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电称中国加息为经济降温 人民币变动备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0:15 环球时报

  半年来两次上调利率 人民币变动备受关注

  外电称中国加息为经济降温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薛蒙 本报记者 石华 本报特约记者 廖恒

  中国金融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全球媒体的眼光。股市下跌给全球股市造成的影响和震荡刚刚平息,中国央行从18日起开始加息的消息又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

  外电关注中国加息

  3月17日下午5时,央行宣布从3月18日起,同步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连续两次上调存款

准备金率后,首次上调银行基准利率。

  尽管这是中国半年多来第二次提高利率,但各财经类媒体如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金融时报》都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美联社、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纽约时报》等综合性媒体也进行了报道,有的还专门做了分析。美国的《国际先驱论坛报》18日援引路透社的文章说,中国再次加息是为了给经济降温。彭博新闻社则认为,中国提高利率是为了给物价上涨和投资过热降温,这也反映了中国政府抑制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的坚定决心,“如果通货膨胀和贷款继续大幅度增加的话,中国政府就会再次提高利率”。

  美国广播公司(ABC)分析说,“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政府的高层领导耳边总是响着这样的警报:银行贷出去的钱太多了。他们担心这会导致中国经济发展过热,最近通货膨胀的上升趋势就在加重这种担心。”文章还认为,过低的存款利率会刺激许多中国普通百姓投资股票市场,这将使普通百姓面临很大的股市风险。

  银行利率开始小步上升

  尽管外国媒体对此次利率上调有诸多评论,但它给中国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存款利息的增加。到今年1月底,全国储蓄总额为16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存款为1.2万元。如果一个三口之家能有一笔10万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那么加息后将比加息前增加200多元的利息收入。实际上,由于“20%的家庭掌握了80%的储蓄存款”,因此对很多家庭来说,利息带来的收益仍非常有限。

  此外,这次加息还将增加贷款利息,企业贷款搞房地产开发等项目时,必须更加慎重行事,而普通百姓贷款消费时,也需要再多支付一些利息。如果一对新婚夫妇贷了一笔20年期30万元的贷款,按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加息前房贷月供大约为2297元,加息后月供则为2345元,每月需多支付近50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宝森研究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许多外资预期人民币升值,因此拥向中国的热钱不断增加,央行“购买”这些外汇就要增加人民币的投放,由此带来的是人民币发行扩大,货币过多,这就容易形成通货膨胀。抵制通胀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提高利率,这时人民币汇率就会跟着上涨,人民币就会升值。虽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促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但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的出口。现在,浙江出现了服装企业因为出口受阻而倒闭的情况,这又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可以说,不管是利率还是汇率,只要有变动,就会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中国就会承受不了。”

  货币影响体现一种软实力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谭雅玲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趋势就是利率不断提高。在经历了多年的零利率之后,日本央行在今年把利率提高到0.5%。

美联储经过连续13次的利率上调,把美元利率从1%调到了现在的5.25%。欧洲央行也在上周把利率从3.5%调高到3.75%。英国央行更是长期将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利率还是比较低的。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低利率的人民币发挥着某种程度“硬通货”的作用。人民币的风吹草动,全球媒体都很关注,这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软影响。陈宝森说,现在世界关注整个中国的事情,关注人民币、关注人民币利率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不管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人民币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但我们要清醒,不能把这种影响力看得过高。谭雅玲说,西方社会对人民币的期望很高,但影响力还不完全是实力,西方媒体“忽悠”我们,我们却不能高估自己,不做超出自己实力的事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