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宋丰年与和谐宋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5:31 《经济》杂志

  文/吕佩义

  在郑州市北环路上,有个行政村叫宋砦。二十多年前,这里还穷得叮当响。如今,当你再走进这个村子的时候,你很难找到农村的影子。眼前的宋砦,马路宽阔,公交线路横贯其间,绿茵红花中是雅致的居民楼,富有现代风格的弘润华夏大酒店在朝霞的映照下,雄伟、大气。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这个“都市村庄”在没有出卖一分地、没有让村民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一跃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百万富翁”最多的村,村民不仅家家搬进了宽裕的居民楼,户户还拥有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的存款和资产,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元。使昔日贫困的宋砦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领航人宋丰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宋砦,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和谐村。

  带领宋砦人致富的领航者,59岁的全国

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宋丰年讲起宋砦村的变化时劲头十足。他说:“宋砦村有今天,靠的是党的政策,靠的是艰苦创业,靠的是实干和巧干。我们不仅让当代宋砦人富起来,还要让宋砦的子孙都富裕。”看得出,宋丰年说这番话时,是胸有成竹的。在概括他们取得的发展成绩时,宋丰年强调说:“我们以前也搞过集体经济,但在实践中认识到,农民不发展民营经济很难真正富裕。”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让我们产生了好奇,宋砦村究竟是怎样引导农民发展民营经济走上小康之路的呢?

  只盯餐桌,致富步子迈不大

  提到十几年前的宋砦,宋丰年记忆犹新,他告诉我们:“当初村里只有600多口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郑州市的一个穷村子,集体家底几乎是零,村民主要靠种地谋生,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宋砦村民的日子有了些改变,但是他们却发现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发展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村民们企盼新的致富门路。

  宋丰年在调查中发现,城区居民对瓜果蔬菜品种的需求增加,对宋砦这个近郊的村子而言,适应市民新的消费需求,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是个好的增收门路。宋丰年便组织村民到外地参观,从辽宁营口买回一批葡萄幼苗,在村里试种葡萄。随着葡萄的丰收,让村民们尝到了种植结构调整的甜头,也让周围乡邻羡慕不已。随后果树等经济作物在宋砦落地生根。

  围绕市民餐桌做文章,把农田建成市民的菜园子,随后在城郊农村已成燎原之势。群起而上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农产品“卖难”的出现和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宋丰年清醒地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还局限在单一农业上“打转”,全村经济发展又会陷入新的一轮“停滞期”。

  兴办工业,挥动四两拨千斤

  如何使宋砦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宋丰年和决策层再一次决定:兴办企业,发展工业,通过生产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让宋砦的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借助工业化这一杠杆,实现“四两拨千斤”。

  然而,兴办工业谈何容易,宋砦面临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等诸多难题。但宋丰年依靠胆量和胸怀走上了发展工业的道路。为招商引资,宋砦人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他们自已酬资建变电站、规划修整道路、改善通讯状况,绿化村子,让出自已该得的利益给投资者,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措施,在当时许多人眼中,宋砦的发展思路似乎有些“冒进”,但正是靠以土地换资金、以产权引项目、以经营权招人才这些大胆的决策,才使宋砦迅速摆脱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谁给我一桶水,我就还他一桶油。”正是宋丰年的水换油理论,为宋砦引进了资金、人才、技术和项目。

  此后的5年时间,宋砦引进外资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元,外来人才6000多人,企业总数达30多家,其中股份合作企业22家,总生产能力达20亿元;村固定资产近5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短短几年时间,宋砦村成功实现了由农业区向工业区的转变。1993年,在宋砦原有农工商贸易基础上组建的亨达企业集团正式成立,集团承担了发展经济和改造宋砦的任务。

  城市化需要产业支撑,城市化需要有与城市文明相配套的环境。充分利用发挥宋砦的地理优势,按照城市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以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宋砦人又在进行新一轮的冲刺。宋砦人并没有为已有的辉煌而陶醉。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宋砦人又大步迈向城市化。地处郑州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位置,按说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发展,宋砦人不用动脑筋,等上三年五载也能被“裹”进日益扩大的市区。但宋砦人没有这样守株待“裹”,而是主动出击,积极创造条件,“融入”城市。为此,宋砦人按照城市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以餐饮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他们先后建成了北方大砂锅、保龄球馆、康乐城、弘润华夏大酒店等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休闲娱乐场所,在宋砦形成了融观光、娱乐、度假、休闲、商贸、文化、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服务格局。

  宋砦村在没有增加村民负担、没有卖出村里一分地,没有让群众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率先实现了小康,达到了共同富裕的目的。

  “我们所作的努力,

  就是为了父老乡亲”

  宋砦村的企业办起来了,村民生活富裕了,如何进一步加快致富的步伐,成为宋丰年和宋砦领导班子常常考虑的问题。他们开始对企业、村里的所有制结构、集体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管理办法进行大胆改革。

  1997年11月,亨达集团改制,开始实行股份制。这次改革彻底明晰了产权:企业无论由谁投资,集团把股份全部退让给企业,企业经营者拥有全部股份,同时也要承担全部债务。集团注销了亨达企业集团,成立了宋砦工贸苑区管委会。企业只须向宋砦村委会、工贸区管委会交纳土地使用费和管理费,在经营运作中无须接受村委会和管委会的管理。如此一来,企业真正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全额控股、产权明晰的实体。这一改制得到企业的拥护。包括金苑面粉厂在内的企业,改制后发展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增加资本投入,改革内部分配原则,尽最大可能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产量、收入、利税连年稳步增长的势头,带动和促进了宋砦工业群体的长足发展。

  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宋砦村从未硬性规定公有、非公有成分占多大比例,他们始终坚持,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哪种成分发展得快都可以。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现在的宋砦非公有制经济已开始唱起了主角。与此同时,宋砦改革“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做法,把集体收入用到刀刃上。确保村民子女享受12年义务教育,确保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确保公益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等。使一些村民摒弃以往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村民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大家发展个体经济,引导村民自食其力,自己动手兴业致富。

  宋丰年说:“这么多年,我们所做的事,就是为了宋砦的父老乡亲,为了改变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宋砦的今天印证了他的话。现在,宋砦村民的福利逐年提高,村里目前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村民夜校、技校、

医院等,村里的孩子享受12年义务教育,考上大学本科奖励1万元,考上大专奖励5000元。如今,宋砦,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标竿。

  面对成绩和荣誉,宋丰年说:我很满足!是党的政策成全了我,是宋砦的父老乡亲成全了我,是改革开改这个时代成全了我。我做了些很平常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太多的荣誉!我干的这点事,充其量也不过是上合天意,执行国家政策到位,下顺民意,为乡亲们做了点实事。农村有幅对联,叫“吃尽人亏真铁汉,做完已事是英雄。”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学习

为人民服务,一直到现在,想改都改不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