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流动性过剩 首度现身总理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 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孙铭

  由于年初刚刚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金融界对今年的总理报告有了更多的期待。3月5日,在听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第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诸多金融界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总理的报道有关金融的部分阐述得更加详细,而关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有关专家认为今年中央政府可能将进行综合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里,央行两次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空前之大。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2006年货币政策的调整初步有效地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发展,但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他强调,今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

  多位金融业内人士敏感地指出,这是流动性过剩问题首次进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流动性过剩问题确实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头等问题,也是单靠商业银行无法解决的问题,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这个问题,不仅意味着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且还意味着今年可能要进行综合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教授说。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提出,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仍是控制信贷规模,同时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银行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的信贷支持;继续控制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劣质企业贷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赵鹏认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中,最主要的仍然是信贷风险。各家银行都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他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银行经营状况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依然较大,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波动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都有可能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带来新的影响。加之信用风险产生的外部环境仍然存在,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对当前较为突出的集团客户风险、关联交易风险、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等风险确实难以控制到位。因此,总理特别提出了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的问题,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增强风险掌控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之一,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外汇储备。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总理报告提及的另一个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解决。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说,将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积极探索和拓展国家外汇储备合理使用的渠道和方式。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逐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而措施之一,便是广受关注的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消息。

  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务院关于设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决策文件已在春节前下发,文中要求加紧筹备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而且,这个文件还进一步确定了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是财政发行特别债券购汇进行运作。

  “财政部将发行特殊国债购汇,这种国债很可能不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审批。”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如果财政部从市场上发债筹集人民币,购汇后划入专门的机构进行经营,不属于直接用于管理、干预汇率的国家外汇储备,没有违背《中国人民银行法》。当前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也是如此运转的。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国债余款管理的报告》明确,特别国债不列入预算赤字。上述财政发行特别国债、筹资购汇后原则上用于海内外的长期投资,有相应外汇资产存在,因此对财政也不构成实质性的赤字压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