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尼日利亚难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1日 13:10 《财经》杂志网络版
今年以来在尼遭遇绑架的中国工人达到16人次之多。这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最为集中的目的地正变成高风险之地 □本刊记者 黄山/文 3月17日,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中部阿南布拉州(Anambra)一家由中国浙商开办的摩托车厂内,三名工人在枪口下被绑架者劫走。除了一名当地工人,其余两名工人来自中国,至今下落不明。 这使得今年以来在尼日利亚遭遇绑架的中国工人达到了16人次之多。这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最为集中的国家,正在成为高风险之地。 此前,1月5日和1月25日,分别有五名来自中国电信部门的工人和九名中国石油工人,在属于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河流州(Rivers)和巴耶尔萨州(Bayelsa)被绑架。 1月5日首发的绑架案在中国国内引起震动。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指示,要求务必设法确保被劫持人员生命安全,全力予以营救。值得庆幸的是,这14名中国人质分别在1月17日和2月4日获释。 绑架在尼日利亚已经成为一门“生意”,其目标当然远不止是中国人。2006年,先后有70余名外国人遭遇绑架,尼日利亚当地人被绑者数量更大。而今年以来,势头更猛,截至目前,已有58名外国人遭到绑架。 此次的绑架地,并不是过去案发较为集中的跨国能源公司密集的三角洲地区,而是发生在中部地区;绑架目标并不是大公司雇员——这被认为赎金更高而安全措施也较为严密——而是小公司工人,由此传递出更加令人不安的信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刘乃亚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认为,绑架之风或有愈演愈烈之势。 尼日利亚人口数量为非洲第一(1.33亿人),丰富的石油资源是这个国家的财富来源。同时,尼日利亚是全球第八大原油出口国,出口原油占其外汇收入的95%、预算收入的65%及GDP的20%。 但是,巨额的石油收入并没有普遍惠及民众,尼日利亚贫富分化程度非常严重。另一方面,石油收入被一些腐败的当地官员贪污浪费。据尼日利亚反腐部门的统计,仅在2003年,就有大约70%的石油收入被地方和州政府官员中饱私囊。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尼全国57%的人口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 盛产石油的尼南部尼日尔三角洲地区沦为动乱的重灾区。一方面,外国石油公司的开采给当地造成环境破坏,包括开采过程中天然气燃烧导致空气污染,以及输油管道泄漏导致原油污染;另一方面,处于赤贫状态的当地居民亦随处可见。绑架西方石油工人,以此获得赎金,既成为当地破产民众的一种谋生手段,又成为当地部族势力吸引国际社会对三角洲地区的关注、进而争取经济和政治权利的途径之一。 尼日利亚最早有规模的民兵组织,是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争取奥戈尼族(Ogoni)生存运动”。该组织在1990年要求当时的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补偿占据他们土地所获得的石油利润,最终迫使壳牌公司在1993年终止了在奥戈尼族所在地区的开发行动。 其后,一些基于村落和宗族的民兵组织陆续出现,要求跨国石油公司提供施政建设的资金,以帮助当地社区的发展。 时至2004年,以尼日利亚第四大民族伊贾族(Ijaw)人员构成的“三角洲人民志愿军”(NDPVF)崛起。他们在首领阿拉吉阿撒利(Alhaji Dokubo-Asari)带领下,要求从联邦政府和外国公司获得与该地区贡献相应的石油收入。尼日利亚政府在2005年以叛国罪,将阿撒利投入监狱。 然而,阿撒利的被捕,导致规模更大、民意基础更牢的“解放尼日尔三角洲运动”(MEND)的兴起。该组织有三大目标,即释放阿撒利、获得三角洲地区石油开采收入的五成、政府军从该地区撤出。这个成立于2006年1月的组织,已经发展成三角洲地区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反政府民兵组织。 随着实力的增长,MEND开始追求自身的合法性,包括呼应早先该国法院做出的裁决,要求壳牌公司补偿开发石油过程中给当地造成的污染损失15亿美元,同时争取在地方和全国议会获得一定的席位。 袭击石油管道以及绑架外国工人,亦成为该组织的一种主要斗争手段。据统计,MEND的袭击,导致尼日利亚每天至少损失80万桶原油,约占日产量的25%。 绑架人质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当地民众生存状况的关注,也迫使大量外国人不得不逃离三角洲地区,从而达到排除国外势力的目的。 目前,尼日利亚政府采取了强硬立场。政府建立了针对三角洲动乱局势的联合军事特种部队(JMTF)。去年12月22日,为了解救被民兵组织绑架的七名外国石油工人,尼军方首次动用武力,有两名民兵、一名尼士兵和一名英国工人在是次行动中死亡。 跨国公司也在采取诸多自保措施。以壳牌公司为例,跨国公司们开始将人员和装备迁移集中到有JMTF保护的地带,借助政府军的配合,护送石油工人和装备到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油田。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尼日利亚投资建厂规模逐渐扩大,特别是中国的能源企业在非洲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原本针对西方工人的绑架活动也波及到中国工人。2006年4月,MEND在一处炼油厂引爆一枚汽车炸弹后宣称,此举旨在警告中国石油企业“不要靠近三角洲地区”。 在与政府军和跨国公司的较量中,绑架者也不断在手法和策略上推陈出新。一方面,绑架活动发生地点,从最初的油田周边拓展到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乃至三角洲以外地区;绑架对象,也由开始的外国石油工人发展到从事非能源产业的工人。 在此次中国工人遭到绑架的阿南布拉州,此前从未发生外国人遭绑架事件。有分析指出,看到绑架外国人获得的可观赎金,一些失业的青年人铤而走险,在其他地区复制三角洲地区民兵组织的绑架模式。来自尼国家安全局的官员表示,今年3月绑架两名外籍建筑工人的绑匪,获得了约1.8万美元的赎金。 根据国际危机集团(ICG)2006年6月发布的一份建议,要解决绑架问题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贫困和分配不均问题,不仅需要尼政府增加分配给地方各州的石油收入比例,加大打击腐败力度,同时还要求外国石油公司和国际社会同当地组织就发展地方经济采取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祖贵认为,人质绑架事件对中国驻外机构的应对能力以及机制提出了挑战。 中国社科院非洲问题专家刘乃亚也表示,中资企业需要建立并加强同当地民间组织的沟通渠道,做到尊重当地政治文化环境,合法经营。以尼日利亚为代表的部分非洲国家,具有多种族、多宗教的特点,社会的地区性较强。在这样的国家,宜避免单一的政府公关,也应转向社区地方单位,发展“双轨交往”。-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财经》杂志网站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