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温和通胀的不温和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4日 01:3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徐涛

  吴贵琴卖的豆浆涨价了。可她一点都不高兴。

  她在北京一家亿客隆超市旁开豆腐店已经三年了。每天早上,匆匆忙忙的上班族们会在上班的路上买她的豆浆作为早餐。豆浆一直是1元钱1袋。

  2007年3月中旬的一天,她不得不为自己的豆浆做个“广而告之”——在一张A4纸上,她用黑色的水笔写道:“尊敬的客户:因为黄豆涨价,豆浆每袋涨至1.2元/袋。”然后,这张广告被贴到了她的豆腐店最引人注目的一块玻璃上。

  吴贵琴挂广告的目的就是怕老主顾误会自己故意抬高价钱。“但我一丁点儿都没有多赚。”吴贵琴有些委屈,“现在的黄豆批发价已经2块钱一斤了,以前只要1块5.不信你去市场上问问,零卖都已经卖到2块3了。”

  吴贵琴觉得,这段时间来,不光黄豆,好多东西都在嗖嗖地涨。

  但是,数据显示和吴贵琴感觉到的并不一样。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1月和2月,标志着物价变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同比上涨了2.2%、2.7%。中信、中金等多家机构预测3月CPI将超过3%。这意味着,去年同期用100元能买到的东西,今年1月份要用102.2元;2月份要用102.7元;三月份可能要用103.3元。

  这样的增幅在官员和学者眼里只是“温和上涨”,对老百姓没有太多影响。“经济学上,4%是个临界,只要在4%以下,都不会有影响。而且

中国经济增长率很高,因而CPI超过4%也可以想象。”北京经济学院教授王跃生说。

  2007年1月和2月间,涨得较多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出具的一份名为《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显示,粮食价格上涨、肉禽及制品和蛋类价格的回升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达到75%。与2006年同期相比,粮食中籼稻、粳稻和小麦价格分别上涨9.6%、4.4%和8.1%;玉米上涨16.6%;而畜产品价格涨得更多,猪肉、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上涨22%、10.6%和15.1%;活鸡、鸡蛋价格上涨了将近30%。

  低收入人群正成为这一轮物价上涨中最叫苦连天的人。在吴贵琴的豆腐店旁,一个河南籍的小伙子正在卖菠萝。午餐时分,他拿出早晨买的两个馒头来充饥,边啃还边嚷嚷:“现在的馒头越来越小啦。”但他最不满的是菜价,因为他发现很多蔬菜都开始用“元”来计算。“现在都不敢买菜了,最便宜的菜都要1块了。”他说。

  数据可以证明这并不是夸大之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6年,太原市低收入居民,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人均多支出将近65元,每户平均多支出200余元;而在海南,这些低收入家庭平均多支出152元。

  已经有学者和官员注意到他们所承受的这种压力。江苏、浙江等省从2006年开始着手编制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反映他们在通货膨胀中的真实感受。在今年1月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要比CPI高出0.4个百分点。在浙江,这个数字更高,达到0.9个百分点。

  但是,即使这些针对他们而制定的指数年年编制;根据这些指数,政府也在实施倾斜性政策。但是,由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些低收入居民仍然要承受比一般居民更多的压力。

  即使不是低收入者,他们所感受到的物价压力也与CPI数字所表现出来的“温和”相去甚远。国家统计局出具的报告显示:2007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负:-15.8%,较06年四季度下降了1.9个百分点。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仅占总调查对象的10%,创下历史新低;有1/4以上的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

  “CPI被低估了。”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万晓西说。他在2006年7月曾著文《27年间中国城市CPI被低估10倍,年均低估9.5个百分点左右——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真实通货膨胀率的粗略测算》。

  2007年的元旦,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顾问余永定在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Jones Newswires)的专访时也表示“CPI尚不能完全反映出中国实际通货膨胀水平”。

  计算CPI,要调查8大类、共263个基本分类、约700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由于不同种类的商品和服务在老百姓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并且处于变动状态,计算者需要给这些商品的价格和价格定义权重。

  偏差恰恰在于CPI代表品的类别和分项权重。

  在抽象的CPI世界中,人们的消费并不包括教育、买房、医疗保险等等,但在现实中,这是人们消费中最巨大的一部分。

  现在,吴贵琴全家的家庭开支中近一半的钱是给上大学的孩子交学费。“我们两口子每月收入一共不到5000,一年也不过6万元。但给儿子的学费和住宿费一年就得1万2.”她更操心孩子毕业之后:儿子到时候结婚,做父母的总得给他置办一套婚房吧。

  政府也在让CPI能更好地反映现实。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统计部门会调整不同消费类别在CPI中占的权重——每年一次小调整,五年一次大调整。但是,权重的调整仍然严重滞后。

  2006年6月12日,国家统计局表示,15年前居住费用在CPI中的权重还不到5%,2000年提高到9.7%,目前已经占到了13.2%。但是国际上居住在CPI统计中的权重通常超过25%。

  “如果住宅权重为CPI的20%,则会导致CPI上升1.7个百分点。”万晓西3月28日在一篇题为《CPI数字修正或是影响2007年债券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的文章中这样计算。而哈继铭等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比例应该调整到30%。

  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需要调整权重的还不仅仅是住宅。医疗卫生消费,教育消费,服务类消费都将CPI和老百姓的感受拉得越来越远。

  老百姓不知道这些,也不知道CPI涨幅增加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让自己改变,以适应这种压力。

  “我现在买得最多的蔬菜是大白菜、圆白菜、胡萝卜和芹菜,因为就数它们最便宜。”吴贵琴说。以前她很少买芹菜,因为她儿子不爱吃。

  而卖菠萝的小伙子已经萌生了离开北京的想法。

  “可能会回家种菜吧,因为……既然……菜现在涨价了。”他说这个时,犹豫了一下。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在3月底预测,中国2007年CPI增长是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日在《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预计,这个数字会是2.2%;雷曼兄弟研究部预测,这个数字会是2.5%。

  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也将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工业品、

房地产等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重点调整CPI代表品规格和消费支出的分项权重,建立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统计制度。(04161)

  链 接

  CPI编制

  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

  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8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