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四川:提高农民素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3日 14:00 国家统计局网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特征,一是要有新型的农民,二是要有发达的农业,三是要有繁荣的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一、当前四川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四川是耕地资源短缺的农业大省,整体上还处在传统农业阶段,要向现代农业转变,任务还比较艰巨。全省农村总人口690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0%左右。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特点有了新的变化。

  1.转移劳动力中女性外出机会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抽样调查:四川农村外出劳动力中女性劳动力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2006年为35.9%,比2005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男性劳动力所占比重则由2005年的64.4%,下降到64.1%。

  2.行业结构发生变化。2006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行业结构看仍是农业结构型,但也发生了微调,在全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占62%,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从事工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劳动力占22%,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从事交通、运输、仓储、信息、商业、饮食业、教育、文化、卫生等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16%,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3.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据2006年调查统计,在全部农村劳动力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76%,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程度占87.00%,高中文化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24%,真正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27.8%。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地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较差,培训机会少。三是老年劳动力绝大多数沿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对技能培训接受兴趣不高。

  4.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性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全省农村劳动力中,在乡内就业的占71.7%,县内乡外的占3.7%,省内县外的占6.2%,国内省外的占18.3%。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时群体外出,有明确去向的只占40%左右,60%没有目标,且收入极不稳定。全省2006年向外输出劳动力达1739.4万人,这些人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但多数是靠出体力、卖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

  二、对提高农民素质的几点建议

  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整体不高,素质普遍偏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天性障碍因素。好的政策,好的措施,好的技术,最终都必须靠人去落实。

  1.进一步明确培训工作目标。加强农民培训要以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为重点,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为载体,以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有文化、有专业技能、遵纪守法的劳动者为目标,着力抓好三大培训:一是农民的转岗、转业培训。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非农就业技能。二是农业技术培训。使农业劳动力普遍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三是农民的学历培训和新一代农民培养,使农民素质有明显提高。

  2.健全农民培训网络。一是要以现有各类成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基础,积极引导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和其它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二是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对现有或新办的各类培训机构进行筛选,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学员的原则,选择定点培训基地,逐步形成市、县(市)区和镇(乡、街办)三级培训网络。三是确定重点职业学校,进行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教育内容,积极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发挥专长参加培训授课,以此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水平。

  3.拓展农民培训途径。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人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是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劳动力重点开展以社区服务业及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二是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重点开展技术含量、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好的技术工种培训,增强就业能力。三是对有创业愿望和相应条件的人员,组织开展专业培训,引导他们开发特色产业,创办经济实体。四是加强培训基地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五是积极鼓励园区、企业举办以招收本地农民工为主的定向委托培训班。六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信息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开展技能培训。

  4.积极推进农民培训体制改革。一是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布局。完善地方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加大县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装备水平。二是构筑农村教育“立交桥”。建立政府统筹,有关部门牵头,教育、农业、科技、劳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管理机制。三是深化农村教学改革。试行学分制,鼓励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边致富,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办学和管理模式。四是对不能升高中的初中生,采取“3+1”的办法,留校一年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五是突出农村教育重点。要借助职业技术教育和农广校、农函大教育等手段,对种养大户、购销大户、服务大户进行文化和专业适用技术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5.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一是要积极向国家、省相关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利用好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二是要建立各级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三是采取农民学农业科技尽可能免费,学职业技能自己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法,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四是要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在农民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以调动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五是对所拨经费要实行集中管理,项目拨款专款专用,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6.为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县、乡三级劳动力市场网络,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公共服务。城区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进城农民工统一办理就业登记和备案手续,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介绍等服务,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二是按照“农民自愿、保证质量、降低费用”的原则,积极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和资质认定以及证件发放工作,为农民培训后外出务工提供绿色凭证。三是建立开放式的户籍管理模式,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农村人口通向城市的壁垒,逐步改革城市就业的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制度,使剩余劳动力入城后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四是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便捷的各项相关服务,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便利的条件。

  (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