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国际潮流与中国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3日 09:41 国际商报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海斯曾在29年前这样预言:“现在企业靠价格竞争,明天将靠质量竞争,未来靠设计竞争。”今天,这个预言正被无数企业的发展事实所佐证。

  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美国企业工业设计平均投入1美元,其销售收入为2500美元,其中全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为4000美元。无独有偶,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过去10年里,设计驱动型企业的增长率超出了英国证券市场整体表现的200%。

  日本日立公司提供的统计材料也许最具说服力,该公司增加的每1000日元销售额中,设计工作所发挥的作用约占51%,技术与设备改造的作用占12%。

  市场竞争的高端利器

  随着全球性市场竞争日益升级,围绕着产品的品质、性能、价格、服务所展开的竞争已渐渐式微,由于产品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试图以这些优势长期扩张或者独占市场的可能性逐渐缩小,相反只有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才能让自己的产品在庞大的家族阵营中脱颖而出。

  据此,日本三星公司总裁琢田雄一朗认为,“向设计投资的时代已经到来,仅靠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已不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企业营销链上的重要一环,工业设计更能直接地刺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一般来说,消费者认识商品的普遍规律是“技术知识不足,感性认识先入”,所以顾客往往先从产品外观设计的好坏判断产品,而对于产品内在品质的优劣,则是在购买之后在较长的使用过程中才能了解的。

  基于此,世界著名设计家雷蒙·洛维直接提出;“丑的产品是卖不掉的”。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审视,优秀的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企业争夺客户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从传统的产品营销理论到现代客户营销理论,指导思想的变革并没有丝毫淡

化工业设计对于企业的巨大价值。

  笔者认为,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并没有抛弃产品开发与设计,相反使得面向市场的设计管理功能更加鲜明。因为消费者最终购买的始终是产品,而且以受众满意为整合营销传播的最终目的,就包括了“消费者需求的圆满实现、产品结构的自我完善、广告传播的和谐统一”。受众反馈重新成为新的工业设计的起点。因此,在如何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企业必须对现代工业设计给予更高层次的认识和把握。

  中国企业的“短板”

  资料表明,每年因为工业设计与工艺包装的问题,“猪肉卖成豆腐价”,中国损失超过200亿美元。

  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的一份名为《工业设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指出:“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难于适应市场,引进技术难于消化,自主开发缺少系统性,科技成果商品化不得要领。这些情形正表明影响中国企业振兴的薄弱环节始于共性基础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的迟滞。”

  与那些国际跨国企业依靠造型新颖、工艺精细的产品成功赚取的巨额利润相比,中国企业由于失去产品设计的话语权而最终只能在制造链条的低端位置上获取1%~2%的产品平均利润。采取贴牌加工的方式已经越来越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诟病,同时也暴露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生存危机。

  于是,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产品核心技术的培植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就成为了上上下下为中国企业最终能够成为国际市场大赢家所开出的一副灵药。的确,决定企业生死命门的根本因素就是自有技术。中国企业极端缺乏的也是产品核心技术的拥有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对于技术创新而言,企业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生成并不需要十分漫长的时间周期。由于工业设计属于创意产业,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只要策略得当,中国企业完全可以在这方面与外国公司一比高下———在核心技术受到制约之下,工业设计是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重要突破口。

  为设计安装“

发动机

  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往往是其文化观念、资源要素等沉淀的结果,因此,我们不可能要求中国企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如同跨国公司那样强大的产品设计能量,同样我们也不应该要求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孙悟空那样千变万化的功夫。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实现向“中国设计”的转向,企业除了加强自身的素质修炼之外,还必须赢得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支撑,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大约只有70多家面向社会、以产品设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工业设计公司。而产品设计公司目前在台湾就有200多家,日本在其经济高速成长期间,产品设计公司曾有上千家之多,现在大约有200多家。

  我国不仅设计公司的数量偏少,而且许多设计公司规模很小,整个行业基本处于散乱经营状态,且设计产品偏于低端,拿不出令企业满意的设计成果。

  这种状况使得国内许多对产品设计跃跃欲试或情有独钟的企业纷纷打起了“退堂鼓”,他们宁可不做设计,也不愿将自己的钱打水漂。工业设计属于创意产业的范畴,理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除了为国内设计公司营造财税等政策支持机制、以扶持他们快速做大做强之外,重要的是为设计企业提供比较畅通的资源发布平台,打通设计公司与企业之间供需协作的渠道,推动彼此之间价值的实现。

  设计人才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的质量和竞争实力。中国目前不仅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而且新鲜血液的补给也捉襟见肘。

  工业设计成果是

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国内制度上缺少对企业相关研发成果的保护,诸如产品前期的分割设计等“软性设计”,没有相应的标准保护或衡量,不仅打击了工业设计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令企业对自己设计产权的流失和侵害感到无奈。

  显然,从立法上对工业设计的保护予以完备已成当务之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