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托业:外资买家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4日 01:3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袁京力

  在全国性银行布局完毕、收购券商裹足不前之后,外资并没停止在金融业的并购步伐。这一轮并购潮中,信托牌照成为外资买家眼中颇为稀缺的资源

  外资正疾行在信托公司并购的大道上。

  “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信托公司都跟外资买家在接触入股的事。”信托专家孙飞告诉《财经时报》。此前不受青睐的信托业,正在变成外资买家眼中的“香饽饽”。

  在中国银监会颁布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两规)后,信托公司作为投资工具和金融控股平台的作用更为明显,这吸引了各种资本的眼球。

  而在这些外资潜在买家名单中,既包含了花旗银行、三菱信托银行和巴克莱银行等外资巨鳄,也包括英国安石基金这样的私募基金。急于在内地金融领域有所作为的外资买家们,不愿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牌照稀缺

  2006年之前的唯一外资并购信托公司的成功案例,是名力集团收购爱建信托。2006年底,香港名力集团与其合作伙伴宣布持有爱建信托部超过25%的股份。

  但外资并购信托公司的局面在2007年得到了改变。3月,有消息称,英国安石基金17.1亿元收购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54%的股权事宜,得到了后者大股东和银监会的原则同意。

  现在,进入实质探讨和报批程序的外资买家并购信托公司更不在少数。此前,中信信托引进三菱信托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谈判,已经完成并上报银监会。此外,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在去年8月开始对新华信托进行尽职调查后,正式介入对新华信托股权购买。

  被看作外资的港资和台资更是“近水楼台”。据《财经时报》的了解,目前已有数家港资和台资金融机构在秘密接触内地信托公司。

  “一批国际金融机构都在中国寻找入股信托的机会,这其中包含了银行、证券和私人股权基金等机构。”孙飞告诉《财经时报》记者。

  经过多年的进驻,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股权价格已经“水涨船高”,信托公司股权显得相对便宜。据孙飞透露,“外资入股信托公司也要支付比净资产多1-2倍的溢价。”

  战略考虑

  事实证明,信托公司牌照稀缺也开始因为监管的重大调整显得更加珍贵。

  2006年初,银监会颁布了“两规”,对信托公司的监管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放开企业年金、资产证券化和QDII业务后,新《办法》也为外资入股信托公司提供了想象空间。

  比如,在注册资本上,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均可作为资本金,这被视为给外资买家的入股提供了政策空间。

  而更让外资动心的是,新《办法》为信托公司提供了打造金融控股的平台。按照新《办法》,信托公司将被允许对金融类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在孙飞看来,这些外资买家进入后,将可以通过信托公司去参与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投资上,从而间接控股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

  事实上,目前不少信托公司均参股或者控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这让它们在牛市行情中获利颇丰。

  但一位正在操盘外资入股信托公司的投行高层向《财经时报》透露,“外资真正看中的是信托公司这个平台,如果是入股了商业银行,就很难在适当的时机向其他金融领域扩张了。”

  底线不破

  但是,对于外资买家而言,收购底线仍是一个坎。按照外资入股金融机构的规定,外资买家单独持有被投资金融机构的股权不得超过20%,共同持有部分也不得超过25%。

  信托业也不能例外。

  一位外资高管向《财经时报》道出了其中的变化——在前两年信托公司频频出现问题之时,监管层曾经考虑引入外资,以解决原有问题。特别对那些已经批准注册登记但尚未运营的信托公司,监管层是鼓励外资控股的。

  但去年以来,这种态度开始发生改变。事实上,在爱建信托重组初期,名力集团曾经制定了要获得51.1%绝对控股权的方案并上报了银监会,但最终的结局却没有突破原来的政策。

  这不是名力一家外资机构面临的问题。一位新华信托内部人士告诉《财经时报》,目前巴克莱银行上报的入股比例已经远远超过监管层的底线,它们也在修改原方案,以便获得监管层的通过。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