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阳联社:孤独的支农主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8日 1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陈昆才 只闻其名,不见其身。 在去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的路上,不时出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发行等银行业机构的户外广告,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其中以上市和支农宣传居多。 但进入九华山下的陵阳小镇,工、农、中、建的机构早已撤空,陵阳信用社和邮储银行成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两大主角。与之相对,游人如织的九华山上,四大行均设支行等分支机构,更有ATM机供游人使用。 “本地农业贷款的95%至96%都是我们信用社发放的,而支农业务则由信用社全包。” 3月1日下午,青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青阳联社”)理事长江骏告诉记者。 袖珍县上的“金融老大” 在人口只有26.5万的袖珍县,只有237名员工,拥有31个网点的青阳联社堪称“金融老大”。 截至2006年末,青阳联社新增贷款1.22亿元,同期青阳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1.37亿元,青阳联社新增贷款占比达到89.2%;青阳联社的新增存贷比为62.6%,当地整体水平仅为29.12%。 由于网点撤并和贷款审批权限的上收,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的业务呈现“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的基本特征。 农行在青阳县共有3个网点,其中1个县支行,两个营业所。“国有商业银行支行资金几乎全部被抽走,上缴上级行,并主要流向中心城市的大型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机构主要做消费贷款。”农行系统出身的江骏对青阳的同业机构非常了解。 2006年末,青阳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为10.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16亿元,均为同业第一,存贷款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到36%和60%。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给青阳联社带来良好的经营回报,2006年账面利润为2768万元,拨备后利润为937万元。 但“当地农行营业所主任的收入还赶不上信用社的信贷员”, 青阳联社办公室主任吴利民说。 青阳联社高管及四个职能部门(信贷业务部、财务电脑部、人力资源部、稽核部)行政管理人员仅有18人。吴作为办公室主任,只管两个“兵”,一名司机和一名打字员。 青阳县共有11个乡镇,农户6.8万户,农业人口23万多人。但青阳县拥有较好的金融生态,其人均存款一直都处在安徽省前五位,其中,2006年为第四位。 2006年末,青阳联社农业贷款余额达到4.09亿元,较年初净增8469万元。“这里的农业是指大农业,所以,农业贷款不完全是针对传统农业的贷款业务。”江骏说,“直接贷给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不到1亿元,主要支持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基本能满足农户生产需要。目前农户购置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已基本不需要依靠贷款解决。”2006年,青阳联社发放春耕农业生产贷款1200万元。 近年来,青阳已逐步发展为池州市的工业强县。“全市最大的10户贷款户中的6户在青阳县。”安徽银监局池州分局现场检查二科陈永清副科长告诉记者。 江骏说,目前农业贷款主要对象是从传统农业转向农业生产化(如茧丝加工业)和农村个体经济(如个体林牧养殖、个体专业户),“特别是对一些涉农企业予以重点信贷支持”。 农信社孤军支农 “借款单位:石万山,地址:黄石(村),借款金额:10000(元),用途:茶机,借款日期:2006-10-12,借款方式:信用,到期日:2007-10-11,月利率:7.8(‰)”——这是记者在青阳联社“陵阳信用社2006年10月份信贷公开”上摘抄的一段文字。 这样的贷款公开,在青阳县各个基层信用社营业点均可见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已做到贷款公开、利率公开和贷款政策公开。”江骏说。 目前,青阳联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已发放5万户,覆盖面达到90%以上。“都是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五保户等有政府救济的农户不在发放之列。”江骏说。 截至2006年末,青阳联社共向33077户,发放传统农业贷款11075万元,占联社各项贷款的1/6;其中正常类贷款为1.04亿元,按照四级分类口径,不良率只有3%左右。 信贷支农方面,农信社“一股独大”、商业银行渐次退出的格局正形成。 截至2005年末,安徽省金融机构三项支农贷款(指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的合计数)余额1032.25亿元,是“九五”末的1.42倍,同比增长12.7%。但支农贷款占比却在减少,由2000年的30.4%,下降到2005年的23.93%。 “这缘起农业资金运作的高风险、高成本、回报低、周期长、单笔业务额度小等特点,与商业银行追求的资产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相悖,‘只存不贷’或‘多存少贷’便成为理性选择。”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下称“人行合肥中支”)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 正由于此,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中,其机构网点正逐步从农村收缩,经营战略也日益向中心城市倾斜。 人行合肥中支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末,安徽省辖内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农业贷款余额只有700万元和1620万元,而中国银行基本上从1998年开始就逐步退出涉农贷款业务。 资料显示,1997年以后,安徽辖内农业银行农业贷款基本上处于只收不放的状态:1999年-2005年,农行农业贷款净下降1.09亿元。截至2005年末,农行涉农贷款余额占其各项贷款余额15.53%,比1997年末低39.43个百分点。 利率、利率、利率! “欢迎外出创业者到信用社存款”。 青阳县各个信用社,均挂有上述标语横幅。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在乡间民房的墙壁上,经常出现邮储绿卡的“整版”广告。 由于结算渠道受限,“很多外出打工者都是存款在邮储,贷款在信用社,甚至农民外出打工没有路费,都是从信用社贷款的”。江骏无奈地说。 农信社结算渠道的瓶颈亦将逐步被打破。 安徽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下称“安徽省联社”)池州办事处主任齐继民告诉记者,“全省农信社综合业务系统将于6月底上线,今年下半年由省联社牵头,全省农信社将开始发卡。” 虽然结算渠道问题正在化解,但农信社的出身让其处境有所不同,面临“成长的烦恼”。 在青阳联社10.5亿元的存款中,90%为农民储蓄存款,而其中85%至90%的农民储蓄存款为1年以上的定期存款,由此推高了农信社的资金组织成本。“农信社的存款结构中财政性资金很少,而国有商业银行与之相反。”池州银监分局的一位监管员说。 记者在江苏和安徽采访时,多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管均反映,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际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支农业务,但在资金组织等方面,农信社却因为其出身问题而遭到“歧视”,如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不能存放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另外,农信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其执行的利率应在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的基础上下浮10%。对于这一政策性规定,“国家并未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如税收减免。”前述监管员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池州市辖内包括青阳联社在内的4家县级联社,均没有申请央行的支农再贷款。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目前农信社的资金较为充裕,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也比较高;另一方面,一旦信用社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生风险,将完全由信用社承担支农再贷款的本息风险,而人民银行到期就将支农再贷款的本息从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中直接划走”。上述监管员指出。 从2005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取消了支农再贷款利率下浮政策,改为执行人民银行再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再贷款利率由2.25%调整到3.24%;从2006年1月1日起,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又提高到3.555%。这大大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支农再贷款的需求将被抑制。 2006年末,安徽省支农再贷款余额1.06亿元,较上年减少10.80亿元,仅相当于核定限额的3.08%。人行合肥中支对此建议,支农再贷款利率应逐步降低,直至免息。 3月7日下午,银监会一纸批文传至青阳县——青阳农村合作银行获银监会批筹。 (本报记者郑小伶对本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