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拉长山西消费“短板”还需加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 10:00 国际商报

  山西省统计局统计表明,2006年山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4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为34.0%,与2005年的比重持平,扭转了多年来不断下降的态势。在消费形势回暖的同时,全省投资与消费的增速差距为9.6个百分点,较2003年缩小7.7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增长关系趋于协调。

  充裕的商品供给,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以及农村的流通网络建设都促进了全省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2006年山西城乡市场均呈现高速增长,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均在13%以上,同时,农村市场升温势头初见端倪。据统计,2006年全省的“万村千乡工程”共辐射3500个行政村,500余万农民的消费环境得以改善,就此扩大农村消费达20亿元。

  消费提速仍有羁绊

  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实现了止跌趋稳,但分析指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加居民收入的难度加大和就业压力都将成为山西消费提速道路中的绊脚石。

  尽管近年来山西消费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与投资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相对不足问题明显。统计显示,2005年,山西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分别下降至47.6%和34.0%,均为历史最低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献率由2000年的65.1%,下降至2005年的40.6%,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均为5.1个百分点。

  消费需要收入的有效支撑,但分析表明,在创造的社会财富上,山西为国家贡献份额在全国各省市中较大,个人所得份额较小。从城镇居民收入看,近几年GDP的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呈现下降态势,而劳动者报酬中城镇居民占绝大多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构成中,工薪收入所占比例2006年为78.6%,工薪收入随着经济增长的回落,特别是由于基数较高增长幅度不会太高,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难有较高的增长态势。而2007年农民增收所面临的环境比较严峻,将会制约农村消费的增长。近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加上2007年进一步增加农民直接补贴的空间有限,农民的收入增长潜力有限。从非农业收入增加的情况看,农民工资性收入2006年为1374.34元,增长16.67%,占全部收入的43.2%。2004年和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6%和11.6%,2006年增长10.04%,呈现下降态势。2007年随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将可能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直接影响来自非农业的收入。

  2007年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放慢,信贷环境持续偏紧,中小企业用人需求将会减少;受宏观政策继续偏紧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关闭淘汰落后产能,有可能带来新的失业。此外,外贸出口增幅放慢,特别是煤炭和焦炭出口征收5%的出口关税,将影响煤炭和焦炭行业的就业,都将加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大就业压力。

  全力以赴拉长“短板”

  作为

能源经济大省,山西“投资拉动型”的特征明显。要从根本上解决投资与消费的扭曲结构,使消费增长进入长期持续的快速上行通道,必需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集中精力扩大消费。

  在经济发展加快的同时,山西要逐步调整当前不合理的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适当向个人倾斜,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收入。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镇职工的长效增资机制。近3年来,山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落后财政收入增长30个百分点,比全国高近20个百分点。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的职能,加大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改变公共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的现状,减少百姓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使百姓对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保险等预期的支出减少,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对于占全省总人口数58%庞大的农民消费群体,应继续将启动农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把提高农民收入落实到实处。

  拉动消费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扩大就业。“

十一五”时期,山西五年新增劳动力供给将达到160多万人。应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对吸纳就业人员空间较大的第三产业和轻工业,扩大城镇就业。增加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大力发展轻工业,特别在煤炭、焦炭等重工业产品出口受阻的情况下,鼓励适合国际市场的轻工产品创新,在保证较低的人力成本前提下,不断开拓市场。在农村,积极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扩大农村就业的拉动作用。2006年在65个县市实施以连锁经营为载体的连锁农家店、农资店工程建设,截至2007年共建立3710个连锁农家店,将吸纳富余劳动力1.5万人。

  专家预计,在扩大消费的道路上不懈努力,2007年山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有望达到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GDP的比重也将在34%以上,消费“短板”有望不再缩短。

榄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