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南苏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04:13  第一财经日报

   海南经济特区拟争取成为第三个“综合改革试验区”;在第四个国家卫星发射基地建成后,海南还有望建设开放型国际航天岛

  “中央对海南是关心的……有些事不能再拖了,能办一件我们就尽快办一件,能多办几件就多办几件。”3月9日上午,在“两会”海南省代表团审议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语重心长地说。

  闻者动容。这一天,距离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南洋浦由外商成片开发整整15年。而到下个月的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也要满9年了。

  针对海南现状,温家宝说,作为开放性岛屿,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海南不应该是落后地区,而应该是富裕的,再过几年应该能走到全国前列。在罗保铭代表谈到请求国务院支持建立海南旅游综合试验区、在洋浦建立保税港区等问题时,温家宝非常重视,表示将作专题研究(见3月10日《海南日报》)。

  而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据媒体报道,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已然令当地兴奋。第四个国家卫星发射基地定址海南,琼州海峡跨海大桥项目获权威专家广泛认定,技术和资金已“基本没问题”,招商引资日见兴盛……种种迹象显示,海南,这个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正逐渐醒来。

  15年“区中区”

  说起海南的经济,不能不看洋浦经济开发区(下称“洋浦区”)。位于海南省西部干旱地带的洋浦开发区,在经历海南石化工业的10年布局之争后,已成为全省重化工业的重要基地。

  如今的洋浦区,离最初构想的繁荣蓝图还有较大差距,但比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萧条而言,可谓已生机勃勃。海南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局工业处符处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过去这里更为平凡与落寞,洋浦区已经沉睡了太久。直到2002年开始,几个重大项目陆续落户,才真正激醒了这个“特区中的特区”。

  1996年3月,当金元龙来到洋浦区进行投资考察时,这里仍然是一片茫茫荒地,没有人烟,偶尔看到几只牛羊。2002年,作为海南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海浆纸”)总经理助理的金元龙,和他的第一批同事几十人正式进驻洋浦区,这里终于迎来新世纪的第一批“拓荒者”。

  海南金海浆纸是世界最大造纸公司之一,印尼金光集团APP子公司。项目一期工程年产100万吨化学漂白木浆,于2005年正式投产。二期工程年产160万吨造纸项目也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今年3月底开工建设。

  金海浆纸一期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单一制浆生产线。这一巨大项目的投建,激发了整个洋浦区工业的活力。

  2004年4月,海南实华(即后来的海南炼化)800万吨炼油厂在洋浦区奠基。去年9月,项目正式投产,三个月便完成产值83亿元,今后年产值预计约达320亿元,每年能为海南创造10亿元的税收。

  符处长告诉记者,海南工业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靠椰树集团,90年代靠新大洲摩托,2000~2005年靠海汽,当时一个企业的产值往往占到全省工业产值的1/3。2005年以前的海南工业中,海口企业占了50%以上。随着洋浦区化工、造纸企业的投产,海南工业产值迅速提升,2006年工业产值突破200亿,达到213亿,今年预计能达1200亿~1300亿元。

  据海南省政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本报透露,由于洋浦区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海南省正在向国家申请设立面向东南亚的“中心保税港区”。如获批准,这将是继上海、天津、大连之后的第四个中心保税港区。

  符处长说,如果能够设立“中心保税港区”,洋浦区的油品交易、贸易、期货等也将随之发展起来。而金元龙也表示,这正是他们最期待看见的。

  房市归来

  猪年春节早已过去,海口的商场、企业和居民家门口,却仍然可见象征招财进宝的金钱橘。张永娇家也是如此。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海南开发的热潮,张永娇跟着很多湖南人一起来到海南,在海口附近安定县一家新开的休闲度假中心打工。刚开始几个月还生意红火,但没过多久就陷入冷清,一年多后便倒闭了。

  张永娇当然不知道外界关于海南“泡沫”的议论。她只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从海南撤出,“每条街上都能看到未盖完的楼,到处都是半拉子工程。”

  从2005年开始,阿娇忽然发现,这些半拉子楼房开始被重新装修或续建了,房价也在明显上升,“很多东北、上海人都到海南来买房了。”她自己也在2005年时在一个居民区开起了烟酒店。

  楼市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希望。据当地居民介绍,在海口,像阳光经典、紫荆花园等较好的楼盘,尤其是靠海的楼盘,价格已经从2004年的不到3000元/平方米,上涨到了近6000元/平方米。海南全省的新房均价,也从2003年最低谷时的不到1000多元/平方米,涨到了现在的3000多元/平方米。

  当地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告诉记者,目前的海南,房价在全国来看仍然偏低。由于需求和购买力强劲,当地的房地产市场还是很健康的。随着外地人对海南生态资源的关注,当地房地产应还有升值空间。

  上述海南省政府官员总结当年房市泡沫的教训时说,1988年海南建省,中央赋予了海南超乎人们想象的超前政策,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但政府准备不足,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对此准备不足,无规划、无引导,做了很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有那么多优惠政策,如果能提前规划好,把项目策划好,海南将会沿着正确方向迅速发展。”

  “绿岛”模式?

  尽管历史教训令人痛心,但上述省政府官员更愿意认为,海南正在踏上一个新起点,“错失机遇不一定是坏事,搭车错过了一辆慢速车,今天却可能搭上快速车。”

  他所说的“快速车”,就是在一个生态没有遭受破坏、资源保护完好的前提下,寻找经济制高点,快速发展。他说,机遇来自整个科学发展观下的大环境。胡锦涛总书记曾专门为海南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构建有海南特色的体制机制,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而在参加上述“两会”海南省代表团审议时,温家宝总理也专门提出了四个要求:建“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在该官员看来,海南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拥有在世界范围内都属稀缺的滨海度假旅游资源。苏南模式、广东模式可以快速发展经济,但却不一定适合海南,因为如果那样,“也许海南的经济总量上去了,但青山绿水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因此,该官员表示,海南决不承接其他发达地区落后产业的转移,“要把环境当作命根子”。

  据其介绍,现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有了很清晰的产业政策,寻找到了好的突破口,将用10年时间,使海南从经济落后省变成富裕省,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而作为海南特区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口,就是要争取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个“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就是建成“旅游特区”。

  在交通方面,目前海南的大交通网络工程建设已经全面铺开,水运、航空、大桥、公路、铁路、管道,多管齐下。据当地媒体报道,目前,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工程项目的基本方案,已经得到国内外业内权威专家的广泛认定,技术和资金也基本没问题,已经进入最后待批阶段。

  此外,一些大项目的启动,也为海南特区建设增添了重要推力。比如,第四个国家卫星发射基地已经定址海南。据上述省政府官员介绍,该基地之所以选址海南,既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与海南特区战略息息相关。而在基地建成后,还有望在海南建设开放型国际航天岛。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