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不能只盯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9日 04:18 第一财经日报

  综合新华社

  出口难度加大,进口吸引力增加,是中国许多外贸企业当前的境遇。我国的贸易顺差去年达到创纪录的1775亿美元,但毫无疑问,推动进出口平衡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取向,它在微观上正在改变企业行为。

  以江苏扬州一家生产玻璃工艺品的公司为例,其出口遇到两大难题:一是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二是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与一年前相比,这家企业每出口1美元,利润即减少三四成。不得已,对1美元至2美元的低附加值出口商品,企业已不接单。

  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许彪说,与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形成反差的是,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国内消费日趋活跃,于是公司开始将部分过去仅用来出口的较高档商品投放国内大型超市,并打算涉足进口领域。

  近日在上海闭幕的第17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华交会”)出口商品报价较上年平均上涨5%~10%。但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涨价不是主动的,而是受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的“被动涨价”。

  近年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最近两年更是连续超过千亿美元,这使我国受到来自美欧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甚至压力。而且,贸易顺差推高外汇储备,导致央行基础货币大增,造成流动性过剩,是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挑战之一。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通过降低或取消进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一系列措施,去年中国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得到抑制,其中煤出口量比上年下降11.7%,原油下降21.4%。

  我国进口潜力巨大,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促进贸易平衡的政策取向意味着,今后的进口将以更大幅度扩容,这将给包括美欧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市场机遇和就业机会。

  我国行之多年的“奖出限进”外贸政策正在被进出口“两手抓”所取代。在我国推动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篮子里,还包括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市场开放、

汇率浮动等。

  身处一线的中国企业已意识到国家外贸政策的变化,但调整过程并不简单。

  私营的上海中玄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吴伟庆认为,我国许多外贸企业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这些具有“中国优势”的出口产业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提升

竞争力,但从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定位以及生产要素的国际优化配置趋势看,大中型外贸企业今后应更多扮演“进出口服务商”角色,而不是只盯着出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