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代表委员议国是:步履坚实 更加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7: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写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之际

  本报记者 毛 磊 杜文娟

  ●向社会公布劳动合同法草案,30天收到群众意见191849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中所收集意见最多的一次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网页最大浏览量达220多万次,被称为“不下班的新闻中心”

  ●列席规模逐步扩大,从九届全国人大期间的6个名额增至如今的36个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全面贯彻实施监督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大监督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3月4日,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三级新闻发言人——姜恩柱、李连宁、阚珂集体亮相。记者争相提问,他们坦诚作答,世界同步聆听。

  没有冷冰冰的“无可奉告”,睿智、自信而从容。新闻发言人的风格,也正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品格。

  这品格,肩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全国人大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铿锵承诺!这品格,昭示着全国人大走向开放,谱写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篇章!

  倾听民意——

  聚众智 民主立法

  镜头回放:“听说

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我希望解决超时、超强度工作现象,希望给农民工上保险、签劳动合同,也希望我们都能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去年3月,一封满载希望的信寄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中呼吁:“愿劳动合同法成为劳动者的天使和保护伞。”落款人:山东淄博市临淄农民工王立涛。

  这一年,王立涛和千千万万劳动者创造了中国人大立法史上的新纪录——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布,30天收到群众意见191849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中所收集意见最多的一次。

  时隔8个月,充分吸纳百姓建议的新草案出炉,王立涛喜上眉梢:三种情形下必须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标准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草案,成为1954年第一次公布宪法草案以来,我国第十三部向全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在中国的立法史上,开门立法、民主立法步履坚实。

  物权立法,自2002年12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进行七次审议,不断刷新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纪录。这期间,先后召开上百次座谈会和若干次论证会收集意见;向社会全文公布草案征求意见;去年底至今年1月又组织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研讨法律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用“少有”一词赞叹此次民主盛举:就一部法律草案征求意见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是少有的。

  “第十三部”、“少有”,成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最好的注脚。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徐显明说:“以最广泛的渠道,获得人民的声音,有利于体现最广泛的人民意志;一个好的法律必须是公平、民主、科学的,越开放透明,法的质量越能得到保障,人民意志越能得到体现。”

  面向公众——

  畅渠道 会议透明

  镜头回放:春风拂面、杨柳吐绿,盛会如约而至。截至3月3日晚,报名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及外国新闻官突破2800名,成为代表、委员之外的又一道风景。

  提交采访申请、查看驻地信息、了解日程安排,几天来,记者们不时点击“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网页。去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网页正式启用,开通了中外记者采访大会的“绿色通道”。会议期间,网页最大浏览量达220多万次,记者亲切地称它“不下班的新闻中心”。

  “我们力求在采访安排上更加开放透明、在记者服务上更加便捷高效、在会议报道上更加民主和谐,向国内外展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局长阚珂如是说。

  前年,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首次增加名词解释,以便代表、委员更好地了解报告内容;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时,有6个团组同时对境外媒体开放。

  去年,西藏代表团等首次开放,33个代表团、35次代表团团组会议向境外记者敞开大门;增加大会现场直播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报告常委会工作首次进行

电视直播;每天向媒体提供议案清单,帮助记者发现新闻线索;人大代表会前亲自试验电子表决系统,确保意愿得到准确表达。

  今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夕,“不下班的新闻中心”再推举措:首次对外公布各个代表团驻地的详细地址,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公布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的电话,首次提供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英文版……

  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加开放的大会,将呈给公众一场新闻盛宴,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广纳民智——

  零距离 知情履职

  镜头回放:2月27日16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来自海军装备研究院的全国人大代表汪玉动情地说:“我是第一次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机会宝贵、特别幸运。全国人大对于立法的重视、慎重和严密,让我感触很深。”

  九届全国人大期间,每次常委会会议都邀请6名人大代表列席会议。随后,列席数字递增到12名、24名。

  2005年5月,《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要求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

  列席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列席会议的代表增加到33名;第二十二次会议进一步增加到36名。报名要求列席的代表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场地所限,每次只有少数人能够如愿”。

  开放的步伐,借科技而加快。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闭幕会举行,视频直播首开先河。通过各省人大常委会的大屏幕,千百位全国人大代表足不出省,第一时间感受最高立法殿堂的脉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言人阚珂评价说,更多代表直接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知情知政,有助于他们在会后进一步反映民情民意。

  有这样一组数字: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交议案1006件,建议6511件;1874名代表参加了专题调研,参加率63%,形成调研报告183篇;一批批议案建议掷地有声、造福百姓。全国人大代表零距离知情履职,胸怀全局、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代表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