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让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02:27 第一财经日报

  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让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性发展下去”

  季谭

  去年尤努斯因为他的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贷款而获诺贝尔和平奖。获奖之后尤努斯访问了中国,由此引发人们对我国小额信贷的热烈探讨。

  “目前小额贷款情况在我国银行系统有两个观点不对头。首先认为农民没有信用;同时认为农村金融也是金融,要按金融规定来做,这是不全面的,不符合农村生产特点。”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日前向《第一财经日报》详细讲解了基金会在小额信贷过程中所走的道路。

  《第一财经日报》:听说国家开发银行前不久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了小额信贷协议,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情况?

  段应碧:我们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小额信贷在2000年,是目前我国进行小额信贷项目规模最大的三家机构之一。另外两家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去年年底,国家开发银行与我们扶贫基金会签署了有关微小企业贷款扶贫试点协议,提供1亿元之内贷款,首批贷款2000万元已发放到基金会山西、福建、辽宁小额信贷项目。

  应该说这是我国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第一次利用国家政策银行批发资金实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

  当然国家开发银行对我们也是有具体要求的,比如基金会作为统借统还平台,要全面负责贷款的“借、用、管、还”,并可以分批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贷款。

  这样我们就通过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将贷款发放给贫困农户,用于发展生产项目。

  据我所知,就在国家开发行与我们扶贫基金会签署协议2天后,银监会下达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小额信贷等农村金融表示了关注。

  《第一财经日报》: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实行小额信贷的运作流程,它与一般性商业银行贷款有什么本质区别?

  段应碧: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全国7个省10个贫困县实施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5亿多元,目前受益贫困人口超过33万人。

  我们做小额信贷的目标群体是低收入者,无需担保和抵押。“小额、分期付款、能力培训”是最为关键的。

  应该说,目前小额贷款情况在我国银行系统有两个观点不对头,首先认为农民没有信用,银行认为农业贷款风险太大。但实际上农户是最讲信用的。

  另外一点就是,认为农村金融也是金融,就要按金融规定来做,这是不全面的,不符合农村生产特点。比如短期贷款三个月,农民还贷,就要有一个周期,要种了粮食收获之后,才能还上。

  再就是金融管理机制不对。信贷员应该对农户贷款还款情况要有基本了解。但是我们的信贷员是坐在银行里,没有深入调研,只是等着收款,责任和利益不挂钩,信贷员没有积极性。

  我们搞的小额信贷,招的信贷员是农民,他们了解农户特点,他把钱放出去给农户,收回利差比率就是他的工资,相当于做货币经营。

  这个利率是我们统一定的,比国家银行的利率要高些,我的利息是9厘多,名义上也是7厘,因为是一次放贷,分期返还,这样一年下来,也是9厘多了。

  农村贷款过去讲要低息,实际上不能太低,因为如果太低,干部都拿了,农民得不到;我的利息高些,就可以被贫户拿到,80%以上农户是第一次拿到贷款。但我同时通过别的方法,比如技术服务、帮他买种子什么的,这样把利息降下来了。

  目前在10个县开展了,现在国家开发银行又给了钱,500万元一个县。

  既然是小额贷款,也就是每户一次贷款不超过5000元。我们第一次给农户贷款1000元,叫一级会员;如果有信誉,还了款,我就可以第二次再贷给他,就可以达到2000元,是升级的。

  现在做得比较好的县,比如山西左权县,还有福建霞浦县和福安市。左权县已经做了5年,银监会也认可我们做的小额信贷项目。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扶贫基金会所做的小额信贷有什么主要特点?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

  段应碧:我的这个小额信贷机构叫服务社,即“小额信贷服务社”,不叫信用社。

  我们的小额信贷有4个特点,首先贷款户百分之百是贫苦户、低收入户,80%贫户是第一次拿到贷款,以前从来没有在国家金融机构拿到贷款。

  平均下来,100块元的贷款,能给农民增加收入62元。但是我们也不是随便贷的,贷款干什么用、做什么项目都要研究好。

  还有方法好,没有呆账。福建那两个县,5年下来,16000笔贷款,只有1角2分的呆账;超过三个月的逾期贷款,10个县是0.1%,农民信誉很好。

  此外, “小额信贷服务社”有自己的利润,可以保自己持续运转。一个县给500万,就不用管了,它自己可以转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所建立的机制比较良性化。比如聘请干部,组成小额信贷服务社,一般5个人,发工资;然后我们在农村招服务员,一般就是招农民搞信贷,一人管周围一片乡村贷款,工资就是赚利差。

  虽然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发展到今天,我国小额信贷还是处在“低潮期”, 我国2.4亿农户中,1.2亿有贷款需要,其中6700万家是通过信用社,目前全国大约有300家小额信贷机构,其中大部分是不可持续的。

  《第一财经日报》:能否具体介绍一两个借助我们扶贫基金会进行小额信贷发展的农户情况?

  段应碧:你比如山西省左权县上南会村,村后是石头山,养活村民的是村前几亩地,村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

  2002年,我们扶贫基金会在左权县建立了农户自强服务社,向那些需要资金支持的低收入者提供小额贷款。

  具体到福建的一个贫困农户,他2002年底入社时第一次贷款1000元,他把一部分钱用于茶园施肥,余下的钱在服务社指导员的引导下用于养羊。第二年茶叶增收了,羊只也增加了,按时还了贷款。2004年升级为二级社员,又向服务社贷了2000元,用于扩大养羊规模和茶园面积。这年,他按时每月还贷款,顺利地升级三级社员,每年可以借贷3000元,现在羊已经50多头,仅养羊1年的收入就有20000多元,还有4亩茶园收入。

  总体说,小额信贷是一种扶贫手段,但不是资助和施舍,而是一种有偿帮助,通过这种帮助启发他们的能力。

  《第一财经日报》:你的基金会推行“小额信贷”理念是什么?

  段应碧:我的观点是,低收入者仅仅是缺少一只“母鸡”,我们就是给他们一只“母鸡”,让他们能够圆了让“母鸡产蛋”这个梦,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目前我们进行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有两笔:一类是社会上募集的;我们有两百多人,在做这个事情;再就是各省扶贫办,政府将扶贫资金借给我们,我们在他们省里做这些项目。

  按照我们的统计数据,目前我们小额贷款的还款率超过了99%,风险贷款率只有0.5%,大大低于国际上3%的标准。

  我们从北京总部,一直到全国各项目县、乡,都有负责项目的工作人员,而县乡工作人员前期的任务就是宣传,然后考察申请人是否真是低收入者。

  项目需要一个村有4到7人组成一个联保小组。客户只能通过联保小组向项目申请,如果小组成员有一人不还款,其他人必须替此人还。

  款到手之后的第三个月农户就要开始还款,目前小额信贷利率在7%~10%,高于商业银行,这主要是防范投机行为。

  把钱借给真正的低收入者、贫困户,确保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可持续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