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存量企业年金市场化转型之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03:09 第一财经日报
机构称“赔本赚吆喝”、客户忧“赔了怎么办” 王春霞 随着企业年金基金(下称“年金”)存量部分移交工作的推进,第二批年金机构的资格认定工作将在今年展开。在昨日举行的“全国企业年金座谈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称“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明确指出,劳动保障部将对从事年金业务的金融机构资格进行调整和整合,略增一些新的机构,同时对专业机构进行引导和培育。 “引入竞争毕竟是好事。”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劳动保障部2005年批准首批37家金融机构的包括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四类年金业务资格,这些机构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券商和银行。 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金融机构只能限制性地开展年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业务。也就是说,同一笔年金的全部业务需要多家金融机构协同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年金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比较复杂、金融机构之间协调成本太大,导致业务开展困难和迟缓,金融机构仍然在“赔本赚吆喝”。 “现在根本赚不到钱,甚至有时候同行之间还存在恶性竞争。”一家商业银行的人士对本报表示,在外跑业务时发现竞争对手将年金业务的管理费压得很低,要么就不收管理费。“很难理解(不收费),他们怎么给客户带来好的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对年金业务资格的划分太细,造成单个资格的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可以考虑将一些资格进行合并。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采用信托模式的目的在于将受托人和基金管理者分离,只要一个机构不同时受托又投资管理就可以。” 从去年开始,金融机构就积极与各地社保接触,以便抓住这个难得的业务机会。一位来自地方社保的人员表示:“本来我们就管不过来,交给金融机构也给我们省了不少心,而且专业化的投资让收益率更有保证,不像我们只能拿去存银行。”这位地方社保人员表示。 也有人士对年金的市场化模式存在担忧。“交给那些机构管,赔了怎么办?自己的钱还是自己内部来管理才放心。”一家大型央企下属财务公司的投资部经理表示,虽然劳动保障部很可能不批,但还是要积极申请开展年金业务的资格。 刘永富透露,截至去年底,共有2.4万家企业建立了年金计划,参加人数达到964万人,年金整体规模达到910亿元,但其中只有158亿元是市场化运作的年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