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纯清推销陕西:宜居大西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11:19 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记者 姜蓉 北京报道

  侃“大山”,聊旅游,他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最大的业余爱好是爬山。就任省长以前,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爬一次山,切身感受“人在山上走,水在脚边流”的惬意。

  “你们知道吗?陕西的太白山和日本富士山在同一纬度,且比富士山高出四米,两山之间再没有更高的山峰。如果你有千里眼的本事极目远望,站在太白山上可以眺望富士山。”

  “除了兵马俑,奇山峻岭,鲜为人知的是,陕西有将近400只

熊猫生活在秦岭,占全世界大熊猫总数的 1/4。”

  端坐在本报记者对面的袁纯清,极力地推销着陕西旅游业,他的目光已经盯上了2008

北京奥运会。在他看来,2008北京奥运有望为陕西带来至少15%的游客增长。而这注定将成为富裕陕西百姓的美好期望。

  关于民生,袁纯清的解读方式首推“旅游”。

  让绿色成为陕西主色调

  虽是旅游大省,但陕西给人的传统印象绝非以青山绿水见长。黄土高原的空旷苍茫经常出现于民歌、小说中,边塞腰鼓红缨飞扬的场景也常见于影视作品。在袁纯清看来,人们对于陕西的印象更多的是对陕北的浓重记忆。而他领导下的这一届陕西省政府的理想是让绿色成为陕西的主色调,而且这个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中。

  “现在从西安到延安的沿途已经是一片绿色。”袁纯清说,这得益于陕西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五六年时间,1500多万亩退耕的土地已经被林草所覆盖。光是这一项就提高了陕西省森林覆盖率十个百分点。

  退耕之后,农民怎么办?陕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很大,但是山地、坡地很多,这样的土地不仅产量不高,而且一下大雨就会被冲个精光。当时农民耕种土地虽多,但水土流失严重,现在退了耕种了树和草,水土可以保持,剩下的土地出产的粮食比没退耕之前还多,而且退掉土地农民每亩地还能获得300斤粮食的补贴。

  另外陕西还有个诀窍,就是建淤地坝。即在两道山梁之间的山沟底部用黄土筑起一道坝,下雨的时候就可以把流下来的泥土沉积下来。几年之后,泥土越积越高,山沟就会成为平原。土地含水量很高,据测算,在淤地坝上种庄稼,产量是一般平地的5倍以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山变绿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最好的途径。

  善治陕者先治水

  青山有了还要绿水,谈到水治理,袁纯清毫不避讳目前陕西面临的问题:“渭河很糟糕,现在是劣五类,就是一条臭水沟。这是以前我们过多地追求增长速度,忽视环保,企业追求个体利益所致,加上城市发展很快,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流入渭河,加上上游的来水少了等多种原因,现在渭河的水质已经被破坏了。”

  众所周知,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流域大约有全省60%的人口,国土面积占全省的19%,耕地面积达到了60%左右,GDP占全省的65%,工业产值占全省的80%。

  国务院于2005年12月制定了渭河的治理规划。陕西在渭河治理上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原先渭河沿途的1000多家小造纸厂、小果汁厂、小印染厂基本上都关闭了,现在只剩下几十家了。袁纯清表示,现在到了打攻坚战的时候了。他的态度显得很坚决:“我的观点是沿流的小造纸厂原则上都关掉,这些小造纸厂对经济的贡献太小,对环境的破坏太大,得不偿失。”

  “善治陕者先治水”是一句古训,对于渭河的治理,除了关闭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在渭河流域建县城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也是一个主要的动作。在资金来源上,除了争取

国家发改委把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纳入到国家治理的规划当中以外,袁纯清告诉记者,省财政、县财政每年还会拿出三四亿元投入到渭河的治理工程中。

  袁纯清的“善治”不光体现在财政支持上。让企业参与的BOT方式已经成功运作。“由政府建设污水收集网络,企业建厂,通过市场化运作,按污水的处理量由政府定量付钱,企业15年可以收回成本,另外还可以再赚15年的钱。”袁纯清强调,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成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