余比重达到了32.4%,仅仅相差个人所得3.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年来,企业盈利良好,企业所得和个人所得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再分配:向国家所得倾斜

  再次分配过程中,国家通过所得税、亏损补贴、

社会保险支付和社会补助等各种调节手段,对分配关系进一步调整,形成最终分配格局。

  “十五”期间,全市GDP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分别为11487.69亿元、10624.1亿元和12760.6亿元,三者比例为32.9:30.5:36.6。从中不难发现,国家所得在再分配过程中转移收入远大于转移支出,净转移收入份额不断增加。2005年国家再分配所得占GDP的34%,比初次分配时提高了18.5个百分点,净转移收入相应从2000年的359.06亿元提高到了1691.58亿元。

  而企业所得在再分配过程中转移支出远大于转移收入,且净转移支出份额不断增加。2005年,企业再分配所得占GDP的30.8%,比初次分配时下降了18个百分点,净转移支出相应从2000年的473.75亿元提高到了1648.98亿元。

  个人所得再分配和初次分配所占比重的差异不大。2000年,再分配所占比重为38.5%,比初次分配提高2.4个百分点,到2005年则减少0.5个百分点,表明居民通过GDP的再分配途径获益略有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企业再分配所占比重(30.6%)首次低于初次分配中营业盈余比重(33.7%);2005年,居民个体转移收入首次不抵转移支出,再分配占比(35.2%)低于初次分配占比(35.7%)。这意味着国家所得的持续增加,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居民消费增长动力,也挤占了企业盈余积累空间。

  有关专家表示,政府作为再分配的调控主体,应合理安排财政收入的增长,确保生产成果能切实转换为消费能力,增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使用:投资消费比例波动不大

  “十五”期间,随着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摆脱了改革开放初期反复出现的大起大落,变化轨迹渐趋平稳。除去货物和服务的净流出量,上海用于消费和投资的GDP为32670.22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为16736.4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15933.79亿元,消费支出略高于资本形成。

  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是衡量经济是否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指标。“十五”期间,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的比例关系从2000年的47:45.5调整为2005年的48.3:45.7,最终消费占比略有提高,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波动幅度不大,经济发展稳健。

  虽然居民消费和社会生产表现出良好互动关系,但由于政府消费支出增长过快,最终消费支出结构没有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上海居民消费和最终消费分别为12623.57亿元和4112.86亿元,两者比例关系为75.4:24.6。增速差异反映在消费结构上,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比例关系由2000年的78.2:21.8演变为2005年的74:26,政府消费比重提高了4.2个百分点。

  政府消费支出不断提高,而居民在再分配过程中获得的转移收入递减,表明政府消费在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方面仍有所欠缺,这样的政府消费支出结构不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增加。专家建议,推进居民消费增长,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大居民个体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一方面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财政在公共产品方面支出的比重,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