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牛市催热金融培训 中外机构忙争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4日 01:3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袁京力

  牛市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这也要求金融机构能够获得与此相应的人才。耕耘其中的国际和本土金融培训机构,已闻到其中的商机,推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产品

  不久前,王民从某证券公司跳槽到了一家基金公司担任销售经理,这是后者在2005年股市转牛来的首次招聘。

  为了能在这家实力雄厚的基金公司站稳脚跟,王民开始筹划在2007年为自己充电,除了参与公司内部组织的讲座以外,王民还想去参加针对某一特定技能的相关专业金融资格认证考试。

  与在过去学校参加考试前一样,王民还得参加由金融培训机构举办的训练,而且需要为此支付少则上万元的费用。

  即便是要支付不菲的费用,王民们依然对此趋之若鹜。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被国际和本土金融培训机构所看好。

  事实上随着中国股市走牛,

理财产品日渐丰富,催生了市场对金融类职业技能的特殊需求,这让嗅觉灵敏的外资和本土培训机构跃跃欲试,纷纷加大拓展的力度。

  金融培训的春天正在走来。

  火爆场景

  这种状况可以从最近各培训机构所开的班得到印证。

  4月1日,在清华大学的一次关于国际财务策划师(FCHFP)的预先讲座上,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自今年1月在北京办完第一次班之后,FCHFP中国教育发展中心又将在四月举办第二期。

  这种被称为具有国际资质的理财专业人士认证培训,最早是由香港向其毗邻的深圳、广州等地推进,主要面向的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财务人员。“比如渤海证券和一些基金公司的人员就是培训班中的重要构成力量。”FCHFP中国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办事处副主任张敏如是告诉《财经时报》。

  尽管参与这样的培训班需要支付2.3万元,但却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参与。张敏透露:“在首期60名的报名名单中,就有几十名没法安排被遗留到这一期。”

  据悉,为了满足需求,该中心今年在北京将举办3到4期这样的培训。

  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一些本土的金融培训机构上。

  比如在关于“上市公司估值定价模型”的证券分析能力培训中,本土老牌的金融培训公司——诚迅金融培训公司从2005年开始就推出了34期。

  而它的客户也从最初的证券公司向基金公司、财务公司和上市公司演变,诸如国泰君安证券、嘉实基金等众多国内一流的证券和基金公司均参与了这种培训。这家培训公司董事长许国庆向《财经时报》回忆:“在2002年和2003年才举办了四期这样的培训班。”

  春天来了

  在国际和本土的金融培训机构看来,中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市场。在诚迅金融培训公司董事长许国庆身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自1998年成立诚迅金融培训公司后,许国庆一直没有离开这个行当。在他看来,金融培训的发展历史可以被划分多个阶段中,目前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尽管这种演变是渐进式的。”

  事实上,此前,许国庆有很多选择。毕业于

北京大学的他,曾经在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北京代表处、美国雷曼兄弟纽约及香港公司担任高管多年,完全可以凭借丰富的经历谋取更高的职位。

  但他却最终选择了金融培训。他特别强调:“我是看好这个行业的最终发展前景的。”

  看好这一行业的不仅有他。

  据FCHFP中国教育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理财业务每年的市场增长率达到18%,到2005年,市场规模就已经达到250亿美元。

  随着这两年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各种理财产品推陈出新,这催生了市场对于复合型理财人才更为迫切的需求。在FCHFP的人才走向中,证券投资的金融复合型人才就是四大方向之一。张敏表示:“FCHFP的目的就是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据了解,这两年,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经过多年的布局,在中国也呈现升温的趋势。

  中外对垒

  在这样一个春天里,国际和本土金融培训机构将不可避免地上演一场龙虎斗。

  对于觊觎中国金融培训市场的国际机构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国际标准的资格认证。

  无论是在进入中国多年的CFA,还是这几年才进入的FCHFP,均是在发达国家被广泛认可的标准。

  比如FCHFP中国教育中心推出的这种标准,是由亚太财务策划联会(APinFSA)与欧盟财务策划联会(EFPA)联合认证的理财专业人士国际资质,是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

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新家坡、泰国以及中国港、澳、台等39个国家和地区在内的理财业行业最高标准。

  据介绍,在香港,获得了注册特许财务分析师的人才,年薪水平在12万美元到50万美元。张敏强调:“这种标准已经被许多跨国企业认同,一旦通过就意味着获得了进入这些企业的敲门砖。”

  在许国庆看来,本土的金融培训机构在师资上更适合中国金融培训的需要。他认为:“一般而言,国际的认证培训需要请国际培训师,这些人的讲义并不见得适合中国金融机构的需要,特别是,好多情况下,经过翻译处理的传授将大打折扣。”

  而本土金融培训机构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041614)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