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张高丽:从南到北面朝大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01:59 第一财经日报

  李攻

  贺国强在介绍张高丽时特别提到沿海发达省份的工作经验。他说,张高丽同志长期在沿海发达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工作,有比较丰富的领导和管理大城市的经历和经验

  这样的介绍,对于同样位于沿海,并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天津及滨海新区来说,意味深长

  3月26日,张高丽在山东领导干部大会上,向山东人民正式告别。

  山东6年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热爱山东,想念山东,情系山东,为山东取得的任何成就而感到高兴。”在回顾五年多来山东各级干部和广大民众对他的诚恳支持时,张高丽热泪盈眶。

  “我来山东工作三个多月,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我一定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像一把雨伞,能为老百姓遮风挡雨;当一头黄牛,能为老百姓耕地种田;做一块石头,能为老百姓铺路搭桥。”

  上述两段话出自张高丽在2002年3月当选山东省省长时的就职演说。如今,这些话言犹在耳,而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如果从2001年12月张高丽入鲁担任副省长、代省长算起,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年头。

  “张高丽在山东工作的这5年多时间,正是山东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他团结带领省委一班人,恪尽职守,勤奋敬业,任劳任怨,为山东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向天津市领导干部介绍情况时对张高丽的评价。

  张高丽,山东6年。这6年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卫国研究员告诉本报记者,山东经济真正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山东大学经济研究所黄少安教授告诉记者,在今后几年,山东有条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2001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8.3亿元,而到了2006年,这一数字达到21846亿元,是2001年的2.3倍。山东人也从“一般一般、全国第三”的自得,到享受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喜悦。

  “一般一般,全国第三。”这句话颇能反映山东人当时自足的心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山东的经济总量一直排在各省区市中第三位,名次保持10多年未动摇。“稳定增长是山东经济这些年来最突出的特征。”山东省前发改委主任倪永康也曾这样说。

  张高丽的到来,对山东这种平稳和自足的心态形成了冲击。山东人追求更高目标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张高丽书记是一个很能‘搅’,也很会‘搅’的省委书记。‘搅’是张高丽书记激励干部的一个工作方法。通过‘搅’,消除干部的惰性,让他们都‘动起来’。”山东省一位经济专家曾经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干事创业”是现在山东省官员经常挂在嘴边的“常用语”。山东省发改委官员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说:“山东高速增长的最根本的动因就是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我讲的话,大家都能挑出许多毛病,但我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山东的经济发展,为了党的事业,更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张高丽这样说。

  “思想解放,思路清晰,善于抓大事、谋长远。经过地方多个领导岗位锻炼,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强。”这是贺国强对张高丽的评价。

  世界级制造中心

  张高丽在山东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围绕着海洋展开。

  “山东的发展潜力比广东大多了!”在2003年6月的山东省委工作会议上,张高丽曾语出惊人地这样说。此时,他的目光瞄向的是海洋。

  当时,张高丽说:广东说到底是接受香港产业转移,靠“三来一补”发家的。如今轮到日韩产业大举向中国转移了,山东与日韩隔海相望,是近水楼台就要先得月。香港毕竟只是中国的一个城市,日韩可是两个制造业强国,GDP一个是内地的5倍,一个是山东的5倍,如果向我们山东转移一部分,那就不得了!

  张高丽的这一思想在以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其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建设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构想。

  2003年7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正式确立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其目标为:从2003年到2010年,打造一个可以与京津冀、长三角竞争的区域经济高地,使山东半岛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

  到2005年4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半岛城市群区域将包括济南、青岛两个副省级城市和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日照、东营等6个设区的地级市。

  《规划》明确提出,将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国际化都市群和面向日韩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形成带动全省、服务黄河流域的龙头区域和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

  半岛制造业基地、半岛城市群的规划,将山东争做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愿望显露无遗。而要实现“第三极”的目标,倚重的无疑是海洋。

  “重点面向日韩,承接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转移是半岛城市群的重要发展战略。”山东省发改委参与规划制定的官员告诉本报记者,“半岛城市群的这8个市要积极推动大型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市场换技术,吸引跨国公司来半岛城市群设立生产制造基地、地区总部和技术研发中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现在,仅在山东威海就有3000多家韩国企业云集、3万多名韩国人常住,而比威海大的青岛、烟台韩资企业和韩国人就更多。在有的街区,已经很难分清是在中国还是韩国。

  “海洋思维”同样被张高丽带到了天津。他到滨海新区调研,其中去了两个地方,一是天津海关,一是天津港

  贺国强在介绍张高丽特别提到沿海发达省份的工作经验。他说,张高丽同志长期在沿海发达省份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工作,有比较丰富的领导和管理大城市的经历和经验。

  这样的介绍,对于同样位于沿海,并被列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天津及滨海新区来说,意味深长。

  环渤海竞合

  张高丽在天津履新之后的第一次“公开活动”果然选择了滨海新区。

  3月25日下午,张高丽在天津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正式亮相,担任市委书记。29日,他就到滨海新区进行调研。

  张高丽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等词语,把张高丽对天津滨海新区寄予的厚望和发展滨海新区的急切心情充分显露出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滨海新区成了另外一个“特区”,而在过去的6年间,张高丽也从深圳特区到了滨海“特区”。

  张高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无疑将是滨海新区。他也许会在这里再形成一个“突破”。而他在山东任省委书记的经历,将来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作用更为引人注目。

  天津环渤海经济圈龙头地位的强有力竞争者,恰恰就是张高丽离任的山东。就是在张高丽任职山东期间,山东争做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愿望不但显露出来,而且具备了做“第三极”的庞大身躯。

  就经济总量来说,去年山东GDP超过21000亿元,而天津只有4337亿元,相当于山东省的五分之一。即使与青岛市的3206亿元相比,天津的优势也仅有1000亿多元。更重要的是,去年天津的增长率是14.4%,而青岛的增长率是15.7%。

  3月29日,张高丽在天津港调研时说,天津港要建设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提法与青岛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一字不差。

  这种情况下,从山东离开到天津就任的张高丽如何把天津打造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分析,天津和山东是环渤海区域经济体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省市,但是在过去数年中,两个省市的经济协调合作并不多,各自发展较为独立,整个环渤海区域经济合力并没有发挥。此次张高丽调任天津,可以加快两个经济省市的协调和合作,建立一个更大的环渤海经济腹地。

  张高丽

  ●1946年11月出生,

福建晋江人

  ●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毕业,大学文化,教授

  ●1985年至1988年任广东省委委员、省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1993年至1997年任广东省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1998年起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深圳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1年任山东省副省长、代省长,2002年3月在山东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山东省省长

  ●2002年11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2003年4月在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