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祝维沙:失败的投机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11:40 南方周末
祝维沙:失败的投机者 2002年初,张海利用1亿元的国债“定金”顺利获得健力宝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裁“三位一体”的实际控制人角色之前,张海便已经向政府推荐了自己的“合作者”北大方正集团。而三水市政府之所以看中张海,也正是看中其背后“方正集团”和“中国航天进出口公司”(张海过去资本运作中的另一合作者)的背景。 但在实际进入时,由于方正集团要求控股,而张海则希望在分散股权的基础上由自己“掌舵”,已经实质控制了健力宝集团的张海迅速拉来了另一个合作伙伴——祝维沙,方正集团领导层也因觉得“张海这人靠不住”而主动撤出。 与背景神秘且擅长沟通的张海不同,依靠“裕兴电脑学习机”发家的祝维沙显得朴实而“土气”。曾有媒体在报道中将其描述为“善于投机的农民,两眼透着狡猾”,据说祝维沙看后哈哈大笑,认为“概括得很准确”。 1999年底,裕兴电脑试图“绕过”中国证监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被“勒令叫停”,直至2000年才终于成为第一家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由此可以看出祝维沙在“投机”上的热情与胆量。 但在实业经营上,祝维沙却有些“玩不转”,除了“火”过一阵的电脑学习机外,公司还曾试图生产跳舞毯、DVD,祝维沙还曾投资矿业,进入CDMA手机市场等,均无功而返。 2001年,祝维沙与张海的“凯地系”共同举牌方正科技,其中2亿多元正是出自裕兴科技的委托贷款。在这次合作中据说双方都尝到了“甜头”,因此祝维沙在接到张海的召唤后,几乎毫不犹豫便进入了这场投机游戏。 游戏的关键在于祝维沙能够从上市公司裕兴科技挪出2.38亿元短期借款,并由张海代表三人共同持有的三水正天科技有限公司(正天科技)以这笔款项支付健力宝头两期收购款。 这种以短期借贷收购股权的行为,不但违反内地金融管理法规,而且也违反了香港上市公司监管规定,因此在进入健力宝之后,张海刻意渲染自己“单一大股东”的角色,另外两位股东连董事会都未加入。 而在健力宝的控股公司正天科技中,祝、叶两位股东60%的控股比例使得他们既能在大多数时候隐身幕后,又能在关键时刻联合起来,制衡张海的“越轨”。 从事后的综合考察中不难发现,这三位“名义股东”的矛盾在收购健力宝之后不久便爆发了:张海在通过挪用还了裕兴科技的1亿多元资金后,对于余下的欠款便“置之不理”,显然是觉得挪用的资金只应用于为自己40%的股权“埋单”。 随后祝维沙在上市公司的压力下,频频催促张海归还余下借款,最后终至“逼宫换将”,自任健力宝总裁。祝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新股东注资自己三人的“名义股权”还债,当然公司的所有权也因此而易手他人。按祝维沙向一位熟悉的媒体记者所说,就是“黑钱没捞到,反而惹了一身臊”。 这场打着“资本运作”旗号的闹剧背后,是另一群“沉默的受伤者”:欠薪的员工、支付了数亿元订金与贷款的上千供销商,还有贷款高达数十亿元的银行——在这些“名义东家”为企业所有权而打打闹闹的时候,正是他们自己辛勤的劳作和真实的资金在支撑着健力宝的艰难运作。 此时的健力宝已经由于大量资金被抽逃而濒临崩溃:据事后透露的审计报告显示,张海在任时期健力宝以各种方式流失的资金数目不低于7亿元。 面临银行追债及经营停顿的祝维沙只能选择举报张海、同时寻找新投资者“接盘”这条惟一的出路。而在此时,已经“出局”的张海也仍在为健力宝寻找新的“下家”。 就在此时,因将自己一手带大的“小护士”化妆品企业及品牌卖给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而获利颇丰的李志达,开始与健力宝的几位股东接触。 急于套现还债的祝维沙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根“救命稻草”,但“一朝被蛇咬”的三水政府始终怀疑李志达只是张海找来的又一个“托”,加上当时与经销商商定的“体外循环方案”已经成型,因此明确反对这次股权转让。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与祝维沙等人达成收购协议、并先期投入近2亿元的李志达尚未入主健力宝,便被三水政府派出的“复产小组”阻止。复产小组随即与经销商接管了生产和销售,以健力宝贸易公司的名义开始了生产。 被赶出健力宝的李志达则与祝维沙、叶红汉联名,在媒体上掀起了一场“保卫控制权”的公关活动,并赢得了法学界及媒体的广泛同情。在上级政府的协调下,李志达以付清张海等人收购余款的条件,最终获得了健力宝的控股权。 而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出钱出力”,并扮演了几个月“主角”的祝维沙,也跟张海一样只能在幕后静待结局的来临:张海被捕后,祝维沙也因“涉嫌转移资金”被佛山警方抓捕,后由裕兴科技保释出来,以便筹措资金归还该公司1亿多元挪用款。后在多番股权转让中,祝维沙终于收回其初始投资。 因为这笔借款,裕兴科技这家香港上市公司已从2004年8月停牌至今。据媒体报道,香港联交所仍在追查此事。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