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肖自江的新农村愿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5:46 《经济》杂志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农村人才,其中核心又是农村能人。”肖自江无疑是“能人经济“的代表,但他对于“能人经济”本身的局限却有着深刻的体认。

  文/本刊记者 廖海青

  坐在宾馆明亮的大堂里,肖自江的脸色看起来有些疲倦。“昨晚上只睡了个半小时,颈椎病又犯了。”他拍打着脖子,动作如同乡下的老农。然而谈论起眼下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位从农村走出去,最终又回到农村的企业家立刻恢复了神采。“农村要发展,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他语气铿锵地说。

  从身无分文的泥瓦匠到拥有20多亿元资产的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57岁的肖自江不但亲身见证了往昔中国农村改革的风雨历程,亦深深渗入到当下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他所践行的“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城市回到农村,把农村建成城镇”的石门之路,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从400元到12亿元

  湖南省中部涟源市茅塘镇石门村,一个流淌着现代气息的小城镇,水泥公路从村头直通村尾,工厂厂区机声隆隆,道路两旁各种商店、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作为湘中地区首屈一指的模范村,这里的一切令周边的村镇相形见绌。

  从地图看,石门村是一个远离大中城市和经济中心且相当闭塞的内陆小山村。它距地级市娄底市45公里左右,距省会长沙250公里左右。这里既没有资源,又无区位优势可言。从1950-1980年三十年时间里,石门村每年人均口粮只有105公斤,十个生产队中最穷的队在困难的时候一个劳动力每天仅分到6两粮。生活情况稍好一点的队也只是耕地质量好点,口粮多个几十斤而已。

  27年前,当年轻的泥瓦匠肖自江决定离开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出外谋生时,他没有想到这个村庄将会因他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代。旧有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摇摇欲坠,新的市场经济却尚未成型。处于短缺商品经济时期,敏感的湘中农民从做鞋、敲脸盆、经销塑料热水瓶壳等搞流通做起,倒卖商品、做实体买卖。当时所谓的投机倒把,成就了日后第一代农民企业家。

  1980年,已是而立之年、从未吃饱过一顿肉的肖自江,看到村里及邻近村子有些人偷偷跑出去做小生意,大都赚了个盆满钵溢。好胜的他坐不住了,他把高中毕业不久、在株洲一建筑队当临时工的五弟肖安江叫了回来,兄弟俩商量着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肖的父亲东挪西借,好不容易筹了400元,将他们打发上路。按照肖自江“要走就走远点”的经商理念,他们来到了商贸重镇徐州,开始了挑着日杂货担走街串巷的生涯。

  一年后,两兄弟辗转来到了长沙南门口,肩挑手提,走街串巷,做起铝塑制品小生意。这里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风水宝地”。两兄弟个子都不高,挑着与他们几乎一样高的货担,从南门口出发,南走大托铺,北去捞刀河,不论刮风下雨,早出晚归。凭着多年的商海摸爬滚打中积铢累寸,逐渐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资金。

  肖自江真正崛起是在1989年。那时,僵持多年的中苏关系开始解冻。当肖自江从新闻媒体中得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的消息时,他敏锐的感觉到中苏边贸即将开禁,苏联人所缺乏的轻工产品必然有着巨大的市场。

  他和五弟肖安江立即日夜兼程,一路风尘仆仆赶到哈尔滨,建立起一个塑料制品批发点。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他们兄弟俩开辟的搪铝、塑料制品批发业务几乎垄断了整个哈尔滨市场。

  而后他奔赴中国最北端与苏联接壤的漠河等地,办起直接和苏联人做生意的搪铝、塑料制品批发公司。“我们当时的原则就是,哪里最偏僻往哪里地方走。”肖自江说。事实证明,肖的策略是成功的。在边远的漠河,肖的生意空前红火,年成交额达到3000多万元。

  1991年初,肖自江看到当时来黑龙江作边贸生意的客商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位于西北部的新疆却发展空间较大,于是决定转战西北,到乌鲁木齐开辟新的边贸战场。在乌鲁木齐,敢于吃苦、善于运筹、精于经营、勇于开拓的肖自江很快如鱼得水,将生意做到了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成为当地名震一方的老板。

  肖自江的另一个重大决策是举全力租赁承包乌鲁木齐铝制品厂。当时,这家投资2800多万元、拥有职工1000多人的国有骨干企业已倒闭多年。消息传开后,许多知情人都劝他三思而行,不要孤注一掷,以免将奋斗多年得来的血汗钱付诸东流。肖自江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发现,新疆的电费低,从俄罗斯进口铝锭便宜,产品可以就近打入俄罗斯市场,比沿海同类厂家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要节省15%的运费。于是他义无反顾地作出决策,与该厂签订了为期6年的租赁合同,开创了全国个体老板租赁国有企业的先河。经过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企业很快起死回生,半年之后即扭亏为盈。1994年盈利400多万元。肖自江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了全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肖自江审时度势,认定要使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要参与国际竞争,让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2000年6月,肖自江考察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发现搪瓷、不粘锅等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需求市场很大,但由于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成本太高,这些国家市场上的产品完全依赖进口,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因技术落后,很难生产档次较高的同类产品。掌握市场信息后,肖自江果断地作出重大决策:面向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参与国际竞争。

  赢得出口自营权、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后的五江集团如虎添翼,迅速发展。2002年投资近亿元,在新疆乌鲁木齐兴建兴华五江保温瓶厂。工厂占地300亩,安置员工1800多人,年产保温瓶3000万只,建成抢占前苏联各国市场的“桥头堡”。2003年公司投资1.3亿元在江西南昌兴建全球最先进、最环保、最节能保温瓶生产线,年产瓶胆3000万只,解决就业人员1000多人。至此,五江集团年瓶胆生产能力近亿只,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5%,一跃成为全球保温瓶行业老大和全国最大保温瓶出口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建立了遍及全国30个省市区和五大洲40多个国家的产品销售网络。

  时至今日,肖自江的五江集团总资产已达20余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利润1.2亿元、出口创汇1100多万美元,为湖南省涟源市第一、娄底市第二的出口创汇骨干企业,成为湖南省经贸委重点调度扶持的全省10强和原国家经贸委重点调度扶持的全国300强民营企业之一,在湖南省500强民营企业中位列综合类第二名。

  肖自江在科技兴企上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五江公司研究开发的碧波尔科技型小功率安全节能快速壁式电热水器属于国家高科技节能产品,产品整体技术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开发的利用空调废热的空调储水式电热水器是一种新型的热水器产品,技术上属国际先进水平。碧波尔热水器系列产品均已通过了“3C”认证和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曾获多项国家专利和两项国际金奖—英国专利发明金奖和香港新技术博览会金奖;生产用于手机、电脑等集成电路的干膜材料,填补了我国干膜生产规模化的空白。肖自江致力开发高科技产品,大大增强了五江集团可持续性发展的后劲,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肖自江成功的轨迹来看,他最初利用与国营商业的时间差以及较灵活的经营方式赚钱,其后利用批发贸易资金周转快来赢利,最后他利用东部地区因产业升级而退出初级产品市场的机会,大力构建他的市场营销网络。他不辞劳苦,不以利小而不为,一步一个脚印,从零售而批发,由批发而办厂,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凡的事业。

  反哺家乡

  在肖自江的带动下,石门村人纷纷外出经商,不少人发了家,致了富,其中不乏家资百万的“大款”。但是古老的石门村依然故我,路是泥土路,房是土砖房。由于许多青壮年弃农经商,造成一些农田被抛荒,农业生产明显受到影响。

  这与肖的愿望相去甚远,他决心要彻底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将石门村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1996年9月,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肖自江响应家乡的召唤,筹资1200万元,创办了涟源市宏宇搪铝工业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从此开始了他反哺家乡、报效桑梓的历程。

  肖自江回忆说,对于是否回乡投资,当时兄弟之间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辛辛苦苦十几年,好不容易把农村户口迁到了城里,怎么能又回到那穷山沟里去。 但肖自江不这样看:“致富不能忘了家乡”,他说,“现在五江集团在各地有6家分厂,但湖南没有一家,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也是回报家乡父老、 填补布局空白的时候了。”

  当年底,肖自江回家考察之后,立即投资1400多万元兴办搪瓷厂。第二年,又筹资2000多万,陆续建成了保温瓶厂、铝制品厂。

  肖自江深知在农村办厂的风险和责任之大。“我们公司地理位置与其他企业不同,我们占用的是农田,所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且绝不能一走了之,否则就有多少农民没有地种,没有饭吃。”

  1998年,刚刚崛起的涟源市石门工业区由于政府制定的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一些优惠政策没有及时兑现,一些从外地回石门投资办厂的私营企业主纷纷外迁,给石门工业区及全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肖自江对此心急如焚,他一边做外迁企业主的工作,,一边积极向娄底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了“兑现优惠政策,规范管理,积极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得到了娄底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9年4月,娄底市市长专门到石门现场办公,认真落实了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随后,市委出台了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规定的文件,为全市民营经济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石门工业区又呈现出勃勃生机。由于肖自江的努力,以及各级组织在政策上营造宽松的软环境,石门村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使石门村对出外经商办厂的游子的感召力增强,已经回村办厂的老板也越干越有干劲。而持观望或否定态度的石门老板也放下了心,形成一股回村办厂的热潮。

  通过10余年的艰苦创业,石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的变化:以五江集团为骨干的石门工业区现有各类民营企业28家,产品从最初的塑料制品、劳保手套发展到高级不锈钢制品、碧波尔高档热水器、彩色电视机等科技含量高的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热销全国,远销法国、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20多亿元,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和下岗职工上万人。

  投资5000多万元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镇面积达1.7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12000多人,石门街拥有商业门面达128家,日供水5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3.5万伏变电站、电信大楼、学校、银行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石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4.8亿元,人平纯收入达8600元。村里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肖自江回顾这一段历程时说:事实证明,当时回乡投资的决策是正确的。不但回报了家乡,更是加倍扩大了生产规模,使企业在产业化、规模化方面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能人”的新农村之梦

  有人说,中国的经济是能人经济,中国农村集体富裕的村庄都必须“有一个人”,这已成为铁律。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农村人才,其中核心又是农村能人。”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符钢战如是说。

  肖自江无疑是“能人经济“的代表。但他对于“能人经济”本身的局限却有着深刻的体认。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资金。”肖自江说。资金缺乏已成为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巨大,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石门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在外经商办厂的“能人”将其资金返回石门村,才带动了它的发展。这种模式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农村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更难以实现。因为这种模式让经济能人回到本乡本村,但本乡本村并不一定是最佳的投资场所。

  肖自江说,从生产布局的角度看,石门的区位条件并不理想,单独把石门建成一个小城镇并不是很理想的选择。由于区位不好,交通不便,单位产品的成本费用比在区位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明显要高一些,只是因为有一些其他优惠政策才弥补了一些损失。因此,对于其他不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今后不应重复这种局面,而应把鼓励经济能人回乡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避免小城镇建设的无序混乱状况。

  肖自江认为,地方政府应当为农民回乡创业或城市居民到农村创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使其在农村顺利发展。同时应改革一些僵硬的不合理的行政法规,为到农村投资的人员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如在严格考察项目可行性的基础上,为有较大发展前途的项目提供场地;对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只要国家法律允许,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无严重损害,都应努力支持;在严格考察个人信用的基础上,为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提供一定的银行贷款,使其不至因资金短缺而夭折。要为民间投资者创造一个持续向上,长期增长的市场前景和盈利预期。使现存的巨额民间资金较快地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大潮之中。只有这样,“能人经济“的效应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肖自江的农村人才的匮乏亦有着深刻的感受:“我们这个地方,环境还很差,所以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就更难。我现在一方面是高薪聘请人才,以诚相待,来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就是在当地培养人才,逐渐把管理、技术人才本土化。”

  “农村的希望在于工业化,工业化的希望在企业。我认为,只有把企业办在农村,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方式。”肖自江说,“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才能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更迅速、更低成本的使农村富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

  “我们企业之所以象现在这样多元化,很多时候我们的投资决策都是首先考虑如何带动家乡农民致富的。”肖自江说。“农村是我的根,我不能忘了本。”

  转战农村的“拓荒牛”

  文/娄底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 武

  湖南五江轻化集团董事长肖自江是涟源市石门村人,从1996年开始,有了一定资本的他怀着用工业发展的梦想反哺家园、回报家乡的赤子之情,回乡开展第二次创业。短短的12年间,他共投资5亿佘元,先后在娄底创办了涟源市宏宇搪铝工业有限公司、天华牧业有限公司、娄底享瑞特

房地产有限公司等近10家企业,建成了湘中地区最大的购物购物超市——五江国际建材城、春园商业步行街。谈起肖自江,广大群众都交口称赞为转战农村、报效桑梓的“拓荒牛”。

  他开创了企业迅速崛起的新业。20年前,肖自江还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干过泥工,做过建筑工匠,当过小商贩。凭着一股敢干吃苦、勤于耐劳、善于运筹、精于经营、勇于开拓的韧劲,经过10多年的打拼,他便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民,创建并引领五江集团走出了一条科技型、外向型、与多元化、集团化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由单一生产民用日用品向综合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历史性转变。集团现有资产20亿元,下辖21家国内生产企业、16家国内销售企业和一家进出口公司,拥有员工1万多人,其中下岗职工3600多人,贫困山区农民4600多人,社会劳动力3000多人,涉及轻工、

化工、高科技、房地产、贸易、牧业6个支柱产业。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一跃成为全国300强民营企业之一,在湖南省500强民营企业中位列综合类第二名。

  他拓展了娄底

农业产业化的新路。肖自江是依靠工业发家的。他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当地农民的穷困面貌,从2000年开始,他把目光转向了农村,带领涟源人走向了农业产业化的光明大道。2001年,他冒着巨大的风险,从新西兰引进安格斯纯种牛,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生物研究所合作,采用国家863技术进行胚胎分割移植,投资2.5亿元组建了湖南五江天华牧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农业部批准的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纯种宏观世界格斯种牛场和良种肉牛饲养及标准化深加工厂,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动作模式,实施“金牛扶贫工程”,由公司提供资金、技术、销售服务,惠及涟源市17个乡镇、130个村,使2万多个农户、10多万贫困山区农民走上了“零风险、稳收入”的致富快车道,实现养牛户年平均创纯利6000多元。

  他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歌。当前,中国最大的困难在农村,新农村建设项目最大的困难在资金。肖自江情系家乡,10年前就回家乡投资兴业,反哺养育他的土地。他关注家乡、支持家乡的精神和做法,充分激发了在外娄底籍成功企业家这种特殊的思乡情绪,号召他们回乡创业,迅速形成了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通过他们回乡兴办企业,不仅推动了农村的“三化”进程,转化了富余劳动力,同时也直接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齐头并进,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他们反哺家乡,振兴一方的10年实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条样板途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