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积极拥抱全球化 跨国并购与可持续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3日 16:12 《经济导刊》

  并购本身只是一项正常的经济活动,跨国并购方式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最常用的投资方式。中国经济的安全必须在加入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不是对抗全球化,而是积极拥抱全球化,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积极拥抱全球化

  ——跨国并购与可持续发展

  □文/本刊记者 张新建

  2005年以来,中国的并购市场突然发力,各种收购兼并活动不断,其中,外资并购更是独领风骚。进入2006年,外资收购身影更是频频出现在中国的银行、钢铁、水泥等领域,“狼来了”的惊呼声不绝于耳。

  外资并购持续升温引起了许多人的警觉。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的一份《关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建议》提案备受关注,并经常被引述为注意国家经济安全的始作俑者。之后,围绕凯雷收购徐工股权是否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国内舆论更是展开了激烈争论。

  所有这一切令提案的主要起草人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秘书长王巍始料不及。

  “我看了这一年很多的讨论,发现对我们的提案有很多误解。从我们工商联角度来说,我们谈国际经济安全实际上有几个基本观点。”王巍说。

  第一,中国经济不加入全球化不能安全,中国经济的安全必须在加入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不是对抗全球化,而是积极拥抱全球化,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第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府有条件和责任扶持本土公司,但绝不是以部门利益来排斥全球化。

  第三,谁来决定国家安全?是不是仅仅政府说了算?今天的中国是开放市场,是全球化市场,中国哪一个产业安全不安全,不单单是政府领导说了算,应当由市场说了算。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在90年代逐渐加速。

  冷战结束,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一统天下,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根本前提,各国积极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而WTO的建立推动了全球统一市场及机制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保证。更重要的是,90年代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区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面对这场革命,经济全球化不会因为某个国家或组织的缺席而停止发展,任何一个国家惟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一个国家很可能因为不能跟上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错失发展良机,中国在前两次全球化浪潮中落伍的教训让人刻骨铭心。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了第143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经济正逐渐融入全球化的浪潮。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的理性选择。

  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裁张亚勤对此也深有同感。

  “微软这30年的变化,从研发角度,就是以美国为中心的一个小型的公司变成一个全球化的研发公司。现在微软在全球80个国家都有分公司,或者都有研发机构。所以,微软公司并不一家公司,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在海外的营业额和人数,其实已经完全超过了美国本土,微软有60%的营业额来自美国之外,有四万员工来自美国之外。”张亚勤说。

  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国家经济安全不能泛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并购是国际间吸收外资的主要方式。OECD最新数据显示,最近几年的跨国投资中,发达国家采用直接并购的方式占投资额的80%,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已超过1/3。显然全球并购时代已经到来,然而这在我国却发展很慢,情感因素是一个始终纠缠的情结。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吸引外资是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为主,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商以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面对并购在外商投资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领域不断扩大,有人担心这对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不利,进而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并不这么认为。

  “外资企业是中国企业的一部分,不是外国企业,它们不仅具有中国企业的法律地位,而且已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体系——创造了中国约1/3的工业产值,提供了全国超过1/5的税收,雇佣了2000多万员工,国家统计局历来将其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纳入国家经济统计。”

  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群体中,最积极最具有活力的就是外资企业,它们的出口约占中国全部出口的60%,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88%。如果不包括这些外资企业,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国家经济安全度反而会大大下降。

  王志乐同时强调,经济健康和经济安全是两个不同概念。“国家经济安全是相对外来威胁而言的;如果不涉及外来威胁,仅是内部经济运行问题,就属经济健康问题。我们不能把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竞争、并购及垄断等问题统统上升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将经济安全问题泛化。因为这些问题涉及的是经济健康问题。”

  其实,并购本身只是一项正常的经济活动,是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不应将外资企业并购内资企业这种商业行为意识形态化。

  “一口锅又不涉及国家安全,以此为理由反对开放,其实是保护落后。”苏泊尔董事长苏显泽在谈到引进SEB战略投资时说。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借鉴发达国家的引资经验,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吸收更多的外资,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整体竞争力,对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并购是否会导致外资企业形成行业垄断的担心,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未雨绸缪:2006年9月8日,商务部正式实施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的规定》,加强了对重点行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外资并购的审查,通过离岸公司在国内进行收购操作的模式也被叫停。同年1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政策文件《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以引导未来5年中国对外资的利用。

  “我们应当对国家管理和约束外资企业的能力有信心。事实证明,多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外资的引导和管理是成功的,存在的一些缺陷也正在改进之中。”王志乐指出。

  中国改革开放20年了,对外开放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大讨论,这种讨论有时很激烈,不同的产业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看法,但讨论一定要基于全球化的视角,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杜绝将个人、部门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一个最基本的现实是,面对浩浩荡荡的全球化历史潮流,中国正在加速融入进去,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是不可逆转。

  同意的,和历史一起走;反对的,被历史推着走。如是而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