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综改试验区众多城市抢票 武汉新区提案正式出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09:41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聂春林

  城以人兴。1907年,正是靠着清末名臣张之洞苦心经营,它一跃为近代中国城市之翘楚。

  数年之后的辛亥革命第一枪,更是激扬了这座城市在面临历史歧路时决然前行的血性。

  这座城市就是武汉,九省通衢之地。

  而今,这片土地再度感受到喧哗与躁动,这次,是因为一个提案。

  3月11日,全国两会议案、提案截止日。全国人大代表杨云彦走进全国人大议案组,郑重地向大会提交《关于在武汉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议案》,这份议案上有42名全国人大代表的签名。

  早在3月5日,38名全国驻鄂政协委员也向国务院提出相同的建议。

  与这些代表、委员们一样兴奋的还有李宪生。这位曾困惑于“武汉在哪里?”的武汉市市长,似乎找到了前行的路径,这几天在“两会”思索最多的就是“武汉新区”这个大题目。

  但武汉也许没有理由掉以轻心。就在这次两会上,湖南省的代表们继续呼吁将长株潭城市群设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样参与竞逐第三席的还有重庆、广州、沈阳、海南等。

  争夺国家“综改区”第三席的战斗已然白热化。

  武汉:以中部崛起的名义

  参与过早期中国改革进程的人们或许记得,武汉曾在那时被作为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其当时的发展势头也颇为强劲。

  在改革的马拉松式征程中,武汉开始觉醒。当“中部崛起”这趟列车启动之际,武汉不想再错过机会。

  据湖北省政府一位官员透露,武汉新区提案由于时间仓促,曾在武汉新区的范围上有些分歧。按照湖北省政府的初步设想,武汉新区规划面积486.29平方公里,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汉阳和蔡甸两区的一部分),规划面积368平方公里;二是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三是紧邻东湖开发区的湖北省葛店经济开发区,面积为8.29平方公里。

  但在武汉市政府内部,则出现了“西部论”和“东部论”两种观点。“西部论”者主张未来新区涵盖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和汉阳、蔡甸的一部分;“东部论”者则建议以东湖开发区为载体,把江夏、洪山和葛店区的一部分纳入进来。

  “武汉新区”最早是在“中部崛起”的战略提出后,于2004年设立的,包括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汉阳、蔡甸两区的一部分。这次湖北省向国家正式提出“武汉新区”提案,比当初的范围有所扩大。

  正在各方争讼未定、意见杂陈之际,湖北省省长罗清泉拍板批示,区划问题十分慎重,暂缓讨论,主要把新区的功能和定位报上去。

  大框架既定,申请工作骤然加速。2006年7月,湖北省省长罗清泉、副省长阮成发一行,专程到国家发改委汇报设立武汉新区的构想。2006年9月,湖北省政协带领全国驻鄂部分政协委员,到天津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考察取经,回来后几经修改,提案正式出炉。

  提案建议,国家批准武汉新区比照执行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关政策。

  一是鼓励武汉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其二,支持武汉新区进行土地管理改革。第三,推动武汉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武汉保税港区。四是给予武汉新区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扶持。

  同时,湖北省方面向国务院提出试点的改革措施:在武汉新区设立武汉银行,作为全国性股份制

商业银行;国家设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批准武汉新区开展科技保险试点;争取将武汉新区的产权交易机构指定为中央企业产权转让交易平台;争取
证监会
批准在武汉新区开展未上市公司股权柜台交易试点。

  城市“超男”逐鹿战

  “综改”试验区这趟高速列车,吸引了众多城市“抢票”。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指国家赋予其在政府管理、市场体制、社会组织等方面,可以有更进一步探索的区域。

  沈阳的沈北新区、郑州的郑东新区和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被观察人士视为武汉的三大强有力竞争者。

  成立于2004年的郑州郑东新区,远景概念规划范围150平方公里,包括CBD区、大学园区和郑州开发区等6大功能园区。此前在争中部崛起盟主时就与武汉互不相让。

  而此前不动声色的长株潭城市群半路杀出,也令武汉多了个生猛的对手。2006年8月,湖南省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建立长株潭城市群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该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日前表示,湖南愿意做中部崛起的试验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据此作出批示,同意在中西部地区选择试点。

  而2006年11月成立的沈北新区似乎更是志在必得。目前沈北新区已成为辽宁省级综改试验区,在升格为国家级方面亦是不遗余力。按照功能定位,沈北新区将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试验区。

  另外,此次“两会”前后,广州经济开发区、重庆等地也正式宣布申请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众多重量级城市参与竞争令争夺更趋白热化。

  在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看来,沈北新区羽翼渐丰,又可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长株潭三市紧密相连,产业协同性高。在这场竞争中,武汉面临的挑战一点都不轻松。

  在审批时间上,武汉似乎也赶了个晚集。湖北省政协联络处处长李建明透露,天津从酝酿到滨海新区正式推出,经历了将近12年;浦东新区从提出到正式获批,也有近5-6年。

  诸多观察人士认为,目前武汉最大的底牌应该还是中部崛起的东风。如何“见风使舵”颇值考量。

  花落谁家?

  此前已有权威人士透露,从发展战略来看,国家很可能将在东部、中部、西部这三个不同区域内,设立相应的改革试验区。

  武汉理工大学博导胡树华认为,成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尽管国家不投入资金,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先行先试”,解决的是体制上的障碍。胡树华分析,过去的改革开放更多停留在经济层面,而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改革的深化面临一些体制方面的制约,比如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试验区”就是探索通过更全面的改革,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徐国弟直言,“设立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通盘考虑。”他认为,滨海新区主要是带动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发展,浦东新区则意在引领长三角进一步升级。

  徐国弟举例称,天津搞金融创新,如设立渤海银行、产业投资基金及柜台交易,具有先天条件,因其是北方经济中心,而国内众多城市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据记者了解,国家发改委综合体制改革司负责此次试验区的前期审批工作。该司司长孔泾源私下透露,“几个省争试验区,心态是好的,但此事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

  在徐国弟看来,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重任在肩,国家的改革政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若做得不好,反而会成为一种包袱。”

  徐亦谨慎表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大的功能就是试验功能,应选择典型地区,就像此前的深圳特区一样,不能把试验点选择得过多。否则,就缺乏示范意义。如果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试验成功,再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应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专家刘治彦称,国家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循序渐进的,先沿海,再珠三角、长三角,最近力推环渤海。而此次竞争试验区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北地区。“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进而加快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步伐。”

  (特约记者杨磊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4,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