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另类达能徐图天下 娃哈哈被纵容犯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 11:56 法制日报

  一场步步进逼的并购与反并购

  本报记者 辛红

  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事件自曝光以来,双方你来我往,口水战不断升级,真相也似乎越来越复杂,双方最终是握手言和还是诉之法律,目前仍无法断言。在这场表面是由商标权引发的并购战中,合资双方的较量一直在继续。

  各自的“真相”

  据娃哈哈称,达能当初希望将娃哈哈商标全权转让给合资企业,而国家商标局以“保护民族商标和知名品牌”为由未予批准。于是,达能与娃哈哈签订了一份上报国家商标局的简式《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其中未提及商标使用的限制性条款。而背地里,双方又签订了一份具有真正执行效力的详细协议,规定娃哈哈商标不得在无外资许可的情况下被中方使用,变相达到了商标转让。换言之,双方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是一份备案与实际执行不一致的“阴阳合同”。

  娃哈哈认为,有效的应当是当时备案的简式合同,这也就意味着,双方从1999年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签署到现在,许可期限也差不多届满。如此说来,达能忽悠了公众,展示的是没有备案的“无效”协议?但近日,有媒体报道,娃哈哈从1999年至今从未向商标局备案过任何合同。

  4月13日,娃哈哈又公开了双方在2005年10月签署的第一号修订协议的内容,即扩大了原合同的许可与再被许可的产品范围,并将原娃哈哈金加合资公司变更为娃哈哈达能合资公司。

  开始承认限制性条款,后来又认为没有限制性条款的备案合同才是有效的。若认为备案合同才有效,为何又会有这份修订协议?记者今天就上述矛盾向娃哈哈询问时,娃哈哈表示不予答复。

  北京律协商标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天驰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翔今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商标使用权许可协议应该对达能有利,因为备案只是公示的形式,应以双方后来签订的合同为准。

  谁设的局?

  非合资公司是达能此次收购的主要目标。达能表示最近才知道,最近几年来宗庆后未经许可在合资公司之外设立了三十几家企业,与合资公司进行竞争。

  娃哈哈则反驳,非合资公司在合资初期就已存在。娃哈哈在与达能、百富勤合资时有十家公司,当时娃哈哈希望达能一并投资其余公司,但最终达能没有投。而且非合资公司的商标使用权亦是经过合资公司董事会同意的。在2005年10月签订的第一号修正协议中,也列出了二十七家非合资公司的名单。

  如此看来,达能应该早知道非合资公司的存在,并许可了部分非合资公司使用商标权。一位长期关注食品饮料行业的业内人士表示,造成目前非合资公司迅速发展、并与合资公司的利润差不多的局面,不知是达能故意纵容以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还是宗庆后故意造的局。双方至少都不像表现出的那么无辜。

  “徐图天下”的达能

  在这桩不美满的婚姻中,双方互相指责。

  据娃哈哈披露,当时合资合同中规定了外方将不会损害合资公司的利益。但达能随后一系列的并购却给合资公司的利益带来侵害。最直接的侵害是2000年达能收购了娃哈哈最大的竞争对手乐百氏92%的股权。娃哈哈表示,达能注入资金后,乐百氏加大了竞争力度,娃哈哈2001年当年利润损失3489万元,AD钙奶利润损失4879.5万元,而且此后连续下降,娃哈哈对此提出异议,达能却置之不理。

  “达能很奇怪,通常产业投资者都要求控股,以便在管理、技术、品牌方面整合和输出,但它却在多个公司都占有少数股权或者小范围的合作,更像个财务投资者或者跨国基金公司。”东方高圣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键表示。

  他认为,“在跨国公司中,达能很另类。它在各个强势公司都布上棋子,有点徐图天下的感觉。”

  相互的较量

  若说十年前,精明如宗庆后者能陷入达能的“陷阱”,如今在达能越来越多同业化的并购中,双方从商标权到经营权、股权的争夺,也让中国的企业对达能的意图越来越戒备。

  达能在与汇源集团的并购中这一点尤其激烈。在长达五六年的接触后,2006年7月达能进入汇源,与美国华平投资、荷兰发展银行、香港惠理基金共同以约2.2亿美元的代价,持有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约22.18%。仅半年时间,达能行使优先认购权,将股权增持至24.32%,迅速接近汇源老总朱新礼39.6%的股权持股数。但今年3月汇源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再次额外发行6000万股,达能股份被稀释到21.3%,相反朱新礼家族持有股份增至42.14%。达能要在这家果汁行业排第一位的企业中控股显然有难度。

  在与光明的合作中,达能增持股权的欲望也一直未停止,经过七年耐心而艰难地数次增持,达能持有股权从最初的5%增加到目前的20.01%;在与蒙牛的合作中,蒙牛拿出了占市场份额很小的

酸奶与其合作。蒙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合资有两个原则:自己控股、能够引进技术。

  引不来技术又失去市场,或者陷入对方纵容犯错而被追加股份的窘境,或者失去控股权陷入被动,乐百氏、光明、娃哈哈的经验让达能这些本来就很强势的合作伙伴学到很多。

  “外资在中国的并购将越来越谨慎,越来越艰难。”陈明键说,“过去地方政府对外资夹道欢迎,如今各个层面都在崛起,如竞争对手、社会舆论等。并购的环境已经变了。”

  本报北京4月15日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