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搭双向平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 09:18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黄磊 旧貌?新颜。 4月15日,全球规模第二的单年展“广交会”,第一百零一次出现在各色商贾面前;而这是它第一次以“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身份登场。 “广交会正从以往促进出口的单向平台转变为推动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的双向平台。”广交会副主任、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直陈,从“出口”到“进出口”一字变迁的目的所在。 这被看作是中国政府调整外贸结构的一次积极尝试。 以色列外交部经济三司司长Ilan Maor给本报分析,“我们希望在和中国的外贸过程中,达到双赢,这需要改变目前中国的顺差格局。” 数据显示,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性增长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仅今年第一季度,顺差额就已轻松抵临500亿美元的关口。 高顺差不仅意味着外贸结构的失衡,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伙伴非善意的贸易壁垒。 高虎城在15日的开幕式上,对外解读广交会在101届之时嬗变深远意义时,分析“广交会增加进口功能的举措,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为改善贸易平衡做出的努力和表达出的诚意”。 本届广交会分设两展馆。以纺织品和轻工制造产品展出为主的流花展馆呈现的冷清和主打进口展商牌的琶洲展馆的门庭若市,形成鲜明对比。“这至少意味着市场的态度亦在转变之中。” “我们希望能有一个世界级的平台向中国人展示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它必须是面向整个中国市场的。”Ilan Maor对此次广交会的进口展台寄予厚望,他向记者热情推介以色列的水技术、通信IT等高科技产品。 此次广交会,设立了1万平方米的进口展区,参展商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314家企业。而这一规模在主办方的乐观预期中,将于第102届广交会上激增。 然而,此届展会亦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进口展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占去半数,这也让展会开展之前的过高预期面对一个明显的落差。 这是一个过程,对外贸结构的改善和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不可能立竿见影。广交会发言人徐兵透露,“秋季的102届广交会将更加专业与合理,我们的目标要瞄准去吸引对我国贸易逆差较大的欧美企业来参展。” 显而易见的是,象征意义时常比实际收益带来更大的价值,改头换面的“广交会”已经开始了这一新的变迁历程。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