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海南药业怎样重新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2:39 第一财经日报

  赵何娟

  在海南,目前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海南药业必须要立足于高附加值的新药,如果继续定位为仿制药和普药,海南药业将很难发展。而另一种声音则是,未来大多数企业要依靠仿制药生存,海南医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要其都去开发新药,极不现实,也不大可能

  尽管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研发责任”争论还在继续,但一些新兴的有特色的专业研发机构已经开始出现。海口VTI生物研究院(下称“VTI”)就是其中之一。

  2005年,当VTI创始人吕亦晨刚到海口创业时,他对这里并不适应,各种政策手续也一直难以落实。于是吕亦晨决定离开海南。他去找市长陈辞告别时,市长坚决留下了他,并迅速帮助他解决了所有的手续问题。

  吕亦晨同时担任着美国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艾滋病
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的职务,该研究所已经为海南带来了研制到一定阶段的项目,也带来了投资者。

  新药仿制药之争

  目前,VTI办公楼中只有一层用于初期对研发成果的生产,尚无法批量生产,“看发展情况而定,如果发展顺利,我们将在海南再建一个大型的生产基地。” VTI真核系统部副主任李澍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在海口市副市长袁光平看来,VTI这种模式是可以在海南不断复制的。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才是海南真正想发展的模式,对于这种企业将给予更多政策性倾斜,减少目前低端的仿制药生产。

  在海南,目前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海南药业必须要立足于高附加值的新药,如果继续定位为仿制药和普药,海南药业将很难发展。而另一种声音则是,未来大多数企业要依靠仿制药生存,海南医药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要其都去开发新药,极不现实,也不大可能。后一种声音在企业中则更为普遍。

  先声药业(海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川告诉记者,海南药业要想壮大,必须要立足于高附加值的新药,“我们也刚刚醒过来。”然而,他也同时表示,目前一个最突出的现实就是,新药研发处于断层阶段,青黄不接。进入新药开发阶段,还需要相当长的研究。

  先声药业总裁助理邢建伟认为,未来大多数企业的一个发展模式,仍然是仿制药,印度就是最好的例子。印度的新药开发程度也很低,但是仿制药60%出口到欧美市场,非专利药的研发能力很强,“可以说,中国在医药产业落后印度至少15年。”

  海口制药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很多人都提出,海南有丰富的植物药资源和民间验方,可以为中药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此,陈义弘说,枫蓼肠胃康就是成功的范例,该药便来自于一个民间验方。

  这条路也是海南诸多药界同行考虑的一个路径:如何考虑发展海南的植物药。南药,疗效确切,分布在海南各地,这是外地无法取代的植物药优势。

  然而,海口制药厂总工程师冯伯昌向记者直言,对于民间验方,要做新药研发,还将面临很多技术问题和法律障碍。而且,一般一个新药的开发需要4~6年,海南企业没有此实力。

  他认为,决定新药研发是否活跃有两个因素,一是企业规模。在海南,医药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普遍没有此实力。二是有无政策鼓励,这其中包括资金扶持政策。新药开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新药研发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都是利润驱动的实体,政策上是否会有所倾斜很重要。

  同时,他也表示,国内始终没有在法律法规上保护新药开发者的利益。他建议政府首先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唯此企业才能谈新药研发。一个产品出来后,就取一个“商品名”,在国外可以通用,在国内却困难重重。“商品名”被淡化,只强调

商标,这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政策博弈

  对于海南药业而言,最骄傲的莫过全国“非典”时期的“无疫区”殊荣,海口医药产业就是在那时异军突起,当时海口生产的胸腺五肽、利巴韦林、富露施等近10个药品为抗击“非典”做出了突出贡献。

  海南陆地植物可入药的约为3000多种,品种占全国的40%,载录药典的中药材有500多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50种,槟榔、益智、砂仁、巴戟被称为四大南药。

  然而,在海南,南药开发的中药企业只剩下三四家。

  同时,海南省作为海洋大省,拥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药物资源。在海南省政府看来,在陆生资源日益贫乏的情况下,从海洋资源中开发新药的前景十分诱人。

  海南通用同盟制药就是一家试图进军海洋药物研究的企业,该公司在大力投入研发不到两年后,却不得不停了下来,当初特意设置的研发机构亦不复存在。“海洋生物研究的研发投入非常大、周期特别长,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产品生产上都无法支持。”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卫忠说。

  2004年,在当时推出新的“药谷”政策同时,也是当时“地产地销”政策取消后,诸多药企在失去了巨大税收优惠吸引力之后开始进入徘徊时期,海口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对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开发、生态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给予了政策性的倾斜,并设立了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医药投资企业提供了资金、政策保障。

  市政府在召集企业时提出,这一定是“让您心动的政策”。“但当时,待我们都看完以后,只能苦笑着评价说,这是最不让人心动的政策。”一家企业老总笑称海南是最不像特区的特区,实际政策上几乎没有优惠。

  该人士分析道,海南在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上都已经不允许发展重工业,因此作为轻工业产业,有着良好生态环境的海南自然把医药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这是正确的,但是海南做医药,其实并没有什么优势,尤其是科研基础太薄弱。“如果长期无项目,要靠企业来养着这些科研的人,是不可能的。”他说,突破方向只能是通过高校去研究,或者政府出台有利政策,吸引更多的真正有实力的研究团队进来。

  对此,袁光平表示,一个地方的经济和任何产业,如果靠税收等优惠政策来拉动,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更希望吸引真正有创新药研发实力的企业进来,不再走之前的仿制药、低端药,短频快路线。

  不管怎样,随着本次全国医药企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海口的举行,23日,在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吴浈的见证下,海南省签订了价值34亿多元的投资协议,海南要把药业作为工业领域的一大支柱产业的决心显然更为坚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