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高校贷款拉响警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15:42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事实上,高校贷款潜藏的金融风险已露出冰山一角。由于财政拨款和其他融资渠道有限,银行信贷成为近年来高校及重点中学基本建设的重要融资途径。据业内人士估计,银行贷款占到学校基建总投资的80%以上。 过高的负债也蕴含着过高的风险。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测算,有半数以上的高校处于中等以上的风险状态。 教育部此次提出为高校贷款设立上限额度,设置预警指标,帮助学校化解贷款风险,就是要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进一步强化高校贷款法定还贷责任,将贷款管理作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3月26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教育部将为高校贷款设立上限额度,设置预警指标,帮助学校化解贷款风险。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事业法人地位的确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已不再是单一的财政拨款,多元化筹集办学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而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许多高校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一条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高校贷款总额超过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负债经营”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 事实上,高校贷款潜藏的金融风险已露出冰山一角。由于财政拨款和其他融资渠道有限,银行信贷成为近年来高校及重点中学基本建设的重要融资途径。据业内人士估计,银行贷款占到学校基建总投资的80%以上。有的省份,负债高校占省属高校总数的87%。高校贷款年限一般为1年、2年、3年,也有个别高校贷款年限为8年、10年。一些高校原来大举扩张、“举债兴教”,本想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和高校扩招收费来偿还,但在国家教育投资有限。以及巨大的资金缺口不可能完全靠学费来填补的情况下,所欠债务只能一拖再拖或“拆东墙补西墙”。过高的负债也蕴含着过高的风险。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测算,有半数以上的高校处于中等以上的风险状态。近来有媒体报道说,东北某大学现在每年仅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达1.5至1.7亿元,其债务负担之重可见一斑。 造成高校银行贷款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贷款管理滞后。教育部曾于1999年对“银校合作”作出了规定,但是,由于近几年高校贷款规模扩张太快,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缺乏对高校贷款的用途、效益以及偿还本息的资金来源实行有效的监管,对高校贷款的宏观管理和过程监控明显不足。客观上也造成了目前高校对贷款重贷轻管的现象,大部分高校没有制订专门的贷款管理办法。 二是银行对贷款监管不严。由于银行视高校为优质客户,认为对高校贷款没有什么风险,便放松了对贷款的监管。不但没有像企业贷款那样严格把关,连最起码的偿还能力也未作调查评估,缺乏对贷款项目效益的论证和贷款规模的控制,更缺乏对贷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 教育部此次提出为高校贷款设立上限额度,设置预警指标,帮助学校化解贷款风险,就是要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进一步强化高校贷款法定还贷责任,将贷款管理作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高校贷款法定还贷责任,将贷款管理作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正确认知风险,完善决策程序,使高校贷款规模不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年度还款付息金额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要解决高校过度贷款问题,需进一步拓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走多元化办学之路。鉴于我国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较低。国家可以采用政府贴息的方式。一方面,缓解各高校由于贷款付出的高额利息而难以承受之重;另一方面,政府又不必因为一下拿出太多的教育投入而感到负担过重。 同时要完善商业银行发放学校贷款存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缺陷,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确保银行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目前,商业银行在发放学校贷款中存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限制因素。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对非教育设施和老校区资产用于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拓宽和规范银行与高校之间的合作。 而更为重要的是,商业银行要改变和提高对高校贷款的认识,不能再进行这样粗放式的贷款发放与管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贷款都一定是优质贷款,一所高校的所有贷款同样也未必永远是优质贷款。另外,学校原本就不是企业,缺乏贷款运作与管理的经验,作为贷款方,商业银行理应更加注重贷款的发放与管理,不能用简单地、粗放地把贷款一放了之,不履行正常的贷款风险防范程序。 人们注意到,如今发出高校贷款预警的是学校的主管部门,而作为高校贷款的利益攸关者,作为专门管理信贷风险的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他们的预警指标在哪里,准备好了吗?这是让人们深思的问题。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