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化解负债之痛 政协常委建议建设新型股份制高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7日 07:17 第一财经日报

  季谭

  编者按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本报昨天在特别报道《“两会”民生》中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的内容。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以及“教育产业化”显露出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某些结构性和深层问题的集中体现。在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巩固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质量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如何发展?本届“两会”教育界的代表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认为,对部分负债严重、无力偿还贷款的学校,可以采取“债(贷)转股”的形式,用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建立新型的股份制高校,出售股份所得1/3支持重点发展的公办大学,2/3支持义务教育

  从去年7月至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召开四次教育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增加教育投入,努力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3月5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温总理多次提到4%投入的情况,并写入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六中全会第一次将这个数字列进去,这是很不简单的,以前只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到,应该说各级财政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但从高等教育来看,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远低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速度,由于在校生规模增加得更快,包括收取的学费等在内,生均经费一直呈下降趋势。

  高校负债之痛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在今年《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应尽早达到GDP的4%的建议》中指出,低水平投入造成教育经费缺口巨大,高额债务已成为高校发展的沉重负担。

  《建议》指出,由于是公办大学借国有银行的钱,部分高校领导对银行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和措施。这与当年国有企业借国有银行的钱,最后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企业向社会、向国家转嫁债务有类似之处。高校贷款成为又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由于数额巨大,一旦资金链断裂,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邓善熙今年专门提出《关于高校扩招中的贷款与还贷问题的建议》,该提案介绍,自2000年以来,大学由于大规模招生,需要增加相应的教学服务设施,遂向银行大幅贷款,迅速建设新校区教学楼及宿舍等,由此带来发展上的隐患。

  提案列举数据说,目前公办大学向银行贷款大致是人民币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些高校贷款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一些大学连利息都付不出来。另据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的调查,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元~2500亿元。

  邓善熙还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了某部属重点大学具体贷款情况,1995年学校占地78万平方米,在校学生本专科生7412人;到2006年,在校本科生23554人,学校占地面积199.39万平方米,生均土地面积68.07平方米。与1995年相比,学生增加约3.58倍,学校占地面积增加约2.56倍。

  为了发展,学校从2000年开始向银行贷款10多个亿,现在每年向银行支付利息5000万~6000万元,从2008年开始还要还本。

  “如果明年连本带息,基本上学校是没有财力来进行正常运转的。”邓善熙说。

  “这不是个案,而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邓善熙解释,“‘还贷’成了高等学校的沉重负担,‘负债运行’也影响高校可持续发展。”

  邓善熙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调研—审计—定额—补投—贴息”的一揽子方案,“我这个建议不是简单由国家来承担的。首先要定量,究竟这个贷款是真还是假,由国家来进行审计收入和支出;此外,既然扩招部分属于国家指令性计划,国家就应该进行补偿投资,对于目前利息部分,希望国家采取一些贴息。”邓善熙说

  “如果现实情况是国家没有对高校巨额贷款进行补偿,而学校又没有贷款资金的能力,这样就导致学校的领导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改革上,天天为了这个钱伤脑筋,借新债还旧债。”邓善熙认为,学校不是经营单位,而是一个事业单位,担负着公共利益,因此不可能宣布学校破产,所以政府要及早承担一定责任。

  为了尽快解决高校巨额负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日前也提交了一份提案,即国家着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将引进民间资本作为削平中国大学债台高筑的策略之一。

  朱永新的观点是,公立大学直接向商业银行大规模贷款办学,盲目借贷、铺张浪费、管理缺位、违规操作、道德风险等贷款办学的弊端,使得解决大学债务变得迫在眉睫。

  朱永新认为,对部分负债严重、无力偿还贷款的学校,可以采取“债(贷)转股”的形式,用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建立新型的股份制高校,出售股份所得1/3支持重点发展的公办大学,2/3支持义务教育。

  朱永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国家应对高校贷款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和调查,然后提出解决办法。

  北京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杨东平也指出,目前民办大学专科以上大学生不到10%,本科以上几乎全是公办的,特别是地方省市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过多,严重地挤压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杨东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才真正是公共品,必须由政府负责,而政府却将很大的精力放在了大学上,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就业的“三对矛盾”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后教育布局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发展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方针,它同时也是解决当前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的对策之一。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人,比去年又增加82万人,今年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全面服务年”。朱永新因此为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写了提案。

  “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统计办法,应该从7月份调整到每年的年底,而现在起到7月份的统计会造成很多大学生不安心学习,也造成了一些大学弄虚作假。”朱永新说。

  他解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和专业结构有很大关系,高校扩招以后,文科招生数量比较多,理工科专业相对比较少,社会最需要的领域和行业人才相对缺乏。所以,一方面社会需要的人才非常紧缺,另一方面,不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此“就业有一个结构性矛盾的问题”。

  此次“两会”,全国政协还专门提出《关于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我国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案》,该提案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有三对矛盾现象:“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现象并存”,以2004年社会需求为例,有些专业如计算机、机械、市场营销、会计、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同时又有大量高校毕业生离校时落实不了工作岗位;“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现象并存”以及“高级蓝领奇缺和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最低现象并存”。

  因此,《建议》提出,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就业主体“西移”、“下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措施,例如:制定减免助学贷款、提高工资起点;并面向就业市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在日前全国人大审议就业促进法草案时,就提出了《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成思危副委员长说,职业教育很重要,特别是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应该鼓励很多企业招聘职工以后,在企业中进行实习和培训。

  路甬祥副委员长说,现在大专学生碰到就业困难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就业观念,另外教育的结构也不完全适应社会劳动的实际需求,也要有所调整,教育的层次结构应该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可以适度地超前,不应过度超前。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研究员宋功德认为,当前我国公共问题的解决还是主要依靠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机制,教育、社会保障等公益产品,由于公共服务的供不应求,会出现一些漏洞。政府从大包大揽的全能政府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限政府转变时,应该同步实现从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的转变,并改变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8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