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谁令高校债台高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21:49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国华

  30亿元带息债务的公之于众并未让吉林大学改变如期举行研究生复试的计划。

  3月29日,报考吉林大学研究生并参加复试的学生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吉林大学南区北门外的长春前进大街,十几层的友谊会馆全部“客满”。

  尽管财务危机看来并未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但在吉林大学内部,师生们明显感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当年在大学合并潮中合并规模最大的吉林大学再次成为高校财务危机的典型。

  债务梦魇

  “在日常办公中,我们手头吃紧已经一年多了。”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佘彦指指自己办公桌上用旧挂历裁剪的记事簿,说财务问题的曝光对他们是一个好事,“我们现在已经在节约开支,整个吉大每年运转资金需要10亿元,而去年节约开支将近1亿元。”

  尽管已经开始节俭,记者注意到,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位教授的办公室内还是堪称舒适:皮沙发,老板椅,棕色实木办公桌上崭新的戴尔平板电脑和惠普

打印机,旁边还放着未开封的海尔小小王子
冰箱
。这位教授也对记者抱怨最近一年学校资金紧张:“虽然工资可以按时发放,但在科研费用、仪器购置上,申请资金有很大阻力,压的时间太长。” 他告诉记者,办公室这些家具电器都是他用自己每年30万元的项目经费购置,并未再向学校要钱。

  据记者了解,吉林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般每年都有10万元以上的项目经费,一些重点院系教授甚至高达几十万元,而吉林大学可以拿到经费的教授超过了1000人,每年仅这一项支出就是上亿元。

  在新落成的吉林大学

图书馆绿竹掩映的木凳上,一位正在休息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宿舍附近有一栋20层的吉大科技园大厦,去年10月份就已经完工,“但里面没有什么人办公,只能看到1层亮灯。”令他感到不解的是,学校一边喊没钱,一边却还在不停建设新大楼。“在学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上,有些环节确实很浪费。”

  而在吉林大学宣传部部长刘景辉看来,学校目前的财务危机要归因于始自2000年的合并。“这(30亿元债务)肯定是合并带来的问题,不合并就没有这些问题。”

  2000年6月12日,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在2004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又并入吉林大学。

  根据刘景辉所述,在合并5所学校后,吉林大学并未铺新摊子,而是将原来几所大学所设院系全部打乱,重新统一设立。“所以整合成本太高。”而对于具体是什么,刘景辉表示不便多说。

  佘彦毫不讳言学校近年来兴建了很多工程,但他认为这必不可少。“大学合并后,师生规模扩大,仅南校区就有学生3万人,后勤服务还要跟上。”

  然而,记者采访到的吉林大学学生则表示,学校大把乱花钱的现象的确存在。“学校新建一个化学实验室,投资就上亿元,单是实验室门前的路砖,四年就换了三次。”

  被逼急了

  “长春有一半的面积在吉林大学。”记者到吉林后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

  据了解,吉林大学8个校区共占地8000多亩,仅南区(核心校区)就有3000亩。在长春市中心,吉林大学还有两个校区。

  一位吉林大学学生告诉记者,2006年时就传出消息,因为准备将市中心的土地卖掉,处于市中心的两个校区的所有师生要陆续搬到南区,“但是今年就没有了动静。”

  吉林大学职工告诉记者,地方政府一般每年会拨给大学一笔经费,但是由于吉林经济并不发达,往往用划拨土地代替现金投入,因此吉林大学在长春不同地段拥有大片土地,很多至今尚未开发。

  “学校里确实有人提出卖地的想法,但要实施却很困难,计划卖掉的两块地不仅处于市中心,而且上面还有文物古迹。”吉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办公室马东辉告诉记者,其中一块在长春解放大路上,伪满时期的大礼堂鸣放宫就在那里;另一块校区有溥仪住过的老房子。“市政府不可能允许将这样的土地卖掉。”

  长春市政府宣传部高教处一位负责人透露,吉林大学在接收政府划拨土地时,拆迁户后来大都成了吉林大学的后勤正式职工,工资从1000~2000元不等。“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为当时吉林大学资金还算宽裕,所以才敢这么做。”

  虽然承担了对拆迁户的安置,但吉林大学在处置名下土地时并不自由。刘景辉坦言,在政府规划中,吉林大学市中心的两块地并不是商业用地,因此,要想进行土地置换的话,地方政府需要介入,而现在政府态度不得而知。

  “省政府财政也有困难,况且吉林大学属于教育部,不属于地方。”在采访过程中,刘景辉多次对记者强调,吉林大学和地方政府关系很好。

  一位老吉林大学人告诉记者,以往,吉林大学校长一般会在春节前去一趟香港,拜访霍英东、邵逸夫、曾宪梓等富豪,回来时一般会“拿”到一笔数千万元的款子,而现在几位老人或者去世或者年岁已高,这块“收入”已经没有了。

  而前述长春市政府宣传部高教处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他对吉林大学非常了解。“吉林大学自己曝光财务问题,实在是压力太大。30亿贷款本金加每年1亿多的利息,这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才希望通过自我曝光的方法,引起社会关注。”在他看来,现在这个问题应该已经摆在了国家高层的案头。

  吉林大学自我曝光的“努力”似乎已经奏效,截稿前记者得到最新消息,3月29日下午,教育部专门为此事成立的调研组已经开赴吉林大学。

  制度弊病

  显然,著名的化学家,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并未能使合并后的吉林大学各校区发生有益的“化学反应”。

  如2000年合并前,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有100多名教师,学生最多有1000人,合并后教师达到300多人,学生增加到4000人,规模分别扩大了3~4倍,其他院系情况类似。而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数目都相应地成比例增长,再加上每年教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吉林大学投入成本已经是合并前近10倍。

  “当时很多高校合并就是利益驱动,认为合并后会拿到国家或者地方更多的资金投入,但结果未必这样。”在专家们看来,合并后不停扩张的大学不停地向银行贷款,但又无力偿还,从而踏上了当年国企改制的后尘——形成巨额不良资产,最后由政府买单。

  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看来,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已深入人心,但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却仍知之甚少。

  “西方国家的高校资金一般由社会资助,所以学校形成了严格的学校管理责任制,教育经费的使用有严格的监管体系和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所以可以减少不合理的开支,而学校管理不善或者找不到教育经费资助,将面临破产的危险。相比而言,高等教育经费使用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国内尚属缺失。”杨东平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家周孝正同样认为如今高校负债和当年国企不良资产如出一辙,反正钱都是国家的,学校只要能贷到钱,就会全部花掉。“在这个过程中,腐败问题在所难免,老百姓存在银行的钱轻易地被银行贷给学校,学校毫不客气地花掉,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调走或者退休后,就没有人再追究。” 周孝正说。

  据记者了解,面对高等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无法对接的现实,包括教育部在内,目前并没有任何机构在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理念、制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管理是否合理。高等教育的投入每年都产生了极大的浪费。

  而高校的扩招还在继续,“高校硬件设施的盲目扩张与招生规模限制的矛盾将很快显现。”杨东平提醒,“高校债务危机将愈发突出”。

  链接 部分省份试解高校债局

  2005年,江苏省属高校的土地置换工作已经启动。到2005年底,已有13所高校置换了1821.88亩土地,置换金额24.7亿元。

  江苏省高校现有100多亿元债务,江苏省将通过“三三制”来化解——政府拿出三四十亿元,另外通过资金运作再筹集三四十亿元,余下部分由高校自己承担。

  浙江省高校偿贷工作也在悄悄进行,省财政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贴息。浙江大学以24.6亿元高价卖掉了靠近西湖的湖滨校区地块,买主是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用于开发酒店、商业、办公等房产项目。

  此外,河南、山东两省的高校,也已经开始了土地置换和政府拨款双管齐下的还贷行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