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专家认为中国部分民众误把过度消费当即期消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20:3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刘欢 张敏)小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媒体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对于刚工作的人来说,这个收入并不低。可是,工作快一年了,因为花钱大手大脚,他不仅没攒下钱,反而欠下五六千元的债务。

  但对此,他却解释得振振有词,认为自己是在用实际行动,支持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扩大居民即期消费”的政策。不过,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认为,这是对“即期消费”的误读。

  “即期消费”是消费者根据消费能力对商品的当前消费行为,受消费水平、价格水平、偏好和预期等影响。“中央倡导的是健康的消费结构、消费政策,包括享受新兴消费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消费,但是它完全不等同于过度消费或浪费。”陈淮说。

  在中国,像小王这样误读即期消费,进行过度消费的人并不少。比如在情人节、圣诞节,对于许多生活费还要向家里伸手的穷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抽刀割肉”的日子。

  西南政法大学学生李扬在情人节那天,摆上99朵玫瑰,点上99支蜡烛,围成一个“心”字,站在女生楼下面,呼喊着自己女朋友的名字,大叫一声“我爱你”。这个浪漫时刻的代价是,他从同学那里借了不少钱。为了还清欠账,他把一个寒假的时间都用来打工当家教了。

  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叶航把“过度消费”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身能力还没达到,却要勉为其难地超前消费;一种是已经具备了消费能力,却不断追求奢侈型消费,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小王和李杨都属于超前消费,而奢侈型消费在中国也并不鲜见。

  来自多家国际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调查说,目前中国

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居全球第三位,且发展迅猛;中国目前大约有1000万至1300万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高档轿车、手表、皮包、
化妆品
、时装、洋酒和珠宝等都是他们青睐的商品。

  2005年10月,首次从摩纳哥移师上海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在3天内就吸引7000多中国富豪花掉了2.5亿人民币。而2006年更是翻了一番,短短4天成交5亿元。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认为,在成熟的奢侈品市场,对奢侈品的需求是由生活方式决定的。在西方国际大都市,这样的消费群体非常固定,大多数老百姓是不跟风的。如果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是真正需要,即便有购买能力,他们也不买。而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是盲目消费。

  他指出,“过度消费”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刺激人们的并不是简单的商品及其实用性,而是商品具有的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和品位格调的符号象征意义。一些人出于炫耀心理,想表现出高人一等。而另一些人则是为了“求同”而高消费,怕被排斥于圈子之外。一些中国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作为“富贵标志”的奢侈品,来表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专家认为,“过度消费”放大了贫富分化等社会不公平问题,会带来心理、治安等社会问题。叶航认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实现消费水平提高与物耗降低、污染减少,物质生活改善与资源节约利用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建构和谐社会和

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